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吾道雲
-
2 # 歷史春秋網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牛叉的一部古代典籍,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而且後世留下許多的故事和難解之謎。儲存了14世紀以前的中國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地理的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字數約3億7千萬字。據《進永樂大典表》記載,全書繕寫成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11,095冊。《永樂大典》修書過程中,對收錄書籍未做任何修改和變動,直接收錄,保持書籍原始內容。不想清高宗的《四庫全書》還刪除的很多。永樂年間修訂的《永樂大典》原書只有一部,現今存世的皆為嘉靖年間的抄本。明世宗朱厚熜也十分喜歡《永樂大典》,經常隨身攜帶,翻閱查詢。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世宗帝下令抄寫了一部。其正本藏於文淵閣,副本別貯皇史宬。一個說法是,原書已隨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駕崩後沒有馬上入葬,《禮記‧王制》“天子七月葬。”皇帝停柩七月,非常正常合乎禮制。明朝嘉靖年間重錄《永樂大典》後,有關大典的記載就很少見了,特別是永樂正本的下落更是撲朔迷離。有人認為大典正本毀於戰亂或火災,早已蕩然無存。
至於副本,副本流傳至清代,並沒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到清世宗雍正年間,《大典》才由皇史宬移藏到翰林院,一些學士和編修官才得有借閱機會。乾隆初年清代學者全祖望考中進士後,被分到庶常館學習,才有機會見到這部書,大加稱讚,並抄出《宋元圖經》等海內孤本,並且寫了一篇《抄永樂大典記》非常詳細的記錄了這件事。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清政府纂修《四庫全書》,此時《大典》已缺少佚失近兩千餘卷,但仍從其中輯出佚書五百餘種,可以說是十分遺憾的事件。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和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兩次侵入北京,侵略者大肆焚燒劫掠,許多寶貴的文物喪失殆盡,《永樂大典》也同樣遭到浩劫,有的部分被燒燬,部分被搶走,直到今天《永樂大典》流失都已經十分巨大。
回覆列表
這是關心中華文化的人們的共同願望,因為這部書如果還在的話最大可能就在嘉靖皇帝的陵墓裡,因為根據歷史記載,這部書總共只有兩部,目前存世的是在嘉靖朝時候的抄錄的副本,而正本的記載在這部副本完成後就再沒有訊息,可以推測是嘉靖私藏了,那麼既然他那麼喜愛,很可能帶進了地宮,如果有一天考古揭示出來,果然存在並且儲存較好的話,那真是中華文明的一大幸事和盛事!但是按照目前的考古政策原則上不允許主動挖掘帝陵,除非是搶救性發掘!本人也很期待能有那一天!因為永樂大典在編撰過程中維持了古籍的原貌,其價值無可估量,後來乾隆朝編的四庫全書則篡改很多,已經面目全非,價值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