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極星137187044
-
2 # 黎明之光65359061
何為中國傳統文化?何為西方文化?這兩個本身就是偽命題!嚴格意義上講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化基因之一的中華文化支撐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到今天!而西方文化尤其是現代西方文化算得了什麼呢!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們人類文化的主心骨就是包括中華文化等四大文化!所謂西方文化實質上也是西方傳統文化演化而來,所以我的基本判斷中華文化一定會超越西方文化而崛起的,因為這是我們人類文化的精髓所在,根脈所在!
-
3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2.北美的殖民教育
來自歐洲的殖民者,最早以天主教徒居多,但隨著殖民活動在整個美洲地區的擴充套件,新教徒開始佔大多數,而且這些新教徒,大都居住在北美地區。他們把新教文化帶到美洲新大陸,並與北美殖民地的現實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新的美洲文化。當然,這種文化的最後形成,有待美國民族國家的建立。北美新文化的形成,是與北美殖民教育密切相關的。
北美主要是英國的殖民地,北部名為新英格蘭,大都是加爾文教徒即清教徒;中部殖民地,名為新荷蘭,這裡的殖民成分較複雜,各種宗教信徒都有,新教徒仍居多數;南部殖民地,大都是英國國教的信徒。從總體上看,這三部分殖民地的居民都受過歐洲新教文化的薰陶,給美洲帶來了相同的禮儀、信仰和習俗,這是未來形成美利堅民族的基礎。然而,由於教派的不同,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所以在170多年的殖民生活中,北美形成三種不同的教育模式。
①新英格蘭殖民地的教育
北美殖民地最早沒有學校教育,一般實行學徒教育。大部分兒童都是沒有文化技術的勞動力。他們必須跟師傅或那些訓練他們的人作學徒。受訓的兒童都得到衣食和接受職業教育。受教期間,除學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學習讀書和寫字,以及一般的宗教知識。1642年,馬薩諸塞殖民主義立法機關,通過了一項普遍教育法,要求所有的父母負責教育子女讀寫知識和了解殖民地的主要法律,通曉教義問答和學會一門手藝。
在學徒教育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為鄉鎮學校教育。
1647年,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政府和總法庭頒佈了《老騙子撒旦法》,它又被稱為“美洲公立學校體系的基礎”的檔案。這個法律指出:
“這是老騙子撒旦禁止人們掌握《聖經》知識的主要計劃。在開始,他讓人們用一種罕為人知的語言,到後來他讓人們從這種語言中得到勸誡(如此,至少原始的真意被類似聖徒的騙子的曲解給遮蓋了)——旦結果,學問不會埋葬在教會神父和公民的墳墓裡,上帝會幫助我們。
“所以命令:在管轄範圍內的每個鄉鎮區,有五十戶時就要指定一人教所有兒童讀和寫。教師的工資由家長、保收人或居民們支付,但主要部分由稅收支付。鄉鎮政府指令,要提供補助,使家長支付的錢數不能超過其他鄉鎮。
“又命令;每鄉鎮增加到一百戶時,要設立一所文法(拉丁)學校,教育青年,適合哈佛大學的需要。假如哪個鄉鎮不能做到這一點,超過一年,它要給附近學校五英磅,一直到它實現了這個命令。”
根據法令建立起來的鄉鎮學校,由鄉鎮行政管理委員會具體管理。鄉鎮學校,實際上是市民教育。支援、控制和管理學校的是市民,而不是教士。學校僱傭的教師、學年的長短、學費的價格、教師和助教的工資,以及提高工資的方法等問題,都是鄉鎮會議所考慮的問題。在鄉鎮會議上每個市民都有投票權。
鄉鎮學校一般全年開課,冬季每天七小時,夏季每天八小時。教室一般設在教師家或為此而添置在教師房子外的屋子裡。裝置不足,兒童坐在長板凳上,教師則站在一張粗糙的桌子旁。這些學校主要是面向男孩的。但有時也允許女孩子上學。在個別情況下,男孩和女孩一同上課。在一般情況下,女孩與男孩在不同時間裡上課。例如在夏季,當男孩玩耍時或進行娛樂活動時給女孩上課。
教師工資較高,又受尊重。教師一般年薪是二十英磅。但這僅是鄉鎮官員最高工資的四分之一。拉丁語學校的教師的工資高得多,一般年薪在四十到六十英磅。
鄉鎮小學的閱讀教材是《新英格蘭初級讀本》。這個讀本有兩個突出特徵,一是極力宣傳新教教義;二是著力宣傳人文主義思想。例如:
“沒有學會A、B、C的他,
將永遠是個傻瓜;
學會課本的他,
很快就會找到金銀榮華”。
鄉鎮學校包括鄉鎮小學和拉丁語學校。一小學如前所述,而拉丁語學校與西歐的文法學校雷同。一般人家的子女讀完小學和中學就去就業了。只有少數富有之家的子弟才進入大學深造。這些富家子弟,通常到歐洲名牌大學學習。但殖民當局為了自己造就高階人才,也決定創辦高等學校。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建立的。
1636年,馬薩諸塞總法院投票通了投資四百英磅創辦一所大學的決定。第二年,總法院決定將這所大學建在牛維敦。1638年鄉鎮會議把這所新大學命名為劍橋大學。同年,清教徒牧師約翰·哈佛死於查理斯頓。他死前決定把780英磅和260本書贈給劍橋大學。出於對這位贈賜者的感激,建立者們把這所新建大學又命名為哈佛大學。
學校於1640年開辦,1642年第一屆畢業生出校。大學的控制權掌握在監督委員會的手中,委員會是由殖民地最著名的牧師和外行人組成的。實際上,管理學校的是校長和職員,他們都是清教徒。
哈佛大學的課程是由英國劍橋大學的畢業生鄧斯特提出來的。他把歐洲教育發展的三種傾向歸結在一起,即中世紀的七藝、人文主義者提倡的古典文化、以及新教教育。
繼哈佛大學之後,耶魯大學於1701年建立。
②中部殖民地的教育
北美中部地區在1607年到1664年處在荷蘭殖民主義者的統治之下。1664年之後便轉歸英國統治。這塊殖民地上的居民有荷蘭人、英華人和法華人,他們都是新教徒。1664年荷蘭人羅蘭森在新阿姆斯特丹(紐約)建立了第一所學校。166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殖民教育的發展趨向。兒童一定要由父母或由社會團體進行學徒訓練;並規定學校教育也留給私人或慈善團體去管理。這是英國本士教育政策在這塊殖民地上的貫徹。
在這種教育政策的指導下,各種各樣的學校形式在這裡出現,這是高水平的自由教育。
南部殖民地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私立學校。一般說來,由教會或殖民地當局批准的教師可以開辦學校。教師自己收學費,教讀、寫、算知識。這樣的學校通常稱“小學校”。進入私立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中等階級家庭的子女,以及教區或慈善家提供學費的貧民子女。
南部殖民地的上等階級的子女一般都接受家庭教育,由他們的家長聘請家庭教師。常常兩個或更多的家庭合資僱傭一個教師,讓教師輪流授課。學生開始學習基礎知識,然後學習拉丁文、希臘文、法語和其他高深知識。其他課程根據家長的要求和教師的能力而定。除了智力培養外,學生還要向教師學習上等階級的禮儀、風度和道德。南方殖民地最為流行的教育方式是把兒童送歐洲去接受教育。這當然是上等階級要做的事。在上等階級人士的眼裡,美洲最好的教育也不如歐洲的教育好,只有歐洲的教育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另有一些人,先讓其子女接受家庭教育,在完成小學和中學學業之後,再到英國或歐洲大陸上大學。南部殖民地由於都信仰英國國教,人們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習俗上都是英國式的。他們與北部和中部殖民地的居民相比,故土之情要深厚得多,與宗主國的文化和教育聯絡也自然密切得多了。
回覆列表
什麼叫是否能夠覺起,不管再過多少個世紀,中西方文化也是相互融入,沒有那種文化可以替代另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就拿最簡單的吃飯的餐具筷子和勺子叉子,你讓西方的文化來滲透看看,我們在適應西化的同時,西方人也在中國化。年輕人如果敢說他們西化了,我一定要呵呵他們。房,車,結婚,你們有多少人西化了,有一樣西化了,那就是穿上了西服和婚紗,其餘的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