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一國諸侯,周禮是十分講究君臣名分的,一般諸侯在國內被尊稱為“公”。
“王”是各方諸侯欲推翻皇室的統治而對自己的稱呼。
東周時期王綱解紐、禮崩樂壞,春秋之時,楚國率先稱王,與周室抗衡;到戰國中期,十數年間,群雄競相稱王,天下形勢也為之一變。
周制,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齊桓公、晉文公”等聽命於皇室,而“楚莊王、燕王”都是春秋五霸(春秋五國)。
戰國中期,合縱和連橫兩方勢力展開激烈鬥爭,公元前323年,主張連橫的秦相張儀與魏、齊、楚三國的執政大臣在齧桑(今江蘇沛縣西南)會盟。主張合縱的魏國重臣公孫衍也組織了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前魏、韓已經稱王,故此年正式稱王者是趙、燕、中山三國。
除了“公”和“王”外,還有侯、伯、子、男的稱呼。
擴充套件資料
:
春秋五霸的說法:
提到春秋五霸,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中,記載的五位霸主分別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而在荀子所著的《荀子·王霸》中記述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這五位霸主。我們一般意義上以《史記》記載為主。
1、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呂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華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呂小白與公子呂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裕。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
2、晉文公
晉文公,出於曲沃貴族家庭,晉武公長孫,少年好學,善交賢能,頗得士人之心,卻因其母出於翟而為庶子。後獻公廢嫡立愛,太子自殺,客觀上為重耳除去了繼位的最大障礙。
獻公亡,惠公立,重耳飽受迫害,流亡他國近二十載。終於前636年回國即位,啟用大量賢能,推行新政,積極改革,晉國力迅速強大。後為周王室平亂,獲得了天下的廣泛讚譽。
3、楚莊王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莊王自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楚莊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4、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號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
5、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個兒子,宋成公的父親。
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華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百度百科-諸侯
“公”是一國諸侯,周禮是十分講究君臣名分的,一般諸侯在國內被尊稱為“公”。
“王”是各方諸侯欲推翻皇室的統治而對自己的稱呼。
東周時期王綱解紐、禮崩樂壞,春秋之時,楚國率先稱王,與周室抗衡;到戰國中期,十數年間,群雄競相稱王,天下形勢也為之一變。
周制,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齊桓公、晉文公”等聽命於皇室,而“楚莊王、燕王”都是春秋五霸(春秋五國)。
戰國中期,合縱和連橫兩方勢力展開激烈鬥爭,公元前323年,主張連橫的秦相張儀與魏、齊、楚三國的執政大臣在齧桑(今江蘇沛縣西南)會盟。主張合縱的魏國重臣公孫衍也組織了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前魏、韓已經稱王,故此年正式稱王者是趙、燕、中山三國。
除了“公”和“王”外,還有侯、伯、子、男的稱呼。
擴充套件資料
:
春秋五霸的說法:
提到春秋五霸,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中,記載的五位霸主分別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而在荀子所著的《荀子·王霸》中記述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這五位霸主。我們一般意義上以《史記》記載為主。
1、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呂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華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呂小白與公子呂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裕。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
2、晉文公
晉文公,出於曲沃貴族家庭,晉武公長孫,少年好學,善交賢能,頗得士人之心,卻因其母出於翟而為庶子。後獻公廢嫡立愛,太子自殺,客觀上為重耳除去了繼位的最大障礙。
獻公亡,惠公立,重耳飽受迫害,流亡他國近二十載。終於前636年回國即位,啟用大量賢能,推行新政,積極改革,晉國力迅速強大。後為周王室平亂,獲得了天下的廣泛讚譽。
3、楚莊王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莊王自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楚莊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4、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號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
5、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個兒子,宋成公的父親。
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華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百度百科-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