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郎看電影

    2017年即將過去,對於中國電影,這注定了是一個不主故常之年。

    數字上,革命性的勝利,仍然在以勝利所特有的姿勢,在勝利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三年前,“單片票房超過40億”的預言,最終被[戰狼2]驗證。也憑藉56.8億這一數字,中國電影終於在全球電影前50名中,奪得一席之地。

    票房上的至高點,對於任何一部電影而言,都不能不說是一個硬道理。

    所以,不以票房高度為第一訴求的[二十二]、[岡仁波齊],在收割了遠遠超過其想象力邊緣的票房時,會生出體積更大的感激。也才會有人說,中國電影終於走到了革故鼎新的這一天。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終於出現了一個健康的市場所應該呈現的特徵,如好電影總會被發現。最好的例證就是[閃光少女],當這部只有6千多萬票房的電影,製造了比它的票房能量更巨大的社會影響的時候,我們才能說,電影崛起。

    因為你無法不為這一跡象背後的邏輯而振奮,當電影不再以票房論英雄的時候,電影才有可能成為電影,電影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可以儘可能地散發出電影的好。

    此消彼長的是,爛電影就是被再華麗的口號塗抹過,也會露出牙磣的餡,這個方面可以參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票房可以不再是丈量電影質量的唯一標準,但票房對爛電影的打擊力度,必須時刻保持在警戒狀態。在這個時候,票房就是第一階段的有效擊中。

    2017年,中國電影好像發現了那個刻在石階上的秘密。雖然發現與踐行之間,還隔著千秋萬壑,可2017年的中國電影,終於在一整套心照不宣的固定動作中,找到了更多的可能。

    [戰狼2]、[喜歡你]、[繡春刀2:修羅戰場],都和過去一直以來亦步亦趨的電影語境,發生了微妙的不同。

    這些碎裂為花紋的改變,對於2017年的電影,如遙遠的春雷。它告訴我們,改變已經發生了。

    中國電影終於知道了,新,不是斬釘截鐵,與過去一刀兩斷。中國電影到底能有多新,甚至不是取決於對新有多少的學習和使用上,而是取決於對舊有多少傳承。

    [不成問題的問題]、[暴雪將至]就是這種新的地標性建築。兩部電影的新都是透過舊發散出來的。它們的獨特性是這塊土地所賦予的,用紮根的方式,去和泥土對話,從而發現了埋在地下的那個天大的秘密。

    它們做的是向下生長的努力,但實現的是向上生長的夢想。

    或者說,只有對過去做過清醒的重新梳理,才能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說,中國電影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注目者和思想者,並踏出了成為踐行者的第一步。

  • 2 # 大米有文化

    我個人的判斷是2018年中國電影進入到了一個大的方向性調整週期。

    2017年是中國電影真正走入市場化以來的20年,在這20年間中國電影經歷了“野蠻生長”,票房猛增,成為了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的票方市場。隨著電影產業越來越具有影響力,進入到2018年,中國電影可能迎來一次巨大的“方向性”轉變,這次轉變對產業可以說是一次“觸及靈魂”的變革。

    一、電影的媒體屬性會成為中國電影的第一“要素”

    我們知道,電影本身具有四個基本屬性:1、娛樂屬性;2、藝術屬性;3、金融(商業)屬性;4、媒體屬性。

    中國電影的20年市場化的道路也是娛樂屬性發揮到最極致的20年,2018年電影的娛樂化的趨勢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娛樂到頭了”。而未來它媒體屬性可能成為中國電影最重要的特徵。

    最近政府機構調整,其中一項與電影行業息息相關的政策出爐,那就是電影局劃歸到中宣部管理,電影並沒有隨著廣電總局一起併入文化部,而是併入中宣部。這個調整貌似只是換了一個主管部門而已,但卻是一個對未來中國電影產業有著巨大政策性影響的變化。

    其實從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一些苗頭也可以看得出來大概的趨勢,譬如跟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有關的電影《大唐玄奘》、《功夫瑜伽》、《大鬧天竺》,宣揚國家責任的《湄公河行動》、《戰狼2》、《空天獵》、《紅海行動》,到了2018年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長期霸佔票房日冠軍的寶座,這些電影不管什麼用方式是反正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未來,隨著電影局併入到中宣部,電影會越來越多承擔起宣傳的責任,成為國家形象和政策的代言人之一,而在一定程度上會弱化娛樂和文化屬性。

    二、喜劇“輕工業”要有豐富的故事性,中國電影重工業出現“板塊輪動”

    2010年中國電影市場還是馮小剛的天下,彼時的馮導已經出現創作乏力的跡象,雖然《唐山大地震》拿了票房冠軍。2011年《變形金剛3》的橫空出世,靠著美輪美奐的視覺特效一舉把中國電影帶入到了10億+的門檻。2012年徐崢導演的《泰囧》接過了馮導的“喜劇之王”,以甯浩和徐崢為代表的喜劇人把中國喜劇電影推上了一個新高峰。而2013年周星馳也靠著《西遊降魔篇》也開啟了“西遊魔幻”的“重工業”時代,他和徐克、鄭寶瑞導演組成了香港“魔幻小虎隊”。從此中國電影市場上確立了以“輕工業”喜劇題材和“重工業”魔幻題材兩條腿走路的市場模式。進入到2017年鄭寶瑞的《西遊記女兒國》的票房慘敗說明這幾年以來“西遊記”這個IP已經被過度消費,而喜劇題材陳思誠的“探案宇宙”則開闢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喜劇+懸疑,田羽生導演也在延續他的愛情喜劇“前任IP”,《前任3》超過20億的票房成績,目前來看喜劇的發展需要有過硬的故事來支撐,包括郭德綱的《祖宗十九代》失敗也說明了之前的單純段子式“惡搞”風格走不下去了。

    但是重工業的“西遊航母”的乏力讓中國電影確實面臨著窘境,這幾年除了“西遊”其他能延續的題材還真不多,《捉妖記2》已經開始後勁發力,袁和平的《奇門遁甲》也票房慘敗,而徐克導演的“狄仁傑IP”新作《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目前前景也不好說。周星馳早就放棄了“西遊”轉戰“美人魚”系列。

    好在吳京的《戰狼》開闢了“現代戰爭”題材,特別是隨著政策的支援,中國現代戰爭題材爆發了。這幾年《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的火爆讓“現代戰爭”題材成為了中國電影“重工業”的先鋒。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未來我們可以預計以弘揚國家形象和正能量的戰爭題材電影會越來越多,而且從目前幾部來看在某些“尺度”上也要比一般的電影放得更寬。

    三、總結:

    1、政策上的進行傾斜並不代表粗製濫造的“神劇”能夠獲得票房。這種“現代戰爭”題材的主旋律了電影要想獲得成功,一定要有強大的背景和資金支援才有可能。未來像《湄公河行動》這樣的主旋律“犯罪題材”電影或許空間更大。

  • 3 # 前瞻產業研究院

    未來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將突破千億

    2012-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統計及增長情況

    據相關機構資料顯示,預測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將達677億元左右。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突破800億元,並預測在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將增長至突破千億元,達到了1002億元,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0.30%。

    2019-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統計情況及預測

    中國電影產業三大短板分析

    1、製作成本不斷上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觀眾審美水平的提升,市場對於高水準、大投入的精品內容需求旺盛。為此,影視製作公司不斷加大製作成本投入,聘請知名導演、編劇及演員,拍攝宏大場面,聘請知名的後期製作團隊,從而吸引觀眾眼球。另一方面,資本湧入導致優質IP、劇本、場景、道具、租賃等價格不斷上漲,影視作品製作成本進一步上升。

    現階段國內影視文化產業發展飛速,但電影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時有發生,電影公司花費大額資金投資電影製作發行,可能會被其他網站、商販在電影上映之前、上映之中透過非法手段複製、上傳、播放,從而損害公司利益。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透過逐步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加強打擊盜版執法力度等措施強化版權保護,盜版情況有所好轉,但離杜絕盜版現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3、人口紅利減少

    龐大的人口基數,一直被視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最大紅利。新建影院曾經是拉動票房增長的主要原因,但繼續拓展的空間已經有限。中國近30年來的城鎮化程序在客觀上促進了人口向經濟發達地區聚集,而發達地區的影院數量已接近飽和;欠發達地區由於人口密度相對較低,新建影院的效率則明顯不足、回報有限。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1、政策利好規範健康發展

    2018年底,國家出臺了兩項針對電影發行和放映環節的支援措施。12月11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提出2020年全國城市電影院銀幕總數超過8萬塊的目標,並給出具體配套支援措施以解決影院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求深化院線制改革,明晰電影院線准入和退出機制,鼓勵院線跨地區跨所有制併購重組,並加快特色院線建設等。1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規定》,明確免收電影發行收入的增值稅。

    2、電影生產卻迎來暖春 中中國產票房創近十年來最高

    在觀眾的觀影水平提升、觀影選擇權擴大、資訊判斷力增強的大背景下,電影行業對內容為王、質量為本的重視已經成為共識。2018年,雖然電影產業遭遇寒流襲擊,但中國電影的生產卻迎來了暖春。

    一方面,2018年中中國產電影取得378.97億元的票房成績,市場佔比62.15%,創近十年來最高。中中國產片《紅海行動》以36.51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中國市場年度票房冠軍。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的內容控制力進一步提升,尤其是有微影貓眼和淘票票的資料與宣發平臺的加持,越發顯示出其發展潛力。

    來自文學、動漫、戲劇、電視劇等文化產品的IP演化成電影,仍然會是電影題材的最主要來源,這是電影行業降低風險的需要,也是有影響力的文學等IP向相關藝術形式延展的內在需求。電影續集和系列電影將佔據高票房影片的主要份額。反過來這也會刺激商業文學作品的繁盛,以及電影與其它娛樂產品的高度互動。

    4、銀幕和影院持續增長

    2018年中國影院建設持續增長,銀幕總量達60,079塊,新增銀幕9,303塊,同比增長23.3%。院線數48條,影院總數9,504家,新增1,519家,銀幕和影院增量都高於前一年,中國銀幕數和影院數穩居世界第一。銀幕的數字化水平達到100%,3D銀幕數佔比達89%,放映技術條件在全球遙遙領先。

    5、規範明星片酬

    2018年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中明確,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隨後,愛奇藝、騰訊影片、優酷三大影片平臺聯合六大影視公司宣告:單個演員最高片酬不超過5,000(含稅)萬元,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橫店影視協會的400餘家影視公司也發表《關於“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支援遏制天價片酬,共建行業新秩序。《通知》的釋出,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或能避免企業陷入斥巨資請演員的惡性競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薦學生黨用的好用不貴的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