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769676748

    學習大部分都是枯燥的,從小學開始,初中,高中,大學每一個階段的學習,努力獲得好的成績,都是為了的進入下一個階段佔據好的位置,獲得優異資源,提升自己在社會的生存能力,提高就業和升職的機率。

    學生努力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習能力是一個非常強的能力,社會進步發展,知識不斷更迭,他能夠讓一個人不斷的提升自己,獲得更多的機會,可以讓自已變得稀缺,不可替代。

    學生努力學習,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人,今後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 2 # 北大青鳥大連校區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智力的開發,學習是將人的潛在的能力充分發掘和高效利用的過程。

    一、提升智力水平

    人的實際生活中面臨著各種問題,需要對自己進行全面正確評價,主動調整時間、學習和生活,克服不安定的心理,適應人際關係。這都是需要智力的學習和開發的。

    二、培養人文素質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中華美德傳承千年,影響了無數的中華兒女。學生需要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真、善、美價值觀,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意義。同時具有良好的審美,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對真、善、美的學習過程中堅定信仰,完成自我超越和自我實現。

    三、培養綜合能力

    學習並不僅僅有理論知識,還有實踐能力,只有具備綜合能力的優秀人才才能在社會中得到長遠的發展。

  • 3 # 張老實有話說

    學習是生存的需要:

    一個人從呱呱落地,脫離母體就開始學習。一個幼小的生命第一次用他嗅覺感知母親的存在。學會尋找媽媽的奶頭,學習吸吮母乳,這樣一個小生命才會生存,生長狀大這是人類最本能學習,是生存的需要!

    人類在幼小的時期,沒有語言能力,想吃了就張大嘴象小鳥樣尋找母奶,偶然“啊”一聲,小寶貝會很驚奇自己會發聲!如果媽媽聽到小寶寶的聲音,急忙給小寶寶餵奶的話,寶寶大腦發育是突飛猛進的!以後他知道用“啊啊……”招喚母親這是寶寶學習語言開端。

    學習是人類上升的階梯:

    有句名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圖傷悲!其實說的就是幼年學習的養成是多的重要,勤奮好學影響人的一生!

    我有個可愛的一個小孫女和一個小孫子,兒媳在週末、假期去的最多地方是新書店、市圖書館、博物館。到北京只去國家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特別是我的小孫女把學習當成和吃飯、睡覺、玩耍、呼吸空氣一樣的很自然地生存方式,小東西像海綿一樣吸吮著自然界那無窮無盡的未知知識!

    今年小孫女六年級,市裡有規定學校前十名免試進入全市重點學校。可孫女說:不去重點學校,重點學校整天反覆刷題,沒有看課外書的自由空間。

    我有這樣一個小孫女很自豪,她的成長能免試進入重點學校,開始人生漫漫征程。

    因此我認為學習是人生上升的階梯。

    終生學習:

    古代文人自視甚高,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意,書中自有黃金屋。

    我認為不可取,學習的方式有多種。

    您若不好讀書,可進技術學校學門,烹飪、焊接、駕駛……,也是不錯選擇!

    喜歡文字寫作,選擇讀中文系,用你的筆:激昂文字,揮斥方遒!

    你若想從政,進黨校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

    總之,學習、學習、再學習!

  • 4 # 豆漿叔叔

    1、努力學習不只是學生的事情,所有人都都不能停止學習。

    2、中國有句俗話:活到老,學到老。

    3、因為,這個社會在不停的變化,自己的認知,需要不停的更新,才確保不被時代拋棄。

    4、學習的意義,在於知識給人帶來更多的選擇權,遇到問題,我們需要正確的選擇。

    5、學習也是為了賺錢養家。沒有知識、賺錢手段單一,無法滿足生活的需要。

    6、人生兩個階段,年輕時候,抓緊時間學習,換未來的賺錢能力,中老年後,用錢換後半生的生活質量。

    7、很多到中年迷茫的人,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輕時候沒有好好學習,等需要錢了,後悔已經晚了。

    8、進入社會才發現,學習是最簡單的工作,因為只要努力,就能出成績。工作後,沒有這麼簡單的因果關係了。

    9、學習,是普通人改命的最佳捷徑,所以那些高考600-700分的學生和家長,都激動萬分,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成績意味著什麼。

    10、學習,是自己的事,也是最公平的一次競爭機會,如果這次沒把握住,將來大多數人都會後悔。

    11、有持續學習力的人,生活不會太差,相反,社會一直在懲罰那些不學習的人。

    12、人一生,可以自己把握的機會不多,學生時代是最好的機會,不要浪費。

  • 5 # 佛系跑者3n2m

    1、學生時代認真讀書,努力學習是人生中效益最高的付出。

    2、學生時代認真學習,它會決定你進入社會的門檻的高低。

    3、學生時代透過認真學習取得的成績,他會決定每一個人人生的起點都不同。

    4、學生時代的努力學習,會培養你的認知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培養了你的學習能力,提高了你進入社會的競爭力。決定了你今後發展的潛力。

    5、進入社會以後,還要不間斷的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6、只有不間斷的學習,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程序,才能不會被社會淘汰。

    7、學習成績的好壞,決定了你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能掙多少錢。

    8、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越多,選擇面會越寬,你會生活的更輕鬆,壓力更小,收入也會更高。

    9、你掌握知識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命運。

    10、你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決定了你生活的質量。

    11、想過更好的生活,想實現自己的目標,那你就應該努力的去學習,不間斷的去學習。

  • 6 # 薰衣草0668

    用我今天晚上跟女兒說的一個例子來回答吧。

    填報高考志願的書,大家都見過吧。400-500頁的一本書。

    考700的孩子,這500頁裡的學校,你愛那個就挑那個。

    600分的,前面的50頁不用看了。

    500分的,前面的100頁不用看了。

    400分的,前面的200頁不用看了。

    300分的,看看後面的30頁就好了。

    好好學習就是為了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 7 # 奮發有為天空85

    這個問題我曾經想過很多,學生努力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總的說來,就是走捷徑,培養思想。

    或許有人覺得沒讀過書的人很多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可能不知道的是別人在背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不斷的經歷失敗與磨難,最終才可能獲取到成功的果實,注意是“可能”,還有很大部分人雖然努力了,但是卻沒有成功,最終被歲月一步一步地埋沒。每個人都需要學習,但是選擇的路有很多種,作為學生是其中的最簡單的一條路,有人帶,有人指導,所需要經歷的挫折和磨難不會這麼多,也能獲取到豐厚的回報,相當於就是走捷徑。

    然後就是培養思想,作為學生來說,可以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這樣一來就可以少走彎路,培養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也能從中學到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等的優良品質。

  • 8 # 使用者1953162204285871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教育的定義是什麼。但是不同的人對於這個的觀點是不一樣的,一些教育學者以及學生曾分享過他們的一些看法,這裡可以參考一下:

    “教育是我們抵禦煽動者、假新聞的唯一防禦措施,逐漸將我們推向反烏托邦的現實”

    “教育為我們提供必要的知識來更好地瞭解周圍環境並在當今世界取得成功,幫助我們拓寬視野。”

    “教育是一個過程,其目的是發展個人自主權。它透過發展能力、知識、對世界的理解來實現這一點,幫助你獨立行動,讓你區分好主意和壞主意,給你一個空間來爭論或玩弄想法。”

    “教育在現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微觀層面,有學者認為,個體的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是對自身追求的理解、欣賞和實現,對個體具有內在價值。在宏觀層面,教育在社群、文化、國家和國家聯盟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

    “教育就是生命——你從出生開始,直到你死,它才真正停止。這就是你如何使用你學到的一切,塑造你和你的道路,並決定你一路上想要的生活。”

    可以看出,大家無不承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對於真正的教育是什麼,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從大家的想法中窺見出:教育是為個人以及社會發展以及拓展發展道路而服務的。所以可以說好的教育應該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而學習只是受教育的一種形式,努力學習就是為了發展自己以及推動社會的發展。

    實際上, 隨著中國越來越開放,教育的形式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出國留學接受國際教育。

    這裡就中國教育和西式的代表-英國教育進行一個對比分析:

    中國有著悠久的教育歷史。教育體系正在逐步完善。而英國是西方教育的典型代表,擁有較為先進的教育體系。

    由於學校教育的目的都是育人,英國和中國的教育有一些相似之處。

    1. 在英國和中國,學校教育包括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和高等教育。

    2.重視學生教育理念的培養。

    3.在教師培訓中強調教師專業發展和繼續教育。

    但是由於歷史、文化、經濟實力不同,中英兩國的教育方式不同,主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

    1.思維不同:中國重視知識教育,英國重視能力教育。

    中國老師教給學生任何課本上的東西;考試不能脫離教科書。而英國教師則注重能力教育,他們強調學生能夠熟悉自己想知道的事物和現象,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到正確的答案,發現新的知識。英國老師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學生主動學習。

    2、方式不同:兩國實現教育目標的方式不同,英國學生比中國學生學的科目多,而中國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更長;中國班級一般由50-60多名學生組成,是英華人班級人數的兩倍。

    可以說,其實不同的教育都有自己優勢和劣勢的地方,好的教育能結合孩子的興趣點,特點等來幫孩子拓寬發展道路,給孩子未來足夠的選擇。受到好的教育,能夠改變孩子的一生,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學習,可以說廣闊的學習就是學如何獲得更好的教育,而實際每個人的目標和定位不同,學習的內容都會因人而異。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學好英語,可以拓寬自己的發展道路,為之後留學,旅遊,工作都打好基礎。

    努力學習,需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要懂得如何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因為努力一定要找對方向~

    以學英語為例,學習英語的方法很多,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不一定適合別人。另外學習環境的不同也會影響學生的英文學習,一個長期在國外生活的人和一個在國內的人,學習到的英語都會不同,也會影響到學習方法。

    所以英語的能力提升,不是一套書或是一個教程就能解決的,更多的是不斷的進行語言輸入和輸出,並針對自己的目標進行合理規劃。每個人都是從沒基礎到有基礎的,所以也要對自己學好英語有信心。

    英語學習是一個過程,會根據目標而改變,期限是根據您目標和情況來設定的哦,比如你目標設定為認識200個高頻詞,那麼你可以每天認識20個,學習10天,10天后檢驗學習成果,然後能夠在不同階段達到自己的目標。

    當您對英語產生興趣後,想要更多地去學習,並能夠不斷每天學習一些內容,其實自然而然就能學好英語了。這裡可以給您一些學習的建議:

    英語學習是要語言輸入和輸出相結合,如果能夠保證每天一定量的英文視聽(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學習都很有用),並不斷培養對學習語言的興趣,英語學習會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如果能有外國朋友或教師進行英語的語言輸入和輸出陪練,更是可以幫您提升英語。

    如果想要做學習規劃或是瞭解英文水平,可以告訴我們~

  • 9 # 騎行俠230

    “學習”就是學生必須做的事情,學習是學生唯一的選擇,當你的父母把你送到學校去的時候,就是想讓你在學校學到各種知識,讓你在不同的階段掌握不同的知識。讓你學會做人的道理,能夠知書達禮,孝順父母。還有就是具備了生存的技能。一般一個人的都會讀小學,初中,高中這些都是屬於基礎教育,後面就是根據個人的能力,有的讀技校,有的讀中專,有的讀大學,然後有的人還能讀研究生,博士,博士後。學生努力學習的意義,就是能讓自己的明天更加燦爛,在一些世界500強的公司裡面,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只有當你的學歷更高的時候,你才能學要更專業的知識,才能在這些企業裡面發揮更大作用,當你的作用完全能夠發揮的時候,相應你也能獲得高收入,高回報,這些都是緊密的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學習的意義,是顯而易見,很多人讀書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明白這個道理,等到用的時候,才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在能夠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的去學習,老的時候就不會抱憾終身!

  • 10 # 鼕鼕不凍

    我們通常說學習能改變命運,現實點說是學習也能賺錢。

    深點來說學習在於去探索未知的美妙,去試圖瞭解,探索這個世界。

    學習知識和探索未知本身就是美妙的,它的存在有著無與倫比的價值。

    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龍應臺先生對孩子說,學習是為了將來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但大學畢業後的孩子面對社會的劇烈競爭,很多人依然在被迫謀生,有的還是給沒有讀過多少書的老闆打工。

    那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我想,讀書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和人格,拓寬一個人的視野和格局,可以讓你對生活調整到一個平穩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困難,因為不是每個人讀書都能夠實現財富自由。人一輩子,有錢沒錢,有一個好的心態和人生觀價值觀,一定可以把生活過的活色生香的。

    從進步的角度,讀書讓人學會一種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就算你現在處於逆境,你可以透過不斷的自我學習走出一條康莊大道來。所以,讀書給人以希望。意義”本身,你認為的“意義”大概是什麼樣的?適用的?實用的?

    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可能得從多種角度去剖析一下了。

    首先,就“學習”的本質而言吧,大概就是掌握新的知識,瞭解新的行為方法,這些可以是系統的,也可以零散的。所以從本質上去分析,學習的意義是養成高階思維,探索未知領域。

    如果從“適用性”角度去分析的話,學習到新的理論知識和行動方法,可以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擴充套件自己的見識。

    多項研究證實學習使人快樂,幸福是全人類的追求。對許多人來說,幸福的來源有很多,然而,有一個特定的方面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快樂的有效來源——沒錯,是學習。雖然這可能會令人“迷惑”,但學習的確是幸福的觸發器,並且有無數的研究支援這一點。據fiorreports網站近日報道,學習給人帶來自信和成就感,因此讓人快樂。

    學習讓人自信。透過學習知識,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和經驗為某個想法做出貢獻,同時獲得受人欣賞的感覺。這種自信會讓人快樂。據此前發表在《牛津經濟論文》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更愛學習的人往往會增加他們的好感度和影響力,這有利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鞏固更多的知識。

    此外,適應能力和動力是促進學習的原因,由此引起的學習行為可以幫助帶來幸福感。失敗會促使人們提高適應能力和動力,從而鼓勵人們去學習與某一學科相關的拓展知識。同時,據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研究,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提出一個“最優學習85%規則”。這條規則指出,失敗是成功之母。為了更有效地獲得新知識,人們應該有15%的時間是失敗的。因此,15%的失敗率可以實現學習效果最大化。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也證實,好奇心也是促進學習的原因之一,它能使我們能夠盡情享受更多的學習活動。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還透露,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人更有可能擁有幸福感。在教育方面,美國康奈爾大學發現,受過更好教育的人更加理性、更善於決策。每當我們學習的時候,對健康的影響也包括在內。英國牛津大學和工人教育協會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日常工作之外的額外活動對身心健康有更大的好處。總而言之,研究表明學習可以給我們帶來滿足感,快樂的確與之有關。

    “學習”這件事兒讓我們從蠻荒的茹毛飲血,走向今天的現代文明,走向未來的智慧科技,將來也許走向未知的浩瀚的宇宙。

    朋友們,不斷學習吧!依然要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男孩子很多都喜歡二次元的“老婆”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三次元的女孩子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