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明所以

    以前有人說中國電影沒有分級制度,還有中國特色的“龍標”審查等,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電影的唯票房論造成的。

    首先我們的院線太單一,院線大佬把持著整個電影市場,導致大家都在追逐高票房,院線一方更青睞商業大片或者是有炒點的影片,於是導致大多數影片是逐利的,而不是追求審美的,這個市場看起來很活躍,其實很糟糕,院線只願意拿出來一種電影給大家看,那就是“賺錢電影”。那麼很多人也有疑問,票房不好能稱得上是好電影嗎?,能,正如姜文對馮小剛說的那句話:你拍的電影是葡萄汁,我拍的電影是葡萄酒。好電影是經得起時間的沉澱的,《肖申克的救贖》、《細細的紅線》、《現代啟示錄》、《美國往事》當年可都是票房慘敗啊,但不妨礙成為經典。

    其次,觀影審美的培養。電影是有商業屬性的,也就是供需關係,商業電影往往會揣摩觀眾心裡,根據觀眾喜好拍電影,所以觀眾審美在左右著電影市場,我覺得中國電影經歷了三個好時期,解放前、文革前、改革開放之初。瞭解中國電影史的都知道吧,我不知道怎麼劃分的,反正這三個時期好電影多,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也多,獲獎也多。因為經歷了抗戰、解放戰爭、經歷了文革的人,經歷了改革開放艱苦創業的人是最懂得思考的人,你拍一個沒有深度的電影會被人罵死。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抖音時代”是快餐文化,是資訊碎片化,看電影是消費需求主導不是審美需求主導,許多影片看著很文藝,看著很藝術,其實核心還是個商業片,這些影片可以洩憤、可以刺激、可以點燃民族熱情,但是很遺憾,核心還是商業片,談不上思考,談不上審美追求,因為市場不要這東西,太晦澀太深刻的沒人看。

  • 2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一個電影要在國際上打響,要有電影的國際語言。

    什麼是國際語言?

    你拍一個抗戰片,裡面要有外華人能懂的東西。不是打死幾個日本人就是抗戰片了。

    一個片子裡到處弄的紅旗飄飄,全是中國的口號,外華人就看不懂了。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外華人就比較聰明,現在中國在世界上比較火,在他的電影裡就加中國元素。

    華人一看,掏錢。

    我們要賺外國的錢,電影也要有外國元素。外華人才認帳,才會掏錢買票。

    這麼簡單的道理。不用多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血澱粉酶高147,這算不算是胰腺炎?到底是什麼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