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鞅論財經

    臺積電確實受到壓力考慮在美國建廠生產最先進的2nm的晶片,而且已經基本敲定,預計要在2022年建設,於2024年投入生產。這要比目前臺灣省內的晶片5nm技術要高出不少,並且比早前預測的3nm還要有所提升。

    臺積電在大陸生產最高級別的晶片不是28nm,晶片生產主要是在長三角地區。南京有10的晶片生產基地,上海松江有7nm的生產基地。但5nm的生產基地卻是在臺灣,據說已經投資超過240億美元。

    從10nm、7nm、5nm和最新的2nm晶片生產基地從大陸地區、臺灣地區和美國的發展趨勢看,技術的管控要求越來越嚴重。而且核心技術和光刻機都是掌握在西方手裡。一個5nm的晶片投資就要超過1500億人民幣,那麼相信2nm的晶片投資也會接近1500億人民幣。這就是一種技術、人才、市場和財富堆積而成的巨無霸。對於這種左右科技進步的核心技術,西方定會小心翼翼。我們要想突破只有靠自身的研發和努力,而且即便把一些量產的晶片設在了國內生產那也只是一種OEM類的生產而已,核心技術和裝置還是一樣掌握在人家手裡。

    意欲何為?不太理解。難道一定要放在內地才可以嗎?

    隨著中國這些年的經濟快速發展,經濟也是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不少產業也是向周邊國家轉移,可大部分在國外生產的產品還是以中低端產業為主,這樣可以開拓市場和降低產品的成本。可核心的研發技術和專業團隊是不可能離開本土而湧向周邊欠發達地區的,比如華為這些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研發團隊也是不可能會轉移到周邊國家。如此這般,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西方高科技晶片技術的最新前沿技術產品也不可能會放在大陸地區?而且隨著科技競爭和國際形勢變化下還會變得管控更加嚴格。只有自力更生才會有真正的突破的一天,也只有自己的技術超越或可替代西方的晶片和技術,那麼這種壁壘才會消除。

  • 2 # 肇俊武

    我覺得,臺積電的意思和意願是既要掙先進製程的錢,還要掙成熟製程的錢,而且,即便是在成熟製程這一塊,還既要在全球芯荒這個時候掙錢,更要在之後掙錢。

    臺積電把先進製程作為重點。在今年第一季度,7nm及5nm營收佔總營收的49%,加上16nm等其它的先進製程共佔63%,而28nm的營收僅佔11%,但加上以上的成熟製程則共佔37%;臺積電已經決定將2021年預期資本支出300億美元的8成用於先進製程,主要投向3、5、7nm。

    成熟製程即“落後”製程。在全球業界,16、14nm級以下製程被稱為先進製程,而28nm及以上被稱為成熟製程,這麼樣地分類稱謂,“成熟”便是“落後”的同義詞。有人說“28nm屬於成熟製程和先進製程的分界點”,那16nm屬於什麼?你可以說28nm是成熟製程中最先進的,還可以說是當前的“主流”製程之一,卻不能說屬於先進製程。7nm以下肯定屬於更先進的製程,所產出的晶片均屬於高階,是臺積電製程佈局的重中之重,中芯國際原本也是這樣佈局的。

    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的28nm工藝都在我們國家鼓勵範圍。國家鼓勵的是積體電路線寬小於28nm(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積體電路生產企業或專案。顯然,無論臺積電還是中芯國際的28nm都屬於所鼓勵的“最落後”製程,16nm以下才是鼓勵的重點物件。中芯國際在2018年就開始批次生產28HKMG工藝,被稱為真正的28nm工藝了,近兩年良品率提升上來了。

    業界預計全球晶片緊缺狀況至少將持續到2022年。臺積電也是這樣認為的,並認為成熟型製程的新產能要到2023年才會開出,短缺將持續到2023年,“為滿足結構性需求的增加,並應對從車用晶片短缺開始擴及整個全球晶片供應的挑戰”,將投入28.87億美元在南京廠擴充28nm成熟製程產能。而之所以選擇在南京擴產,是因為在建立南京廠之初就規劃了二期的擴建專案——匯入7nm先進製程,“很多手續以及基建工作其實已經是有做準備的”,現在修正為切入28nm成熟製程,預計2022年下半年開始逐步產出,2023年中達到月產4萬片規模。看得出來吧,產能開出還是比較晚,對持續到2023年的成熟製程產能緊缺問題的解決有幫助,卻沒有多少。那麼,中芯國際呢?目前為止有“兩大舉措”,在臺積電宣佈在南京廠擴產28nm之前,計劃以總投資497億元建設一座聚焦28nm等成熟工藝的12吋晶圓廠,也是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於2024年完工,建成後產能將達到每月月10萬片;擬投資23.5億美元,重點生產28nm及以上的積體電路,建成後產能達到每月約4萬片,預期於2022年開始生產。已知,臺積電是因為什麼不能按原規劃在南京廠的二期工程匯入7nm先進製程;中芯國際的10nm以下先進工藝是因為什麼陷入了受到“重大不利影響”的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nova9pro確認釋出,這個價格,你會心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