回覆列表
  • 1 # 有溫度的愛

    1溫溼度對雛雞的影響及控制

    1.1溫度

    溫度對雞的生長髮育及生產效能的發揮尤為重要.根據實踐生產的經驗可以總結為這樣一句話:“蛋雞飼養的關鍵在育雛,育雛的關鍵在溫溼度控制”。換句話講養雞的成敗關鍵在於3周齡內的溫溼度控制。

    雛雞體溫調節能力差,較成年雞體溫低3℃,雛雞絨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溫能力差,體溫調節機能要在3周齡後才能逐漸趨於完善,以後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同時,雛雞自身體溫調節機能逐漸完善的過程也是卵黃被逐漸吸收的過程。溫度過高則雛雞易被熱死或脫水致死,溫度過低則不利於卵黃的吸收.時間長了容易形成弱雛。又由於雛雞不具備體溫調節機能,抵抗力下降易導致腸內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大量繁殖.進而發生雞白痢、副傷寒和大腸桿菌病。

    在日常生產中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一種情況是在寒冷的季節,畜主剛剛將雛雞接到育雛舍就發現小雞精神不振、閉目昏睡、不吃不喝,經剖檢診斷為雞白痢。原因有可能是在運輸途中沒有良好的保溫措施使雛雞出現“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致使雞白痢發生,給養雞戶帶來很大經濟損失。另一種情況亦最常見,目前飼養規模在1萬~2萬隻蛋雞的養殖戶比較多,而這樣的養殖戶一般是夫妻二人共同經營或僱用1~2名工人協助管理。除了管理雞場的日常生產外,養殖戶還要兼顧自己的耕地,此外獸藥、疫苗、飼料等方面的事也很多.一天下來累得精疲力盡。往往造成在夜裡零點到次日早晨這段時間裡煤火照看不及時.致使育雛室溫度驟降,甚至出現火滅的情況,待畜主發現溫度降低再進行調田圈整時.往往已經超過了1個小時,第二天上午就會發現雞群精神不振、食慾降低、閉目昏睡、死亡等現象,經剖檢、化驗室診斷為雞白痢。現在使用熱風爐或者暖氣散熱機的育雛舍比較普遍.可以自動控制溫度但是舍內溫度不均勻和溼度的問題還是很難控制。

    1.2溼度

    在育雛時如果溼度過低,雛雞體內的水分會透過呼吸大最散失,影響雛雞體內剩餘卵黃的吸收和正常採食,嚴重時會出現脫水現象。表現為腳趾乾癟,羽毛乾燥、蓬亂,生長髮育緩慢。同時由於育雛舍內過分十燥,容易引起塵土琶揚,使錐雞患呼吸道疾病。一高溼高溫氣候下,育雛舍相對溼度也可能過大。在高溫高溼條件下,雛雞體熱散失不出去,感覺悶熱不適,採食下降。同時,高溼環境有助於黴菌和球蟲的繁殖,使雛雞易發生黴菌中毒和球蟲病。一般育雛舍的相對溼度要求為:1~10日齡60%~50%為宜.10~20日齡以後為50%。20日齡以前,由於雞排洩量小,雞舍溫度高.雞對溼度要求高,所以一般需要增加溼度。20日齡以後雞的排洩量、呼吸量較大,通常容易造成溼度太大,而這時雞對溼度的要求較低,所以一般情況下20日齡以後,應設法透過通風或其他手段降低溼度。

    1.3育雛溫溼度的控制措施

    1.3.1即進雛前1~3天(根據季節、品種、代次確定提前預溫的天數)雞舍必須預溫達到32℃,溼度在50%~60%,並且保持溫溼度相對穩定均勻。

    1.3.2雛雞在運輸過程中,要使用保溫、通風良好的封閉車輛,最好運輸車輛放有溫度記錄儀器(在車內不同部位、層次放置1作為考核司機和對養殖場保證的依據。

    1.3.3 1周齡時室內溫度一般控制在34℃~36℃.溼度50%~60%,關鍵在於保持溫溼度穩定(13溫差不超過2℃),切忌忽高忽低,尤其是後半夜人們易於麻痺。以後每週下降2℃~3℃,直至雞6周齡時溫度維持在18℃~21℃左右為好。可參考飼養手冊雛雞溫度記錄表(現在農大品種溫度控制比上述溫度要高2℃~3℃)。

    1.3.4育雛時溼度的控制。現在有條件的育雛場增加了自動消毒裝置,有的養殖場自己發明了消毒加溼一體的裝置。消毒裝置一般噴出的霧滴度會超過400微米,有的都是水滴。這樣的水如果滴落在雛雞羽毛上會使雞的體感溫度驟然下降和產生冷應激.對雛雞的傷害非常大,還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疾病發生。筆者認為使用消毒裝置在育雛期加溼是不可取的。

    1.3.5 海蘭商品雞育雛期的溫溼度(見表1)

    表1海蘭商品雞育雛期的溫溼度

    2溫溼度對育成雞的影響及控制

    7~17周齡的雞稱為育成雞或青年雞。這階段雞的生長髮育好壞,決定著雞產蛋期的體質、蛋重、產蛋率及產蛋高峰維持時間的長短。這段較長的飼養過程往往被養殖戶忽視。除去光照、飼料、水等因素外,溫度的忽高忽低可導致生長髮育受阻、抵抗力下降、易發病,因此,應考慮逐步降低溫度。育成雞對降低溫度有個適應過程,起初白天不加溫,晚上給溫,待雞群適應自然氣溫後。就可不再加溫。切不可突然降溫或使溫差變化過大,否則雞相互擠壓在一起而壓死或發生呼吸道病及禽副傷寒、大腸桿菌病等。

    一般來講。育成雞理想的溫度控制在21℃~24℃即可。日均溫差在4℃~7℃,舍內前後溫差2℃~5℃,主要是夏季使用溼簾降溫要注意溫度控制。育成期間可以透過消毒裝置噴水、消毒來增加舍內溼度。降低粉塵.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從而更好地生長為培育優質的後備雞打好基礎。

    3溫度對產蛋雞的影響及控制

    蛋雞的最終目的是產蛋。而產蛋率的高低與溫度有密切關係。據我們試驗和調查統計.產蛋雞的適宜溫度為18℃~21℃,溫度過高或過低,機體將發生應激反應,且直接影響產蛋和料蛋比。在實踐中,雞舍溫度在冬季要達到16℃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故在生產中低溫對產蛋的影響不太重要,機體可以透過採食彌補熱量的散失,有研究報道舍溫低於9℃.機體就不可以透過採食來彌補熱量的散失.從而會降低產蛋效能來維持機體正常機能。

    最重要的是高溫季節,不論南方還是北方,降溫問題一直是養雞業很棘手的問題。當雞舍溫度超過時,就會引起生理反應.出現一系列應激表現,此時機體必須動員大量的能量來對付高溫應激,使機體的分解代謝增強,合成代謝降低,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在高溫環境下,雞透過呼吸系統揮發體內水分而排出體內多餘的熱量。反過來機體為應付高溫還要大量增加飲水,一系列複雜的生理活動導致雞食慾降低、採食量減少、產蛋率下降、蛋重減輕、蛋殼變薄變脆。當溫度超過時,如果飼養管理不當,雞舍通風不良,密度過大,則會發生中暑而突然死亡,同時雞舍內會出現硫化物、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大量集聚,導致雞群抵抗力下降,最易發生大腸桿菌病、黴形體病、巴氏桿菌病、沙門氏桿菌病、呼吸系統疾病而突然死亡。據我們多年來的調查,伏天產蛋率平均下降2%~4%,死亡率增加2%左右。如果餵養的雞產蛋高峰期趕在伏天。則維持時間要縮短一個月左右。

    4高溫季節應採取綜合性的預防措施

    4.1雞舍周圍要栽種一些樹冠大的喬木、楊樹遮蔭。

    4.2建造雞舍時起架要儘量高,頂部設防曬層或選用瓦房。

    4.3雞舍內通風良好,要有空氣對流窗。

    4.4舍內安裝足夠的吊扇、風機,及時通風換氣。

    4.5供給充足清潔飲水。

    4.6提高日糧能量水平,減少蛋白質水平。

    4.7減少高溫時間段的飼餵次數,增加適宜溫度時間段的飼餵。

    4.8飲水或飼料中加維生素、速溶多維、電解多維或速補等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電解質的抗應激藥品。

    4.9在日糧中加入小蘇打可緩解熱應激,抑制體溫升高,增強抵抗力。在日糧中同時加入中草藥如柴胡、黃芩、黃連、丹皮、防風、青篙等抗應激和降溫藥物。降低飼養密度.儘量減少飼養人員在舍內的走動次數.避免驚嚇,盡力保持雞平靜。及時清糞,搞好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搞好環境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虛而人,舍內走道灑水或用水管噴霧降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懷孕之前需要吃葉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