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曉生——

    在大國制衡與對抗中,小國只是犧牲品,在大國博弈中,小國只是附庸卒,小國即使有氦武器也不敢放,它國縱深小,抵抗不住大國進攻,所以大國不把它放在心上,夠不上威脅。就好比大象與老虎鬥,螞蟻在腳下跑,如果專一踩死它,它必死心無疑……

  • 2 # 邵永靈

    這個問題問的好。若說大國憑藉相互核威懾而得以避免核打擊,那麼,沒有核武器的小國為什麼也沒有遭到核打擊呢?照理,核國家對沒有核武器的小國應該是無所顧忌的才對的。

    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這一現象。第一,冷戰時期很多小國分屬兩大陣營,是超級大國的盟友或小兄弟、小夥計,說得難聽點,打狗還要看主人是吧?有的盟友,是超級大國明確提供了延伸核威懾的,比如美國對北約國家,有的雖然沒有明說,但大家都認可這一點,比如蘇聯對華約國家。達不到這個層次的小兄弟小夥計,畢竟跟超級大國關係特殊,所以,核國家也不敢隨便對其以核武器相威脅。比如北韓,美國如果想對它進行核打擊就必須得考慮一下蘇聯和中國的反應,比如日本,南韓,蘇聯如果想以核武器威脅這兩國就得掂量一下美國會怎樣做。

    第二,小國能夠免遭核打擊更應該歸功於核禁忌的存在。所謂核禁忌,就是核武器太厲害了,以致人們無法使用它,不敢使用它,並最終形成了不能使用它的共識。核武器剛問世的時候,儘管人們也知道它與一般的武器是不一樣的,但還是把它當做武器。假如在50年代初之前美國的核武器多一些,戰場條件也有利於使用核武器,並且需要使用,那麼美國是很有可能使用它的。但是,隨著核武器威力越來越大,人們對核武器的危害性,對核武器的特殊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核武器不可用、不能用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如果說在50年代美國和蘇聯還在彼此之間和對其他國家進行過核威脅、核恐嚇的話,到60年代之後,就再也未發生過此類現象。在總所周知的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非但沒有用核戰爭嚇唬對方,反而表現出了高度的謹慎與剋制,並反覆表達對核戰爭的厭惡與擔心。這就是核禁忌的作用。

    有時候,我們會認為國家是不受任何法律道德約束的,好像為了國家利益什麼都可以做。其實,國家與人一樣,都不是活在真空中,都要受到各種習俗規則共識的束縛。對一個有核國家的領導人來說,打破核禁忌的壓力與困難之大是外人難以想象的,這其中所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瞭解。且不說打破了核禁忌之後會發生什麼也是無法預測的,這種不確定性同樣有力地制約了核國家的輕舉妄動。所以,儘管美國和蘇聯兩個核大國在與小國的關係中遭遇了嚴重的挫折,失敗,但它們都沒有實際使用過核武器,60年代之後連使用的念頭都沒動過,除了核禁忌,找不出更好的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慶快結束如何委婉勸學生家長督促學生做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