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覺此觀點應該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確
像我父母兩邊分別都是兄弟姐妹五個,其中都有關係很好的,也有合不來的。感覺他們都是自己彼此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矛盾,與自己的父母無關。
但我的姑奶奶一家,就是題主所說這種情況了。
姑奶奶夫妻倆生前均為建築行業退休工作人員,一生共同養育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三個孩子也都有穩定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
老兩口每月領回的工資除了自己花銷外,基本都填補了兩個女兒,兒子則一分錢也不給,理由是女兒們不如兒子過得好。
類似情況生活中也聽到不少,也許多孩兒家庭中許多父母多多少少都有些這種心理吧,自然而然偏疼弱一些的孩子更多吧。
但不知各位朋友可否也曾聽說過一種說法“父母越是疼愛的那個兒女,越是不疼父母”。
當然正如本題一樣,這也不是絕對的,但姑奶奶兩人卻不幸被言中。
隨著姑奶奶兩人漸漸老去,疾病也找上門來,最先病倒去世的是姑爺爺,跑前跑後伺候他直到去世的都是兒子和兒媳,兩個女兒只是偶爾到場,看看就走。
可想而知,兒子兒媳和兩個女兒矛盾便日益加深,爭吵不斷,以至於後來基本不來往了。
姑爺爺去世後,兒女們矛盾愈演愈烈,姑奶奶還是不明白根源其實是在她們這裡,仍然一如既往將工資偷偷給了女兒們…也許老了糊塗了?反正挺讓人費解的。
直到有一天姑奶奶突發腦出血,雖搶救了過來,卻成了植物人。
無論怎樣,兒子還是很孝順的,姑奶奶出院後,便接到了自己家裡,因兩人都得上班,僱了保姆幫忙照顧著。
從那以後,兩個女兒再也享受不上母親的工資了,也再也不登門了。
兒子則把姑奶奶每月取出的工資都花在了給她買護理用品上,姑奶奶雖是植物人,但也沒受了委屈,最後結局也算不錯。
只是兒媳有時會揹著兒子生氣地指著姑奶奶說:“你把錢都給了你女兒,你咋不去她們家住著呢?…”。她這樣說也只是嘴上解解怨氣,給自己找點心理平衡罷了
我覺得這兒媳也算是夠仁至義盡了,雖然姑奶奶在明白的時候把積蓄都給了兩個女兒,但兒媳還是堅持照顧老人直到去世。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並不圖稀父母錢財,只是圖個心理舒服罷了。
像我們這輩兒趕上計劃生育,只有一娃家庭,相對單純些,如果家有多娃的家庭,父母還真得動動腦筋協調好自己與子女,及子女之間的關係,畢竟家和萬事興家長是關鍵
再比如我的父母和公婆,這方面就做得很好,我們兩邊兄弟也都相處很好,從沒因錢財等紅過臉生過氣
祝願家家幸福美滿快樂和諧
個人感覺此觀點應該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確
像我父母兩邊分別都是兄弟姐妹五個,其中都有關係很好的,也有合不來的。感覺他們都是自己彼此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矛盾,與自己的父母無關。
但我的姑奶奶一家,就是題主所說這種情況了。
姑奶奶夫妻倆生前均為建築行業退休工作人員,一生共同養育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三個孩子也都有穩定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
老兩口每月領回的工資除了自己花銷外,基本都填補了兩個女兒,兒子則一分錢也不給,理由是女兒們不如兒子過得好。
類似情況生活中也聽到不少,也許多孩兒家庭中許多父母多多少少都有些這種心理吧,自然而然偏疼弱一些的孩子更多吧。
但不知各位朋友可否也曾聽說過一種說法“父母越是疼愛的那個兒女,越是不疼父母”。
當然正如本題一樣,這也不是絕對的,但姑奶奶兩人卻不幸被言中。
隨著姑奶奶兩人漸漸老去,疾病也找上門來,最先病倒去世的是姑爺爺,跑前跑後伺候他直到去世的都是兒子和兒媳,兩個女兒只是偶爾到場,看看就走。
可想而知,兒子兒媳和兩個女兒矛盾便日益加深,爭吵不斷,以至於後來基本不來往了。
姑爺爺去世後,兒女們矛盾愈演愈烈,姑奶奶還是不明白根源其實是在她們這裡,仍然一如既往將工資偷偷給了女兒們…也許老了糊塗了?反正挺讓人費解的。
直到有一天姑奶奶突發腦出血,雖搶救了過來,卻成了植物人。
無論怎樣,兒子還是很孝順的,姑奶奶出院後,便接到了自己家裡,因兩人都得上班,僱了保姆幫忙照顧著。
從那以後,兩個女兒再也享受不上母親的工資了,也再也不登門了。
兒子則把姑奶奶每月取出的工資都花在了給她買護理用品上,姑奶奶雖是植物人,但也沒受了委屈,最後結局也算不錯。
只是兒媳有時會揹著兒子生氣地指著姑奶奶說:“你把錢都給了你女兒,你咋不去她們家住著呢?…”。她這樣說也只是嘴上解解怨氣,給自己找點心理平衡罷了
我覺得這兒媳也算是夠仁至義盡了,雖然姑奶奶在明白的時候把積蓄都給了兩個女兒,但兒媳還是堅持照顧老人直到去世。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並不圖稀父母錢財,只是圖個心理舒服罷了。
像我們這輩兒趕上計劃生育,只有一娃家庭,相對單純些,如果家有多娃的家庭,父母還真得動動腦筋協調好自己與子女,及子女之間的關係,畢竟家和萬事興家長是關鍵
再比如我的父母和公婆,這方面就做得很好,我們兩邊兄弟也都相處很好,從沒因錢財等紅過臉生過氣
祝願家家幸福美滿快樂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