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郎靜山 作品 《東西橫貫路》)
1892年,郎靜山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 12歲時,拜師國畫畫家李靖蘭跟從李大師學習。到郎靜山19歲的時候開始以攝影為生業。1921年起參加國際沙龍活動,入選作品千餘次,獲獎數百次,先後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美國攝影學會接納為高階會士,並被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攝影組織聘為榮譽會員。1928年他去到上海的《時報》報館工作,成為中國第一位的新聞攝影記者。之後,他和當時要好的幾位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個攝影的組織,名字叫做“華社”,以推進藝術攝影的發展,保護傳統的中國文化。1930年,郎先生就在上海的松江女子中學開設現代攝影課,開創了中國攝影教育之先河。
1939年代,攝影師將現代攝影技術和中國的傳統繪畫六法理論相結合,獨創出 “集錦攝影”的新探索。在他的“集錦攝影”創新路中,他主要以安徽的黃山和清代畫家石濤的繪畫為研究對像和題材。據郎靜山說呢,“集錦攝影”與西方的攝影蒙太奇是非常相似的,將一些取得的時間影象片段,補綴成一幅作品,但是“集錦攝影”與後者不同的是。這種方式純為藝術目標及表現自然主義風格,在他本人於1942年提交給大英攝影學會的論文集錦攝影與中國藝術中,詳盡的描述了這一技法,並闡述了為何要將之看作融會現代攝影技術與傳統中國畫美學的最佳手法,郎靜山將傳統山水畫解析成對視覺印象的再現,並將之看作“集錦照相法”的樣板。
(圖注:郎靜山 作品 《東西橫貫路》)
1892年,郎靜山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 12歲時,拜師國畫畫家李靖蘭跟從李大師學習。到郎靜山19歲的時候開始以攝影為生業。1921年起參加國際沙龍活動,入選作品千餘次,獲獎數百次,先後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美國攝影學會接納為高階會士,並被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攝影組織聘為榮譽會員。1928年他去到上海的《時報》報館工作,成為中國第一位的新聞攝影記者。之後,他和當時要好的幾位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個攝影的組織,名字叫做“華社”,以推進藝術攝影的發展,保護傳統的中國文化。1930年,郎先生就在上海的松江女子中學開設現代攝影課,開創了中國攝影教育之先河。
1939年代,攝影師將現代攝影技術和中國的傳統繪畫六法理論相結合,獨創出 “集錦攝影”的新探索。在他的“集錦攝影”創新路中,他主要以安徽的黃山和清代畫家石濤的繪畫為研究對像和題材。據郎靜山說呢,“集錦攝影”與西方的攝影蒙太奇是非常相似的,將一些取得的時間影象片段,補綴成一幅作品,但是“集錦攝影”與後者不同的是。這種方式純為藝術目標及表現自然主義風格,在他本人於1942年提交給大英攝影學會的論文集錦攝影與中國藝術中,詳盡的描述了這一技法,並闡述了為何要將之看作融會現代攝影技術與傳統中國畫美學的最佳手法,郎靜山將傳統山水畫解析成對視覺印象的再現,並將之看作“集錦照相法”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