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雜談貫古今

    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饅頭起源的民間傳說故事吧,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饅頭的傳說

    饅頭,又叫饅首。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歷,還 有一段傳說呢。

    早先年,相傳皇宮裡有一個太僕,待人善良溫和。文官武將,傭人侍女們對這位太僕都有好感。

    一天午後,王子帶著佩劍,出來玩耍。正遇上木雕泥塑藝人在精心地雕刻井唇亭子的立柱。王子見這個老藝人,就叫他趴著當馬騎,老藝人說死也不應允。王子大發雷霆,隨手拔出佩劍,就衝著老藝人惡狠狠地刺去。老藝人急速躲閃,圍著井口轉圈地跑著。王子猛刺幾劍,都未刺中。王子殺人心切,突然大喊一聲“殺!”忘記了是井,直衝過去,卻跌入井中。這下可把老藝人嚇呆了。

    這一切,都被那位好心的太僕意見了。他跑到井前,急說:“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開!一切有我安排。”

    太僕急步上朝,向皇帝啟奏。皇帝馬上命令郎中令們打撈。當撈上來時,王子已經死去了。

    皇帝問:“王子何故落井而亡?”太僕答道:“王子欲把老奴當馬騎,老奴未應,王子發怒,拔劍刺奴,失足落井。奴罪該萬死!”皇帝吼道:“刀斧手!”“有!”“把太僕押下去,明日正午時斬首!”

    滿朝文武百官都來替太僕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當夜 ,雕刻老藝人和看押太僕的郎中令商議,想了一個好辦法。

    一夜 之間,老藝人用麵塑了一個跟太僕一模一樣的頭型,又用蒲草紮了一個身子,戴上了太僕的帽子,穿上了太僕的衣裳。

    第二天,正晌午時,兩名郎中令架著太僕的替身,拖出午門外,由刀斧手把頭削下來。事先裝在豬尿包裡的血水濺了出來。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頭獻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僕。

    晚上三更時,太僕和雕刻泥塑老藝人會到一起,互表謝意。當下兩人商定好,各自帶了金銀,由太僕牽出了兩匹寶馬,在衛士的幫助下,逃跑了。

    他們騎著馬,跑了很遠很遠,來到一座古城住下了。為了謀生,開了一個小館,用白麵蒸了各種模樣的人頭,祭祀慶賀,表示吉祥,並且取名叫饅首。

    為了招引過客,他們在案前現身說法大講饅首可以贖罪免災,可以得到吉利。人們聽了以後,爭相購買,把它做為年節之日或祭祀時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糧的習慣,不知是誰引的頭,把祭過的饅首食用了。於是,專做祭品的饅首又逐漸變成日用食品了。人們為了省事,簡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頭狀,只保留半球型。為了標誌出人的七竅,就用小指提捏七個小孔,串上紅棗條。不知又過了多少年,語言也有了變化,因為首和頭是一回事,饅首,也就叫饅頭了,做法更簡單了。把蒸好的饅頭,點上七個紅點,算是七竅的標誌。傳至今天,紅點也沒人再點了。這就是咱們現在吃的雪花大饅頭。

  • 2 # 有點梁

    盧森堡的皇室有一位不受重視的公主,整天過得鬱鬱寡歡,但是宮廷點心師卻對她暗生情愫,由於身份的懸殊只得把這份感情埋藏心中。直到有一天,得知公主要被遠嫁,這位御廚決定用最後的機會向她告白,就在冰激凌上寫下了“我愛你”給公主送去。可惜的是,冰激凌融化的太快,公主沒能看到上面的字,這份真誠的心意因此被埋葬。公主遠嫁他國,點心師懊惱不已,由此決定要發明一種不會很快化掉的甜點,經過多年的努力,巧克力誕生了。

    後來兩個人重逢了,結局是幸福的。

  • 3 # 芋圓和草莓

    我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肉夾饃。

    小的時候,只有自己考試成績好的時候,或者是家裡忙,比較辛苦的時候,家人才會給我買肉夾饃,那是記憶裡最好吃的食物。

    因為肉夾饃意味著童年的美好回憶,所以我每次回到老家的時候,都喜歡去原來的地方買肉夾饃。

    這是最樸素最簡單的食物。雖然很平常,平常到大街小巷都可以找到,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我老家路口的那一家。

    食物的記憶已經深深的植根於我的腦海中,我的味蕾中。後來我吃過那麼多好吃的,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童年時肉夾饃的味道。它承載著我童年的記憶和家人的關懷。

    我們的身體裡都留存著我們年幼時最喜歡的食物的味道,不管走遍了多少道路,那個食物會喚醒自己最初的美好的記憶。

    味覺是誠實的。

  • 4 # 奮鬥奮鬥在路上

    我從小就比較挑食,很多東西都不喜歡吃。比如雞,鴨,蘿蔔,青菜之類的,這些我到現在都是不吃的。

    這就導致我小時候這不吃,那不吃。

    比我小一個月的表弟,他一頓吃的飯我可以吃一天。。。。

    只有兩樣東西是我的最愛。

    一個是香腸。

    我是四川人,我們這裡一到冬天,每家每戶就開始做香腸。特別是我奶奶家,做的那叫一個好吃哦!

    基本上就是我一去奶奶就煮一節香腸,不能切,就要一根整的。煮好後直接上手咬,滿嘴流油,幾分鐘就吃完了。

    奶奶做的香腸基本上就是我消滅了的,有時候甚至等不到過年就吃完了。還要去市場再買一點。

    這個愛好一直到現在都是,香腸不能切了吃,一定要一節整的。這樣才有那個味道。

    另一個是臘肉

    和香腸一樣,還是在奶奶家,上山割松樹枝和花生殼來熏製臘肉。奶奶疼我,一般都是單獨給我蒸上一塊,切好以後我就跑旁邊慢慢吃。

    我上班的時候,午餐曾經連續吃了三個月的臘肉,每天去打飯,服務員不用問就知道我要什麼菜了。

    我的這兩個美食故事和小時候沒什麼吃的有關。平時吃肉少,就只能等到過年的時候才可以盡情的吃肉。

    現在生活好了,隨時都可以吃了。也就沒吃那麼多 了。

  • 5 # 最酷風

    有很多,小時候喜歡吃糖蔥薄餅,潮汕特產,小時候都是過年才吃的到的,每次都眼巴巴的看著賣糖蔥薄餅的人在大街小巷的叫賣著,嘴饞的不行,就跑回家祈求著大人要了5毛錢,跑去買餅,就看著小販拿著一張薄的跟紙片的餅從木箱子拿出一塊一指長的糖蔥,撒點花生米,包些香菜,跟中藥包疊法一樣包起來,外面在包上一張粗糙的大黃紙,我小心的拿著,小時候特別愛吃甜食,糖蔥薄餅滿足了我對甜的喜愛,馬上一咬滿口香甜,那時候的小吃都特別便宜,5毛錢可以買到一大袋的豆腐,2根糖葫蘆,那是特別懷念的兒時,幸福來的特別簡單,吃一點點小吃就能開心好久。

    現在的糖蔥薄餅依然美味,但已失去了原味了,在多的錢也買不來兒時的滿足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否供電終端採用直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