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先v鋒
-
2 # 雪莉日記
偏遠的農村,還是有點,就是很少見了,現在一般來的貨郎拿的都是菜刀啊,簸箕,鎖子,盆子……一系列的東西
現在很少看到了,小時候我還能時不時的見到過(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
3 # 熱心牛奶奶
現在的農村生活大變樣,都有能力到城裡,超市購物,農村也有小賣部,磨刀修鎖,補鍋,等等也沒有人搞了,壞了。丟了買新的,比過去幸福啊!
-
4 # 鏡頭看風景
老一代挑著擔子串鄉的貨郎們,現在都是老人了。
記得我們小時候的貨郎,是挑著兩個大竹筐筐,一隻筐上放一個玻璃蓋的大盒子,盒子裡面分成很多小格,放著針頭線腦、皮筋、魚鉤、魚線、氣球、......,另外一個筐上放一塊木板,木板上方一大塊黃色的麥芽糖。鄉下的孩子都沒有錢,便拿著牙膏皮、雞胗皮、破銅爛鐵、雞毛鴨毛的這些來換糖吃。那種大塊的麥芽糖是用一把菜刀和一把錘子配合著,看你拿來東西的多少敲下大小不等的一塊塊。
我們這兒的貨郎都是吹一種短的竹蕭,節奏韻律都是差不多,但是那些常來的貨郎,只要聽到那蕭聲響起,便知道是誰來了。
現在這個行業也沒有消失,只是改變了方式。原先的貨朗擔變成了農用車,那優揚宛轉的蕭聲變成了電喇叭重複的叫賣的噪音。再也沒有敲麥芽糖的錘聲,更是看不到孩子們興奮的表情。
和我年齡相仿的在鄉下長大的朋友們,都會有類似的記憶。都會有各種關於貨郎的記憶。
-
5 # 老郭正能量
現除開飯館,賣早點的受電商衝擊叫小,其餘的除大型超市免強度日外,一般實體店都處於衍命狀態,別再提什麼串鄉下鄉賣貨郎了!
-
6 # 李阿冰
雜貨郎流行的年代,應該是我爸媽經歷的那個時代了,那時候農村還在交公糧,而且農村物質也匱乏,生活條件、交通狀況都很差,所以農村才出現了很多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的雜貨郎。我小時候村裡還有很多人會開著機車或者推著排子車,在村裡售賣商品,那也成了我和哥哥最快樂的時光。
因為雜貨郎的鋪子裡什麼都西都有,從小孩子愛吃的糖果、柺子糖(麥芽糖),到小玩具,甚至看遍大千世界的萬花筒等等好玩的好吃的應有盡有,家裡用的鍋碗瓢盆、菜刀剪刀等等也是非常齊全,真的可以說是一個雜貨郎就是一個百變星君、花花世界了。
現在雜貨郎也隨著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村的日新月異,早就淘汰在了時代浪潮中,現在提及雜貨郎,也只是存在於長輩們快樂的回憶中,很多小孩子(應該說全部)根本不知道雜貨郎是幹什麼的,可以說雜貨郎的淘汰是社會的必然結果。可是曾經的雜貨郎如今生活怎麼樣了呢?
我們村以前就有一個雜貨郎,現在見到他我應該叫一聲爺爺,爸爸說這個爺爺在80年代是村裡比較富裕的,因為他的雜貨車裡總是有人們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物品,靠賣雜貨這個爺爺也算是當時非常被人羨慕的。到了90年代,改革開放,社會經濟了,我們村有了第一家小型超市,雖然比較簡陋,但也是個大型雜貨鋪,什麼都有,90年代後期這個雜貨郎爺爺基本上就沒有工作可做,只是偶爾村子裡有集市,他會推著車去集市上售賣商品。
後來村子裡各行各業都細分了,超市也開了兩家,還有五金店,照相館等等細分行業,反正我讀中學的時候這個雜貨郎爺爺就主要以種地為生,好在他家當時有4畝半的耕地,也算是不愁吃不愁喝的。
現在呢,我們村的新農村公社都建立起來了,當年的雜貨郎爺爺也早就塵歸塵土歸土,只剩下一片記憶留在我們心中。至於村子裡其他的雜貨郎爺爺,如果還在人士,也許後來有了更好的營生,也許也在家以耕地為生,但大多數現在都已經老了,大多數和我們平常人沒什麼區別。
-
7 # 老梁話三農
八十年代,那個時候是市場經濟的起步階段,在計劃經濟期間,農民的生活實在太貧苦了,家裡的田不夠種,田裡的糧食收成少,一部分上交國家和集體後,所剩的很難填飽肚子,農民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不能私自做生意,不然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後來國家開始鼓勵市場經濟的時候,農村趕集開始恢復,農民可以自己做生意,有的賣雞蛋、賣工藝品、賣衣服、賣饅頭包子、生活雜物等,賺點小錢來補貼窮苦的家庭,而有些雜貨商則更加有想法,趕集的時候就在集市上賣東西,不趕集的時候,他們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去村裡賣東西,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孩子喜歡的小玩意,還有一些針線、糖果、火柴、打火機之類的小玩意。
偶爾村裡有貨郎來村裡吆喝,特別受小孩子的喜歡,小孩子吵著父母要零花去買糖果,即便沒錢,也上去圍觀看熱鬧,當時有些商品價格少部分按分計算,大部分按角,小孩子平時沒事就去撿一些塑膠賣錢,然後在貨郎那裡換點糖果,我還記得當初我收集了一大袋子薄膜紙換了50分錢,全換成零食,現在想起來特別後悔。
至於那些貨郎如今怎麼樣了,其實他們也就是地道的農民,只是出於生計,才出來換點錢,平時的時候也是在家裡種田,後來的他們有的開始做起小生意,比如在家鄉開個小店子,趕集的時候挑著貨物去集市上賣,基本就是這樣。
-
8 # 三農問題探討者
雜貨郎在農村流行應該是70年代,並非80年代!
因為本人清楚地記得,在70年代中期,本人八歲的時候,在家裡拿上一個雞蛋,到雜貨郎那裡換七顆硬糖。要知道在我們那個年代,物質極度匱乏,有一顆硬糖吃,那可稱得上極致的亨受!只要雜貨郎的小搖鼓一響,前後能圍著十幾二十個小孩子。能有糖吃的肯定是笑容燦爛,而沒糖吃的只能吸吮著手指!
當時挑貨郎擔的大多數都是60歲左右的,時擱40多年了,我所認識的幾個雜貨郎他們早已不在人世間了!
本人觀點。
-
9 # 橙子媽媽2008
謝謝邀請。我家江蘇東臺農村的,我們現在這邊還是有,只不過80年代,條件不好的,用扁擔挑著到處買賣。條件好的騎個腳踏車。推個推車。現在我們這邊開著三輪車,開著小貨車,每天都從我家門口路過。有賣果樹的,有賣涼蓆,有賣水果,有農用品。賣西瓜。現在這種形式在我們這邊還流行著。
-
10 # 高原野貓
拉邊套。貨郎擔這是舊社會的一種文化傳承。當然在現代社會人的眼裡是令人不齒的一種特色社會現象。留給學者研究最好。
回覆列表
這個因人而異,幹什麼都有成功的,只要不怕辛苦,加上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小富靠勤奮,大富靠運氣,勤奮努力肯定不會差,再來舉例說明一下,1942年從河南來西安逃荒的那些災民,現在在西安不是都生活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