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言不合聊個球
-
2 # 延想雲崖
這是個好主意也容易操作,為什麼不能呢,個人感覺是不是為了保持傳統啊!現在二百多國家地區在一起比賽問題不大,倒退幾十年這都不可想象,哪怕設立一個類似世界盃的舉辦地,那些小國也是很難前往參賽的。
如果有哪個大國願意出錢出力這都不是問題,大家也別麻煩打主客場了,所有報名參加的國家都到這個國家進行比賽唄!
-
3 # 韓暄
事實上,世界盃更準確地說法應該是世界盃決賽圈比賽。因此,儘管目前僅有32支球隊能夠最終踏上世界盃決賽圈的舞臺,但如果將參加世界盃預選賽也視為是對世界盃的一種參與,那麼參與世界盃的球隊數量真的是遠遠超過32這個數字。
除了首屆世界盃沒有設定預選賽之外,之後的每屆世界盃都設定了預選賽的比賽,這不僅意味著絕對不能將預選賽與世界盃徹底割裂開來,而且也足以說明世預賽也同樣是世界盃的一部分。另外一方面,世預賽的確很像是世界盃的“前傳”,而且如果沒有這個“前傳”做篩選、鋪墊以及預熱,世界盃的熱度恐怕也不會如此之高。
接下來,就以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預選賽為例,來說說究竟有多少國家和地區球隊參與到世預賽的比賽中,以及世預賽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
參加此次世界盃預選賽的球隊一共高達210支,這也創造了參加世界盃預選賽的球隊數量的紀錄——參加此次世預賽的球隊中,不丹、南蘇丹、直布羅陀和科索沃均是首次亮相世預賽的舞臺,此外,辛巴維(威)和印度尼西亞最終被取消了資格。
按照國際足聯的統計,本屆世預賽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一共進行了872場比賽,而總進球數則達到2454個。相比於世界杯決賽圈的比賽,世預賽的比賽的確缺少一些分量,但共計18720691名球迷現場觀看世預賽的比賽,恐怕也足以證明世預賽的“熱度”。
畢竟,世界盃決賽圈僅僅是“少數人”的遊戲,而對於很多實力平平的球隊而言,世預賽不僅是他們最大的舞臺,而且也同樣是他們的球迷所能欣賞到的最高水平的比賽之一。這一點,中國球迷可能會含淚認同,在亞洲區12強賽期間,國足的每一個主場比賽都堪稱火爆。
最後再做個不負責任的假設。如果國際足聯能夠打破目前以大洲進行世預賽的限制,那麼世預賽也許會更加吸引人——雖然這也有可能最終導致世界盃決賽圈成為歐洲和南美的舞臺,但足球畢竟是圓的。
-
4 # 小狼聊體育
先說第二點,可行性不高。眾所周知,大家所說的世界盃其實是世界盃決賽圈這個比賽。這個比賽是在一定時間內,在某一個國家內集中舉行。由於32強已經造成了比賽非常多的問題,所以每個承辦世界盃的國家,都是在多個城市舉辦。
而且,32支球隊帶來的安保、交通、住宿、溝通、訓練、餐飲,已經是一個足以讓舉辦方頭疼的問題了。如果擴充到200個球隊,那參賽實數就擴大了7倍左右,任何國家都絕對沒有這個接待能力。而且賽制就更難以安排了,賽程拉得太長讓人缺少興趣觀看,賽程太密集球員又受不了。同時開賽太多,會造成收視率的相互影響。
再來說第一點,經濟效益不高。雖然200多個國家同時進行世界盃決賽圈的賽事可行性不高,但如果這樣的賽事真的辦起來有很高的經濟效益的話,主辦國和國際足聯還是會盡量克服困難舉辦的。但尷尬的是,這樣的比賽很可能不賺錢。
以本屆32強為例,絕大部分球隊是經濟發達國家,全部球隊中人均GDP不如中國的只有9個,其中還有5個來自非洲。也就是說,門票、旅遊還有廣告和版權,主要都是經濟發達國家在消費。這是一個很明白的道理,經濟越差的國家,老百姓越沒錢出國看世界盃。
再說白一點,世界盃的經濟效益是有邊際效應的。這個邊際效應的邊際值到底是多少,誰也說不好。否則也不會有32和48的爭論了,但可以肯定突破100就扯淡了。大家誰也別想透過世界盃賺錢了就。
回覆列表
這怎麼可能呢,世界盃如果真的全世界那麼多國家和地區一起加入到決賽圈,那還辦什麼世界盃,已經沒有含金量了,如今這樣的32強世界盃是最適合的。
其實現在的世界盃如果從預選賽階段開始算起的話,確實是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參與了,每個世界足協的成員國都有參與世界盃預選賽的權利,直到最後入圍32強。
而4年一屆世界盃也是比較合適的,因為範圍太大,而且各國還有自己的足球聯賽,4年一屆足夠檢驗各國足球的水平。再加上每個大洲都有自己的洲際大賽,比如歐洲盃,亞洲盃,美洲盃,與世界盃年隔開,就能很好的檢驗各國的足球水平。
所以,至於世界盃,其實也是所有的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參與了,只是決賽圈只有32強而已,而這個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