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侃侃談影視

    英雄聯盟主題曲《孤勇者》被b站玩家二創為《孤泳者》,用大量電競梗,改編成了嘲諷知名電競選手Uzi,迅速在網路上走紅之後,該影片已經火遍全網

    《孤勇者》的詞曲並不好聽

    首先,《孤勇者》這首歌的詞曲本身是不夠好聽的,能夠火起來大機率是因為陳奕迅本身的聲音足夠好聽,哪怕是這種拗口的旋律也不會讓人覺得違和,但是大家可以聽一下社交平臺上其他人的翻唱,就會發現這首歌只有陳奕迅唱出來是好聽的,這也側面說明了這首歌的詞曲不夠好,旋律本身不是和諧的、流暢的、悅耳的,喜歡的人是喜歡陳奕迅的演唱,不喜歡的人是不喜歡這首歌的詞曲。

    《孤勇者》本身不夠高階

    《孤勇者》本身就是一部外國動漫的中文主題曲,一一般外國的影視劇衍生出來的中文主題曲,其實都是不夠“高階”的,哪怕是《let it go》和《隨他吧》這種旋律一樣的歌,大家都會覺得中文版不夠高階,並不是中文的錯,而是中文填詞不夠好,很多句子寫出來沒有英文的那種味道的,這就好比很多中文的古詩詞用英文翻譯以後,就沒有那種韻味了,這也是大部分聽眾不喜歡《孤勇者》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僅從歌詞角度發表個人意見。可能是因為歌詞容易被解讀出一種偏白話的普世性的自憐。

    我被這首歌的歌詞擊中。不玩英雄聯盟,也沒看過這個劇,之前在各種地方聽到放這首歌,不知道是啥歌,在一次偶然間看到歌詞,瞬間被擊中。

    我個人的共鳴是“對命運不妥協的自勉”。在我看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被稱之為命運的東西都在客觀上阻礙著人的幸福,比如出身的貧窮,家庭的破碎,監護人的性格問題,意外和童年創傷,殘疾和病痛,外貌身高,不可抗力的成為少數群體,等等。人在面對命運無非妥協和不妥協兩種應對方法,我覺得不分對錯,都是一種適應生活的方式,見仁見智。

    不妥協的人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巨大的,我認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者。另一方面,在“如何向命運妥協”這一個命題上,世界已經發展出了很多相應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覺得其中不少生活哲學頗有智慧,這些觀念在現實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使得勇者很多時候也有知音難覓的孤獨。

    孤勇者並不意味著強者。有不少人為了對抗命運就已經用盡了太多的力氣,選擇其實特別少,很少有人能走到光鮮亮麗的位置上去。“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我覺得這句歌詞是唱給那些人的,那種不服氣在我看來特別動人,體現了生命的頑強和尊嚴,跟是否平凡無關。(有去了解作詞人唐恬的故事,可能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吧)

    我感覺這首歌也很容易被詮釋成弱者的自憐,如果是這樣的話確實容易招人不喜歡。之前聽過郭永玉教授的一堂講座,其中有個研究結果令我特別有啟發—“高階層的人更喜歡做內歸因,低階層的人更喜歡做外歸因”。研究中提到低階層的人外部限制更多,很難說外歸因是低階層的原因還是結果。理性的分析是內外歸因都要做的,自憐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是一種對理性的阻礙。

    至於歌詞通俗與否,對我個人喜惡沒什麼影響。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不一樣的,我只能說我喜歡這首歌的歌詞,我沒有資格去評價這首歌(包括歌詞部分)的好壞。

    這首歌帶有階層思維邏輯的對抗和矛盾感,底層邏輯與權威掌控的被馴服的吶喊抗爭,這首歌帶著階層突破的衝突戲劇感

    同時也是這個時代在趨於階層間的人與人的平等對話,社會群體認知成長關係的被迫改變,彼此重新認識階層思想和適應與挑戰

    旋律是好聽的,歌詞確實對於奮鬥的人具有精神鼓舞的作用,對於養老的人有些壓迫感和焦慮感

    對於管理的人需要對於員工心理的重新理解和改變溝通對話模式和話術技巧

    初聽這首歌不好聽,但是在低氣壓時確實可以獲得力量,開心時就不想聽,覺得太激進了,很累

    這首歌是慕強者的奮鬥音樂,但是人不能長期處於這樣激進狀態,情緒心理會扭曲變形,認知會更加狹隘,所以他不耐聽,人不是機器不能永遠亢奮對抗,這是不健康成長,這首歌充滿憤恨中獲得力量,不甘的抗爭感

    而人需要足夠的愛和安全感,才能贏得最廣泛持久的力量源泉,人不能永遠活在不甘中期待世人認同,獲得目標和方向動力,而應該在愛和鬆弛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追求

    齒剛易折,舌柔易存,這首歌其實太過於激進了,顯得人有些狹隘,而底層突破,只有絕對專注一點,不斷髮力才能讓鐵杵成針,因為你什麼都沒有,原始積累就一點點來

    古人講人活一口氣,就是那份自我的信念和能量;人只有活出自己才能真正贏得更廣闊的世界和享受快樂人生,自由的對立面是自我驅動力的絕對自律,那樣才能有自我意識的覺醒釋放突破跨越階層的桎梏,這首歌具有爭議的是認知階層對抗和此消彼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稱”的3D動畫和CG動畫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