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涯規劃師方文波
-
2 # 心理諮詢師蔣敏988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將來”來解釋。其實,提問這個,或許是因為太多人把”交換“這個詞在人際關係中的體現,意味成為貶義了。我則不這麼認為,交換是可以有的,你看我們購物,經濟的發展,不都是由物物交換髮展至貨幣交換嗎?交換就意味著互通有無,我把我有的給你,你把你有的給我,我有的正是你要的,你有的正是我或缺的,這不正好嗎。
然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可以交換的。比如,我會繪畫,我懂藝術鑑賞,朋友之間,我就可以多分享我在這方面的收穫和感悟,其它朋友也就受益了,相反,你有你的優勢和特長,你將此展示出來,我們,就可以互通有無了。不管大小,道理是相通的。
再,人們不太能接受所謂交換,可能是想到了一個詞:利益。大家在道德觀上不能接受”利益交換“ 這件事情。我認為,利益也是可以交換的,只是有一個道德限度,遵守道德規範。
總結就是:人際關係可以交換,利益也可以,只是要遵從道德規範,聽從良心與善良的規則。
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人其實是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你對一個東西怎麼理解,在你眼裡它就是什麼。有的人就覺得人和人之間就只有利益,那麼就可以用交換來解釋。但這並不是全部,世界就像一個全黑的房間,每個人的觀點就像是一束光,只會照片一個面,但所有人的光都集中在一起,就可以覆蓋這個東西的多個面(簡稱全面),這個才是它本身的樣子,可是大多數人只是看到了一面就以為是全部。
最後再回到問題上來,人與人之間不只是有交換,還有很多無條件的付出,那是情,是愛。用再多東西都難交換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