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三番愛釣魚
-
2 # 東莞找攤位阿軍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老話,都是老一輩從生活中實踐過程中,時間久了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些只適用於當時所發生的情況。而現在不適用於當今的社會,只不過還是有些有教育意義的,除了我們讀書學到的一些知識,但是還不是很全面,我們還可以在俗語老話中學到知識。我們一起來了解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這句俗語老話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應該都聽過一個故事,在以前有一戶窮人和富人他們是鄰居關係,突然有一年發生嚴重自然災害,莊稼全部種不了,導致窮人家沒有糧食吃,生活就越來越困難了,導致難以維持生計,富人看到他家的生活情況不好,就給了窮人家一升米救救急,之後窮人對他感激不盡。
“一粒米養恩人”講的就是要樂於助人的道理,如果別人有一點困難你去幫助他,那對方就會很感激你,把你當做是大好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每個人都要有愛人之心,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幫助了你,你要懂得感謝他們,懂得感恩。
“一旦米養仇人”接上面所講的故事,窮人得到富人的幫助後,在感激的過程中又說出家中明年沒有種子可以耕種了,富人聽到後,又給了他一旦米,可是窮人拿著富人給的一旦米,卻又跟家人說富人那麼有錢,怎麼不給些錢和糧食給我們,給我一旦米有什麼用呢?這點還不夠我們種糧食呢。富人聽到這個訊息後,給了他那麼糧食卻把他仇人一樣對待。所以說它的意思是給予別人太多幫助,有可能還養了仇人,讓窮人有了覬覦之心。
這句老話告訴我們做好事,有時候不一定要做的越多越好,適可而止就是最好的。有些人你幫助他越多,時間久了,他就會覺得你幫助他是理所當然的,要是你哪一天沒有幫助他,就會產生心生怨念。我們也聽過一句話“授人予魚不如授人與漁”,直接給別人送東西,還不如教會他怎樣從生活中透過自己的雙手不斷的努力去奮鬥,這樣才能長久之計,才能解決自身所面臨的問題。
-
3 # 西北糖果
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上有了困難,有了麻煩,需要別人幫助時,這時候如果有人幫他一把,這個人一定會感激涕零,萬分感謝,永遠感恩牢記幫助自己的人。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上有了困難,有了麻煩,周圍的人看到了,知道了,經常去幫助他,日子久了,有困難,有麻煩的這個人,也許覺得還行,自己沒付出多少,就有這有那,這小日子過得還挺好,挺舒服。
如果以後周圍的人,對有困難的這個人,幫助慢慢少了,有些人顧不上幫助了,這時候,受到幫助的這個人也許會,怨恨,記恨,仇恨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他也不會感恩,感激大家對自己的幫助,扶持,關愛。
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是有道理的,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觀察總結出來的。
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遇到需要我們幫助,關愛的一些人,我們幫助,關愛一些人,也需要有方法,有技巧。如果我們一味的只是幫助,一味的只是給他“輸血”,也許到後來會“適得其反”,讓我們幫助的人變得“貪婪”,變得“懶惰”,變得“養尊處優”。
如果我們幫助,關愛一些人,在幫助的同時,讓他自己學會能“更自立”,讓他自己學會有“造血”能力,那樣他的日子將來一定會越過越好,生活會越過越幸福。
-
4 # 宛桐桐
問: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什麼意是,有道理嗎?
在農村長大的人都知道,村民們多數都很淳樸、善良,遇到那家有個什麼事,不用喊都會主動跑去幫忙。其實在我們的人生中“助人為樂”本來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有時熱心過頭反爾弄巧成拙。現在我們來說說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是什麼意是呢?到底有沒有道理?
什麼叫“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呢?桐桐理解的意思是:在農村如果遇到有人特別困難,己經餓肚子幾天了,而你恰巧碰見就給他一口吃的,這時他會永遠記得您的恩。如果你覺得他很可憐,每天都都會給她送去吃的,當他習以為常時,要是你某天沒有按時送去,他定會埋怨,日積月累反爾成了仇人。
桐桐曾經很喜歡老師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其實是個很有哲理的故事。很久以前,有兩個飢腸轆轆的人,很幸運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長者分別賜予他們一根魚竿和一筐鮮魚。其中一個人得到了一筐魚,一個人得了一根魚竿,兩人都非常高興。得到魚的人高高興興的大吃了幾天後魚就沒有了,而得到魚竿的人,天天靠魚竿打魚過生活,最後娶妻生子非常幸福。而這則事告訴我們:一個懶惰沒有追求的人,與其一味的給予,還不如傳授給他生存的技巧與知識。
回覆列表
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助人為樂本是一件功德之事,我們都說人性本善,有時候我們經常會因為幫助別人,僅僅是一件小事就會覺得非常開心。比如走在路上看到一個非常可憐的老奶奶在乞討,然後給了一點錢,雖然不多,但是心裡會覺得很舒服,不知道大家會不會這樣覺得。在農村經常有一些獨居的老人,我們偶爾那點生活用品給他們,他們會感激涕零,把你當恩人開待。
所以一個和諧的環境都是因為大家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顆懂得感恩的心,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與和諧。但是有時候事情往往會事與願違,出於好心幫助別人原本都不是必須要做的,但是如果碰到一些不懂感恩的人,你的好心往往成為他們貪婪的起源。
那麼農村俗語“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就是告誡我們,做好事有時候也不一定是越多越好,適可而止反而是最好的,那它到底什麼意思呢?雖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一粒米只是一種誇張的寫法,也就是小小的幫助的意思。從字面的意思就是可以聯想到,在古代很容易發生災荒,一旦如此農民的收成很可能就會沒有,甚至沒有米下鍋。如果此時有人給你一升米,可能就是救了你一命。一般這種情況雖然在你看來是小忙,但是對於別人來說就是救命的糧食,一般人都是會感激涕零,非常感激你的。
如果你慈悲心太大,隔三差五去送糧食給他,對他的幫助越大,他可能從你這裡索取已經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心理,久而久之覺得反正有人幫助,從而拿的心安理得。等到有一天你沒有去送米了,他反而覺得很奇怪,餓了沒米下鍋之後反而會怪你怎麼沒有給他送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性,貪婪的心理讓原本還懷著對別人感恩的心,久而久之成了理所應當,一旦沒有滿足就心生怨念。
其實這句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他在告誡我們幫助人要有底線,如果長期無條件的幫忙,到最後會演變成理所當然,一旦慾望沒有滿足,你看就會從恩人變成仇人。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出於好心去幫別人,到最後反而被那些人所坑。最明顯的就是現在老人故意摔跤,騙取別人同情去攙扶,最後反過來訛幫助自己的人,讓原本充滿愛心的世界,現在有愛心都不敢隨便幫。
所以我覺得有句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直接送東西給別人不如叫別人如何透過自己努力去獲取想要的,這樣才是長久之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千萬不要自己善心大發,不斷給與,否則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最後反而好心辦壞事,大家覺得我說的對不對呢?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