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雨侃世界

    通俗來講,犀牛指的是看得見的風險。其實財經圈用動物來做比喻並不稀奇,大家很熟悉的牛市和熊市就是最好的證明。在自然界中,灰犀牛就是那種在遠處默默吃草,平時看上去人畜無害,一旦跑起來則破壞力極強的動物,不過比灰犀牛暴走更可怕的是!

    灰犀牛”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古根海姆學者獎得主米歇爾·渥克於2013年1月在達沃斯全球論壇上提出的,根據他所著《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機率危機》一書,“灰犀牛”比喻大機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2007-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國房地產泡沫(都為灰犀牛事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清算銀行在危機發生前不斷地發出警告,各種權威機構對房地產抵押貸款存在的問題也是不斷地提醒,可惜大家被當時的經濟繁榮矇住了雙眼。由可控走向不可控),而2017年以來史上最嚴的金融監管,則可視作是針對灰犀牛所修建的防禦工事。

    說了這麼多,淺顯的灰犀牛有哪些呢?

    1.房地產泡沫(地產市場長期利好,其中卻潛伏巨大的危機)

    2.匯率(外匯儲備的流失具有不確定性,以當下的眼光難以察覺異常)

    3.銀行負債(隨著去產能的深化,殭屍企業的清理,地方債的清算,相當一部分的銀行貸款會進入不良的行列。)

    如何應對?前面說了,這些風險是可視的,可視許多投資者會被眼下的經濟利益所矇蔽。

    第第一,不要在衝擊面前僵持在原地(無動於衷);第二,不要浪費已經發生的危機,要真正做到從災難中吸取教訓;第三,要站在順風處,眼睛要緊緊盯住遠方,準確預測遠處看似遙遠的風險,摒除猶豫的心態,最佳化決策和行動的過程;第第四,要成為發現灰犀牛風險的人,就能成為控制灰犀牛。

    祝您理財路上多些平坦,少些風浪,盆滿缽滿!

  • 2 #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八年前,一本超級暢銷書《黑天鵝》讓大家熟知了“黑天鵝”這個詞彙,所有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於是都擁有了一個絕佳的代言詞;然而眾所周知,黑天鵝事件畢竟是偶發,它吸引眼球又充滿魅惑,但卻離我們普通人相對遙遠。比黑天鵝更危險的是什麼?其實是灰犀牛!它生長於非洲草原,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 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憨直的路線、爆發性的攻擊力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所以危險並不都來源於突如其來的災難、或者太過微小的問題,更多隻是因為我們長久地視而不見。重大危機發生之前的種種端倪其實都是一次次絕佳的機遇,意識到危機的存在並且能處理得當,這種與眾不同的能力會給那些善於思考的人帶去豐厚的利潤。

    “灰犀牛”是與“黑天鵝”相互補足的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黑天鵝事件”則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

    “灰犀牛”的概念最早由Michele Wucker提出,主要指明顯的、高機率的卻又屢屢被人忽視最終有可能釀成大危機的事件。“黑天鵝”由Nassim Nicholas Taleb提出,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事件。“黑天鵝”與“灰犀牛”猶如一對雙生子,提醒人們對大機率風險和厚尾風險都應保持足夠的警惕。

    2017年7月17日,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這是人民日報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

    在每一次、每一組黑天鵝事件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灰犀牛危機。米歇爾·渥克在《灰犀牛》一書中給出了灰犀牛風險(危機)的應對策略:

    首先,要承認危機的存在。

    其次,要定義灰犀牛風險的性質。

    第三,不要靜止不動,也就是不要在衝擊面前僵在原地。

    第四,不要浪費已經發生的危機,要真正做到從災難中吸取教訓。

    第五,要站在順風處,眼睛緊緊盯住遠方,準確預測遠處看似遙遠的風險,摒除猶疑心態,最佳化決策和行動過程。

    第六,成為發現灰犀牛風險的人,就能成為控制灰犀牛風險的人。

    具體到中國市場,劉勝軍建議,在“灰犀牛”日益臨近的情況下投資者應當保持謹慎,儘量保持手中的流動性,不要急於做房地產市場的"接盤俠",且要遠離負債累累的大型公司和銀行股。

    第一,樹立堅定的風險意識,保持充足的流動性,資產組合保持合理的分散化。

    第二,踏空房地產大牛市的朋友們,這麼多年的心理煎熬都挺過來了,再繼續堅持幾年吧,千萬別在泡沫破滅前衝進去當“接盤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陽臺15平米,一半凸陽臺,物業只允許室外機裝陽臺,請問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