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看秋風999
-
2 # 真行文化
書法不是為了寫好看,
而是寫內容,
僅此而已矣,
正如用筷子是夾菜吃飯的,
用筷子不會捻管吧?!
東施效顰是因為忘了初衷,
撓首弄姿更是形式主義!
-
3 # 書法有云
學書法有老師讓捻管還有老師不讓捻管,不知道是誰對誰錯?捻管,是書法中的一個技巧,它的應用有其方便的地方,但是也有其侷限的地方。總的來講,我們不排斥捻管這一技巧,但是,也不能將捻管提升到一個很高的程度。實質上,它只不過是我們在運筆當中的一個技巧而已,而依照傳統的書法來講,運筆主要還是以運腕為主,捻管,則可以將之用於輔助。
所謂捻管,就是指用手指捻動筆管來達成我們想要的書寫目的,實質上它就是運指。在中國的書法史上,宋代的時候由於姜夔提出書法“不可以指用運筆,當以腕運筆”。從而開啟了“運腕運指之爭”,這個爭論影響極為深遠,到現在還是有人為之辯論個不停。
據考證:王羲之,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等都是不反對運指,並且在他們的書寫中或多或少都有應用到。而明代豐坊以及清代康有為和近代沈伊墨,潘天壽,鄧散木等則明確反對,提倡書法應該以運腕為主。
我們現在說到捻管這個詞,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中書協主席孫曉雲。正是由於她的《書法有法》這本書中提倡捻管技巧,因而被廣大的書法愛好者們所熟悉。客觀來講,書法藝術的成就主要是以作品來說話的。至於在創作過程中,你所採用的哪種方法或者是哪些個人的習慣行為這個因人而異。
但是中國的書法是一個傳統的藝術,有古人在漫長的書法實踐當中總結的各種經驗。而這些經驗是經過時間的考驗才一直傳承下來的。作為書法學習者,我們應當繼承這些古人的經驗然後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
因此關於是否捻管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不應當完全排斥。正確的用筆方法應該是腕與指的互相配合,兩者並用,甚至是身、心,、腕、指協調一致。
-
4 # 尤年
愚之見。捻與不捻,全在個人。
《書譜》是捻筆,《蘭亭序》就未必。接受就捻,不接受就不捻。沒有必須和唯一之說。
-
5 # 清寧齋書法工作室
是否捻管那的看你寫什麼字型,比如下圖清秀這一風格,也確實沒有多大必要捻管。
如果寫的是石門頌和草書這類需要絞鋒的線條,不捻管難以寫出來。
-
6 # 沉著SunnyW
簡單說兩句。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聽聞兩位老一輩書家在交流“捻管”,那時他們不叫捻管,而說“筆隨指轉”。這是一種運筆技巧,是一種運筆中的輔助手段,多使用在大字榜書上,小字並沒有必要。這種“捻管”法也不一定非要運用,看你的控筆能力了。
你的兩位老師的說法不同,談不上誰對誰錯,學不學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話說回來,“藝多不壓身”也是有些道理的。
回覆列表
很顯然,懸肘(也稱懸腕)與不懸肘寫出來的毛筆字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儘管蠅頭小楷不要求懸肘,但是摹寫其它字型特別是行草時還是以懸肘為首選。
懸肘書寫毛筆字不僅僅是“寫字”那麼簡單;第一要求氣定神閒,也就是說這樣練字就相當於在練氣功;這是第一個好處;
懸肘的第二個好處,就是肘關節與腕關節的鍛鍊;如果是“捻管”,恐怕就少了其它不同的肌肉群和關節的參與。
第三,懸肘可以隨時提醒寫字的時候注意身體的姿勢;既可以防止頸椎病,同時還可以預防近視眼;至少也不至於弄得到處都是墨漬。
練習毛筆字都有一定之規;不同的老師自然方法不同;既然請了老師或者是書法課,當然還是應該聽從老師的指點。
這裡其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比如說蘇東坡的字多用懸肘,不去刻意追求捻管;同樣是“蘇門”弟子的黃庭堅卻是捻管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