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知常容

    古人留鬍子不是表現男子漢氣概,是一種孝道的要求。

    孔子曾經說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弗敢毀傷

    《孝經》中的觀點是: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愛護自己的身體髮膚這是孝的開端,揚名後世,彰顯父母這是孝之終。

    髮膚自然包括頭髮和鬍子了。

    正因為這樣,古人是不剃頭,也不剃鬍子的,而是採用蓄鬚。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吳越一帶的風俗:

    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

    太伯和仲雍是周文王的伯伯,按道理是他們繼承王位,但因為王季有子昌,周太王想立季以及子昌(周文王)。這兩個人就直接離開周的地盤到了吳越之地,他們的做法是斷髮。

    孔子承的是周禮,孔子說髮膚不能傷,但他們選擇斷髮,表達自己不再受周禮,採用另一種方式。所以《史記》說示不可用,也就是說我不會回到周地去了,不會和你們搶王位,以示讓賢。

    唐朝甚至規定誰傷害自己的身體,直接進行處罰。

    詔以“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比來訴訟者或自毀耳目,自今有犯,先笞四十,然後依法。——《資治通鑑·唐紀·唐紀十一》

    這是唐太宗下的詔書,你來告狀,如果為了想增加同情自毀身體,不說對錯,先打了再說。

    《世說新語》中記載東晉名儒範宣八歲時手指受傷,他痛哭。有人問為什麼哭?

    他說:非為痛也,但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

    這就是儒家文化的延續和發展。

    當你明白這種文化,你就會明白清朝入關時。順治皇帝頒佈一條法令:

    京城內外,限10日;各省自詔令到達之日算起,亦限10日,官軍民一律剃髮,遲疑者按逆賊論,斬!

    結果很多人情願要頭髮也不要腦袋,文化基礎就在這裡。因為當孝和生命相沖突,很多人會選擇孝,當然也有很多人選擇剃頭,他們認為先活下來才能盡孝。

    所以頭髮和鬍子在華人眼中不是小事而是天大的事。

    《三國演義》中曹操大將夏侯惇的眼睛被曹性射中,此時他做了一個動作:

    夏侯惇左眼被射中,痛得怒吼一聲便匆忙用手拔箭,卻不慎連著眼珠子拔了出來。夏侯惇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睛塞進嘴巴吞嚥下去;然後又挺槍縱馬,上前殺了曹性報回一箭之仇。

    為什麼做出這樣的事情,也是源於身體髮膚不可傷的道理。

    所以古人留鬍子並不是為了男子漢氣概,而是一種文化。

    如果一個人沒有鬍子,或者鬍子很少是被人嘲諷的。

    比如劉備就是屬於鬍子很少的那一種。

    裕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三國志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

    當時張裕嘲諷劉備無須。劉備是一個氣量比較大的人,但張裕這個嘲諷讓他受不了,最後找了一個藉故將他殺了,可見古人對須的重視程度。

    長一把好鬍子不容易,關羽的鬍鬚不錯,所以有美髯公的美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貨拉拉能掙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