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追風
-
2 # 赤誠子
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
"爾時菩薩乃以廣大慈悲,無邊法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作凌虛仙子:
鶴氅仙風颯,飄颻欲步虛。
蒼顏松柏老,秀色古今無。
去去還無住,如如自有殊。
總來歸一法,只是隔邪軀。
走盤無不定,圓明未有方。
三三勾漏合,六六少翁商。
瓦鑠黃金焰,牟尼白晝光。
外邊鉛與汞,未許易論量。
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跟特點,你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要自感高人一等。有古話說:平常心是道!
-
3 # 楊一笑
我覺得在孫悟空心裡只有一個師父,那就是須菩提祖師。本事是他教的,名字是他取的,作為一個石猴,三觀都是在學藝期間形成的。唐僧與其說師父,不如說是領導,又不能拜把子、收義子,只能以師徒這個關係紐帶關聯到一起。這就是為什麼都記住了須菩提取的孫悟空這個名字,而忘記了唐僧取的孫行者這個名字。
唐僧作為僧人,應該教給徒弟的是念經、打坐之類和尚該做的,很神奇的是,整個西遊記都是在打怪、救人、趕路,為了取經!唐僧一路上只是自己唸經打坐,並沒有教徒弟這些內容。所以說唐僧跟悟空、八戒、沙僧之間的師徒關係只是老闆跟員工或者是老闆跟保鏢的關係。這個團隊取經成功,直接西天錄用,跟所修佛學無關。
所以唐僧收徒不像一般人收徒是為授藝,而是組建團隊為了完成取經而已,不需要教給徒弟什麼。
-
4 # 靈臺主人
西天取經之事,是先有唐僧義無反顧至死不渝之堅定信念,然後有悟空之一路降妖伏魔,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試觀當初唐三藏初離長安之處,弟子問何時可回?三藏答言:“山門松樹枝頭朝東”。要知松樹枝頭不向東乃自然之長勢,必是日光養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必然無回東之理,此正是法師此時已懷以身殉道的必死之志,決定去完絕無可能之事,與我佛於菩提樹下所言:“不證菩提,不起此座”等同。無論世間法與出世法,大抵是先有生死置之度外的必死決心,而後可以事成,故而說學佛是大丈夫事業,非大英雄、大豪傑不能,因而佛居的殿堂為大雄寶殿。這些都應該是悟空所應學的。
回覆列表
因為取經並不是唯一的目的,甚至可以說不是最重要的目的。九九八十一難,就是人的一生,就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而這個歷程,是要一步步走過來的。
但是唐僧讓他明白了,你不是天下第一,你不是所有人眼中最重要的人,你也不是高高在上孤傲冷漠的。
取經路上,也有你打不過的妖怪,你要放下架子,學學用腦子才行;取經路上,唐僧可以因為各種小事,甚至因為殺了一個妖怪而責備你,懲罰你,你不能一意孤行,因為不同的人眼中,最重要的人是不一樣的;你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你有師父的關心疼愛,也有師兄弟的嬉笑怒罵,你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