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宸媽碎碎念
-
2 # 鵬菲心理諮詢
發火,吼叫!
怎樣才能讓孩子聽話呢?!
大多數做父母的,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
似乎只要讓孩子聽話,一切就圓滿了。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問錯了方向。
似乎只要生活中出現了問題,我們很自然的就會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我們總是認為:是對方讓我們陷入了情緒的泥塘。
抱持這樣的思維方式,當然也就傾向於從別人身上找解決方案。
我們傾向於將對方的行為歸因於性格和內心,而將自己的行為歸因於環境。這在心理學上,叫作:行動者-觀察者偏差。
要克服這種偏差,首先需要問對的問題,把問題轉向自身:我們為什麼會憤怒?
一、 為什麼會憤怒?
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為什麼孩子這種表現,我們會憤怒呢?
從根源上看,這跟人的生存有關。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裡,安全是低層次的需求。最安全的環境,當然是一切盡在掌握的環境。一旦事情不受自己的控制,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時,便會啟用人的警覺機制。
憤怒是很自然的反應。可為何是“憤怒”而非其他情緒,比如“悲傷”呢?這就需要我們對情緒的作用有一點了解。
情緒是行動最直接的動力。
當我們看到蛇,恐懼為我們提供了逃跑的動力;
聞到美食味道,愉悅為我們提供了奔向它的動力。
……
憤怒提供哪種動力呢?
當憤怒時,我們血液沸騰,拳頭緊握,心裡湧出一種力量感。
對!憤怒給我們對抗的力量。
那麼反過來想想:在這些場景下,為何需要憤怒給我們力量呢?
我們需要什麼,恰恰說明我們匱乏什麼。
也就是意味著,在這些場景下,我們是沒有力量的,甚至是軟弱的。
一個自信的人,很少會憤怒,因為他知道,自己能夠應付所面臨的困境。
在電影裡,我們何曾見過真正的大俠大發雷霆,只有小嘍囉,才會帶著一股怒氣,大嚷大叫。他們希望藉由憤怒吼叫來增強力量,唬住別人。
說白了,憤怒即無能。
因為自己沒有能力應對難題與困境。
只有當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提升了、自信了,那麼當面對問題的時候,才能夠更加的從容、理智與淡定。
二、 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與自信
答案很簡單:愛-自-己!
當媽後,全世界都在告訴我們要如何做一個好媽媽,如何教育好孩子,但事實是我們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好媽媽。而很多時候生活中的那些困頓,不是因為孩子,也不是因為生活的瑣碎,而是因為不夠愛自己的那顆心。
一個杯子裡的水滿了,它才能給別的杯子倒水;
一個人心裡的愛滿了,她才有力量去愛別人。
一個內心充滿愛的能量的媽媽,才不會在面對孩子問題的時候,發出“電力不足”般的咆哮!
一個充滿戾氣,虧待自己,每天在委屈和怨氣中度過的女人,孩子和家人也勢必會跟著受影響。
想讓世界對我們溫柔相待,我們要先學會自己善待自己。
一個拼媽的時代,拼的不僅是媽媽的百般武藝,而是媽媽“愛自己”的能力!
懂得“愛自己”的媽媽,她就像是一顆果樹,春華秋實,年年繁茂。
三、 處理孩子問題,還需從根源入手
表面看來,似乎是孩子的一些行為:拖拉、吃髒東西等等說不聽。
然而,不知大家有沒有考慮過以下幾個問題:
1. 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
2. 孩子這麼做,TA得到的好處是什麼(別說“TA就是喜歡”我也不知道,要好好想想)
3. 孩子想要謀求的東西,和我又有什麼關係?
4. 我可以怎麼做,來改變這樣的局面,或是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
當情緒層面的問題解決之後,我們才能夠更加智慧、清晰地解決問題:
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東西;
體會孩子心有所想,卻未曾表達的那些情緒、想法。
回覆列表
實際上,實際上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難免會有挫敗感,這樣的低落情緒就是挫敗感的一種最直接的情緒體驗。
首先孩子是人,不是機器,當然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可能像計算機一樣,我們輸入一個指令,孩子馬上就可以執行,或者是改正,所以孩子是人造就的他的教育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些反覆,這樣的反覆,就導致了一些家長的挫敗。家長首先要有這樣的認知,有了這樣的認知,後面就可以更好的來處理這樣的挫敗感。
第二,當感到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要更多的去想一想積極面,這也叫做積極鼓勵法。現在心理學很提倡,積極引導,積極鼓勵,就是這樣的,利用我們更多的積極情緒去引導我們的負面情緒。當教育孩子感到挫敗感,或者感到情緒低落的時候,多想一想孩子優秀的方面,同時也可以想一想,孩子是自己親生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也有自己短板的地方,在孩子短板的地方,過度的去執著過度的去痴迷,這樣子,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不利於家長自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