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希望微視角
-
2 # 長安安安
家長群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方便孩子家長和老師溝通,釋出班級的一些動態和學校一些活動的訊息。很多老師也會在家長群和家長做一些簡單的交流,但是如果是在家長群點名批評家長和學生的話還是很不妥的,這和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家長和學生沒有什麼區別,家長和學生面子還是要的嘛!其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什麼做的不妥的地方,老師完全可以私下和家長進行溝通,這種一對一的溝通更能保護隱私,也有利於家長和老師的交流。而在家長群點名道姓的評點總會讓學生和家長下來不來臺,如今在家長群和老師起衝突的例子並不在少數,很多的衝突,矛盾並沒有多大,問題都出在了家長和老師的交流溝通方式不對,於是一言不合就開始互懟起來,結果弄的都不高興,也讓群裡的其他家長很尷尬,勸說也不是,不勸說也不是,到頭來是誰都不落好。
所以說,與其這樣,還不如大家好好溝通,避免難堪。家長其實很看重老師對自己和孩子的評價,如果在全班家長面前被點名批評,多多少少還是很難接受的。
其實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是相互配合的關係,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在孩子的學習上,老師也很辛苦,家長也不輕鬆,配合得好,對孩子多多益善。配合得不好,引發家長和老師的矛盾,對學生有影響,對於老師的工作也有影響,所以好好說話,站在替對方考慮的角度做事,對誰都好!
我們常說做事的方式很重要,直接影響事情的結果,所以真誠的溝通是前提,家長和老師又不是天敵,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一心為了孩子好,可以說都是一個戰壕的戰友,所以戰友之間互相體諒不是更好。
-
3 # 虹靜的靜生活
你好,這位家長。
我是這樣看的。未必小學一年級的家長群裡,老師就經常點名批評學生和家長。
分老師。每人處理問題方式不同嘛。
有的老師脾氣爆,老師的架子端的大,有學生犯了錯誤,也不顧及家長的面子,在群裡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弄的現場氣氛很尷尬。這就是老師沒素質,也很自私,不會教育的方法。
如果恰巧遇見了這樣的老師,就要學會心大點。如果想繼續留在班級裡,就得學會臉皮厚。管她怎麼說!你自己的孩子,你是最瞭解她的,如果孩子真的有這些毛病,就幫他改正,沒什麼生氣的。我們都是從小孩子時候過來的,犯錯在所難免,即使是大人也會犯錯嘛!
微信群裡老師點名批評,那是她的工作,隨她。作為家長可以表態,也可以不說話。沉默就是無聲的抗議,愛怎麼就怎麼!我不太支援在微信群和老師公開叫罵的行為,大人倒是痛快了,讓孩子做難,夾板氣受著吧。也不喜歡有的家長吹牛,轉學轉班,哪裡都有烏雲,所以順其自然,讓孩子和你都有些挫折教育和應對能力更好一些。要教孩子如何度過難關,不能事事都幫孩子解決,還需要他自己面對!
一年級學生不好管理,老師需要給他們樹規矩,一點點教,有的孩子個個方面都不行,不看著就出錯,一旦出錯,平心而論你是不是首先想到找老師算賬?所以,作為老師也害怕,可能她就會認真點嚴厲點,其實如果不存私心的這種批評也未嘗不可,人無完人所以別怕老師說,說了是好事,可以督促孩子進步。
作為家長要學會淡定,老師說的話可能不太忠聽,先不說話,過後再找她,冷靜後看她怎麼說。這樣做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祝你早日把事情處理好!祝你的孩子學習進步、!
-
4 # 神鳥姐姐
老師的主要工作是教育還是教訓?老師把學生成績單之類的東西公佈在大群裡,引起一些爭議,很多家長和老師覺得這樣的做法沒毛病,那麼校長是否可以公式老師在學校的教育排名?以此來決定老師教育水平高低,老師們會有意見嗎?還覺得沒毛病嗎?
-
5 # 遠方的狼1
家長群是老師和家長們溝通的一個橋樑,老師在群裡經常點名批評學生和家長,這種行為欠妥。學生有不對的地方,老師可在課堂上批評,也可私下和家長溝通,一起督促學生認真學習,改正錯誤,不能在群裡批評學生,因為在群裡批評的話,會對學生造成影響,至於在家長群批評家長,就更加不對了,我也不想講其它的大道理,就來個換位思考,你是家長,別人在群裡批評你,你有什麼想法?
已所不欲,匆施於人。希望有這種做法的老師能三思而行。
-
6 # 壹路虔行
欠妥當。
家長群是溝通的橋樑,其主要的作用是上通下達,老師在群裡主要是佈置作業、釋出通知、或者集體表揚批評,家長可以就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諮詢溝通;
對於個別的某一個家長的批評,建議還是一對一溝通比較好,老師可以找家長私聊,家長也可以主動點,主動就敏感問題建立私聊渠道,如果是通報批評一批學生,為了節省一對一溝通時間,可以在群裡釋出一個名單。
-
7 # 易足者常樂
我認為學生或家長有錯老師在家長群進行批評不妥,家長群也應屬“公眾場所”,這樣有損被批評者的尊嚴,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可單獨溝通。如老師認為學生或家長的錯誤屬帶有普遍性的,可進行不點名的提出,讓大家注意。
-
8 # 隱居仙境
在小學一年級家長群,老師是否可以經常點名批評學生和家長,經常肯定是不對的。
一年級,是孩子渡過自玩期,走上了正式學習人生的第一步,有些調皮的孩子還處於在幼兒園的放任期,玩耍之心還未完全收回,為什麼教一年級的教師,校長都要耐心好的老師。
如果這時你無法將孩子引上正確的學習道路,經常在群裡點名批評,就會讓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後很難改正過來,家長也覺得無臉,回家更會嚴格管教,甚至打罵孩子,這樣雙重陰影和壓力,使孩子更加懼學,越學越差,越差逃避的惡性迴圈,所以在讀一年級時,希望數師和家長引導孩子要有耐心,孩子的好強心很強,你越表揚他越努力,多一些讚美少一些批評吧!
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只不過理解的快慢而以,耐心才是註定孩子未來的一生!
-
9 # 長江三農
一年級是啟蒙階段,老師稱為啟蒙老師。學生象一張白紙一樣,人在教室,心在爺爺奶奶那裡,在父母的那裡。因此,學生免不了愚鈍和犯錯誤,作為啟蒙老師,當然可以批評,但更多的應該是引導,關心。我曾在一小學代過課,擔任一年級語文和班主任,剛開學幾天,有的哭,有的小便撒在褲襠裡,有的學生腦袋象“花崗岩”一樣,子彈都打不進,油鹽不進。這是一個階段,等上二年級自然就開竅了。作為啟蒙老師,不能在家長群裡批評學生,批評家長更不應該了!
這涉及到個人隱私和自尊問題。尤其家長被曝光之後,所有學生和家長們都知道了,有侵犯個人隱私和公民個人資訊披露了的違法之嫌!
-
10 # 漫語慢文
首先一年級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孩子們小,不懂事,每個家庭一個孩子都著急上火,更何況一個班級五六十個。如果男孩多,特別是班主任那得有多強的意志力和戰鬥力啊!
孩子們自己做事不懂輕重,上課不懂自我約束,和同學玩不知道能不能受傷,書包不會放進書桌內,水瓶不懂得放在安全的地方……說不完的讓老師操心的地方。下課十分鐘,能跑絕不走,能爬高絕不走平路。能喊絕不說,能拳打腳踢絕不用語言交流……你打我一下,哪怕老師在面前,也一定會還回去。
這就是一年級現狀。老師操多少心!不為師,都是在站著說話不腰疼。帶過一年級,回家都懶得說話,甚至不想說話,因為學校說的太多了。
老師在微信群希望家長和老師一起關注孩子的言行,因為老師畢竟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照看五六十個學生,但不乏有些家長對自己頑劣的孩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任由其在學校給老師和同學制造麻煩,平心而論,如果你是老師你會不會幾十次和家長進行無效溝通。當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老師只能選擇責備家長不負責任。我想如果是這種情況,老師的做法是不是情有可原呢?
但經常性的點評,只能說明你家孩子經常犯錯,或者家長就沒有把老師的話當回事。既然家長都沒有給老師面子,老師為什麼不能讓家長也丟丟面子,所謂禮尚往來嘛。
即使老師做法不對,但我更願意相信他的初衷是好的。(當然個別另類除外,或者別有用心這也除外)。沒有那個老師蠢到在群裡大庭廣眾之下授人以柄,讓人猜疑自己的目的,這不是自找苦吃嗎?
理解老師的不妥的做法,如果不在意你家孩子,老師不會和家長沒有怨仇,何必為難家長還和自己過不去,這個道理誰都懂,只是在老師這裡,事情本就多,還不停的有人趁風揚土。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淘天。
沒有人做事完美無缺,請善待你家孩子靈魂的引路人。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人像老師一樣盼望你家孩子天天進步,將來前途無量。些許的不妥就理解萬歲吧!
人世間,理解,寬容,懂得是最美好的品格,願你我都擁有。
-
11 # 阿土仔34
老師當然可以這樣做的(只要老師認為需要且必要)。而家長(連同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不必太在意。
老師需要面對幾十個學生,家長只需要面對一個(或二個)孩子。太在意老師在群裡面的批評,表面上看是老師挖了坑了,但實際上是家長心甘情願往裡面跳了(何必再埋怨)。
回覆列表
這個肯定是不可以的,偶爾在家長群說一下,相信家長和孩子會不同程度的有所改變,因為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是有尊嚴的,如果長時間的在群裡面批評教育,可能會引發牴觸心理,建議還是多私下解決,相信多數家長還是非常願意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