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娟子的生活
-
2 # 娛樂王牌先鋒
為使國內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降至最低,2008年11月中央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條措施,華人民銀行出臺五項措施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這新形勢下,如何利用農村信用社這一“農村金融的助推器”更好的服務於縣域經濟,如何才能適應新的信貸需求,筆者作如下簡單分析:
一、農村經濟主體信貸需求沒有明顯下滑走進基層,走入企業、農戶,無論到哪裡,撲面而來的是發展的熱情,致富的渴望,是對信貸需求熾熱的期待。隨著調查的深入,感受越來越強烈深刻——農村信貸需求並不疲軟,依然十分旺盛。具體表現在:
(一)各地求“資”若渴。從調查瞭解的情況看,各地對信貸資金需求迫切,呈現出“量大”、“面廣”的特點。量大,指的是信貸需求總量大。走訪調查戶需求貸款合計31.86億元,其中:11個園區的267戶企業19.35億元,7個市場的229個商戶6.58億元,117家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9.21億元,208個農戶0.62億元。寧鄉縣常務副縣長於新凡同志介紹,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金需求3.75億元,新農村建設資金需求3.5億元,水利建設需要資金5.6億元。洞口縣縣委書記黎仁寅介紹,該縣農業需求資金5.5億元,分別用於水利建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龍頭企業和新農村建設等。面廣,指的是需要貸款的佔比高。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商戶(鋪)貸款需求面達100%,園區企業和農戶貸款需求面分別達97%和86.5%。走訪洞口縣高涉鎮南水村14個農戶,戶戶有貸款需求,合計390萬元。由於銀行信貸難以滿足,14個農戶均有民間借貸,利息高達2分以上,即使2分的利息養魚仍有錢賺。益陽赫山區蒼水鋪的白楊莊村15戶農戶和寶林村15戶農戶都有貸款需求。
(二)企業等“米”下鍋。調查中,不少企業反映有市場、有商機、有擴大生產的動機,但苦於缺資金。裝置製造業有訂單,生產資金需求急迫。寧鄉縣楚天精量重工、盛隆、天賦、三重磊洋、合豐數控、三博士等12家裝置製造企業,去年實現產值13.5億元、稅收2.1億元,寧鄉農商行已授信2.15億元,其他金融機構授用信1.55億元,目前已有訂單17.6億元,12家企業提出增加授用信1.5億元。精量重工科技公司是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簽訂的產學研基地,是“小巨人”企業,在該公司倉庫,發往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風電、水電等精密鑄件正打包裝箱。董事長陳基良希望寧鄉農商行能新增貸款3000萬元,緩解生產資金急需。加工外貿企業擴大生產需求急迫。邵東縣憶江南米業計劃再擴建大米加工線,新上米粉和油脂生產線,急需資金,與寧鄉亮之重米業、洞口縣雪峰貢米3家糧食加工企業需要資金3.56億元,其中1.5億元用於擴大加工規模。邵東東洋、隆興昌生產一次性打火機,去年實現生產銷售1.78億元、稅收1500萬元,產品銷往日本、東南亞、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兩企業有訂單2.35億元,在農村信用社授用信6900萬元,兩企業申請增加貸款4500萬元。洞口縣昌冠隆體育用品有限。
(三)需求特徵變化。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的農戶小額信貸需求,貸款金額、主體、方式等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大額化。種植大戶(含龍頭企業)需求多,種植100畝以上的達69戶,需要貸款12090萬元,其中100畝以上16戶2260萬元,200畝以上23戶3490萬元,1000畝以上22戶3190萬元,4000畝以上8戶3150萬元。養殖大戶27戶1.05億元,最少的需要50萬元,最大的達1000萬元以上。種養大戶佔農業龍頭企業農戶貸款需求的45.4%。益陽赫山牌口區農民劉進良,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連片附近三個鄉13個村1.2萬畝種植優良稻穀,去年被國務院表彰評為“全國十大種糧標兵”,今年種糧4695畝,目前已申請貸款300萬元。計劃新上大米加工生產線,需要更多的資金。一般農戶需求也呈大額之勢,最少的5萬元,大部分是10萬元以上。企業需求金額普遍較大,267家企業需求均在100萬元以上,其中500-1000萬元的佔43.5%,1000-2000萬元的佔35%,2000-3000萬元的佔15.2%,3000萬元以上的佔6.3%。二是集中化。主要是園區信貸需求集中。寧鄉縣園區建設從2002年起步,十年裡已有了寧鄉經開區、金洲新區、玉潭鎮中小企業園、大成橋、夏鐸鋪、煤炭壩等六個工業園相繼建立,去年底有入園企業354家,產值614億元,實現稅利23.3億元,全縣工業園企業資金需求達15.5億元。洞口縣兩個工業園有入戶企業39家,2011年實現產值32億元,稅利4.4億元,全縣工業園區需要信貸資金4.6億元左右,其中1.5億用於建標準廠房,3.1億補充企業流動資金和新上專案。三是鏈條化。主要是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需求多。益陽興農糧倉產銷合作社需要貸款1120萬元,益陽白羊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需要貸款6500萬元,寧鄉惠農、九龍山、月亮灣三個蔬菜水果合作社分別需要貸款1150萬元、950萬元和1000萬元,實民農機合作社需要貸款2350萬元,邵陽城郊郊東牲豬合作社需要貸款4000萬元,上述幾家合作社共需要貸款達17070萬元。
(四)需求品種多樣。調查表明,單純的信貸服務已難以滿足目前農村經濟主體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已延伸到票據、電子支付、信用卡等方面。一是票據需求旺盛。據267家企業、229個商戶、117家農業龍頭企業調查統計,分別有142家、92家、13家企業需要票據業務支援,票據額達9.5億元。二是網銀服務需求增多。上述各類企業中,網銀服務需要分別佔65%、37%、6%。三是商戶對透支卡需求強烈。在雨花高橋、邵東等商業市場中經營戶普遍要求發行透支卡,希望信用社根據商戶的誠信狀況、資產實力、核發100-300萬元的透支卡,解決急用資金週轉,利率1.5‰都可以接受。
一路調查,我們還切身感受到長沙率先發展的飽滿熱情,益陽實現超越的高昂激情,邵陽、永州落實追趕的迫切心情,無論是黨政領導,還是企業和農民,都表現出對金融信貸支援的迫切期待和要求。
二、農村信用社信貸服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調查中發現農村信用社信貸服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不會貸與貸不到並存。一方面,農村信用社貸款政策宣傳不到位,很多需要貸款的經濟主體由於不瞭解貸款政策和操作流程而放棄貸款申請,存在不會貸的問題。以調查的208戶農戶為例,有45%的農戶沒有在農村信用社貸款。其中:19戶有需求但不知道怎麼貸,如資陽區新橋河鄉五房洲村崔冬初、何海等農戶買挖機、開魚塘等需要貸款,不知道怎麼借而未貸款。另一方面,貸款條件設定與貸款戶財產權屬特徵不匹配,門檻過高,也存在貸不到的問題。208戶農戶中,有26戶因缺抵押沒貸成,如赫山區蒼水鋪鎮白楊莊柳福初等16個農戶因缺抵押貸款不到。洞口縣高沙鎮南水村10戶申請貸款未透過。
(二)拓展不夠與實力不足並存。一方面,信用社市場拓展力度不夠,一些客戶資源沒有很好地挖掘。滄水鋪鎮有塑編企業15家,其中有12家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與其他銀行有信貸業務,有1家小規模企業靠自有資金和民間融資運轉,與農村信用社建立信貸關係的僅7家,佔企業數的46%。另據邵東縣聯社理事長介紹,農村信用社僅與邵東各種市場約20%左右的經營戶有信貸關係,信貸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另一方面,單個信用社資金實力不足,滿足不了企業較大額的貸款需求。滄水鋪鎮管子、華都、成美、天宇、晨光等15家塑編企業,早期都是農村信用社扶持發展起來的,隨著產值過千萬、過億後,貸款需求越來越大。但信用社受單戶貸款資本金約束、資金實力等條件限制,無法有效滿足企業資金需求,這些企業便轉而與其他銀行建立了信貸關係。目前管子等15家塑編企業在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只有3341萬元,而在工、農、中、建、浦發、光大、民生等銀行的貸款高達15450萬元,此外還有1.5億元銀票。管子包裝有限公司劉管玄董事長說:“目前幾家銀行要我還掉信用社1000萬元貸款,我是信用社扶植起來的,儘管利率高我還是要信用社部分貸款,但也必須與其他銀行合作才能保證企業發展。”調查問卷的267戶企業、229戶商戶中,基本滿足需求的僅佔28.3%,部分滿足需求的佔33.7%。
(三)跟進不夠與創新不足並存。一方面,對農村出現的新的組織形式及其金融需求的新變化,農村信用社沒有及時跟進。多數農村信用社還是滿足於在傳統的業務領域以傳統的信貸方式來提供金融服務,而對農業向產業化、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規模大戶、產供銷一條龍發展,企業向產業鏈、市場鏈、客戶鏈上延伸發展,商業向市場、商圈、配送物流上齊頭並進發展,以及由此滋生的金融需要,農村信用社瞭解不夠、反應不快、跟進不緊、應對欠缺。有的以一般農戶種糧不缺錢就說農戶不要貸款了;有的停留在放了貸款就是支援了客戶,發展有困難應該由企業、農戶自己解決;等等。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針對市場變化而進行的產品和服務創新不足。對銀行同業的創新服務知之甚少,思想僵化,方法老化,規模大了,技術服務進步不大,在信貸服務上還是沿用老一套,以傳統的抵押擔保為主,對於如何把客戶掌握的資源轉化為資產、把資產轉化為資金,研究不多、思考不足、探索不力,不少潛在的優質客戶因此被攔在門外。零陵區函底鄉陸勁祥擴建香豬養殖基地,申請貸款400萬元,因財產抵押不到位貸款不成。而陸勁祥鋼構件豬舍就投入1000多萬元,因沒有房產證不能抵押貸款。
(四)人才不強與動力不足並存。一方面,農村信用社隊伍與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有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高層次的經營管理人才少,而既懂金融又懂產業、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對於產業鏈規模化、科技鏈專業化、市場鏈資訊化等需求主體的巨大變化進步,信用社缺乏人才儲備,在知識、技術和方法上難以恰當應對。比如憶江南糧食專業合作社,集種植、加工、科技培訓研發和進出口貿易等於一身,目前公司在農機、倉儲、茶米和米丕油生產線、休閒農業等五個專案上急需資金1億元,但農村信用社對憶江南合作社的新增需求停留在調查上。聯社負責同志介紹,信用社缺乏對專案貸款評估論證的人才和技術。另一方面,由於體制機制上的某些缺陷,少數行社機構、部分員工積極性、主動性、責任心淡薄,有的“小富即安”、“小進即滿”、“小勝即驕”。
-
3 # 之諾111
首先觀念問題,農民因為收入不穩定,沒有貸款的意識,他們可能會選擇借錢而不是貸款,感覺一旦貸款,就欠著銀行錢,心裡可能不踏實;
其次對貸款的政策及流程不熟悉,如果沒有產業和抵押物,貸款額度一般也不是很大,作用不明顯;
最後,農村目前產業很少,一般家庭貸款需求不大。
目前提倡回農村創業,另外也有以合作社的形式來發展農村產業,貸款需求會越來越大。
-
4 # 波哥Xz
其實在農村對於貸款的需求表面上是不太旺的,因為它侷限於農村貸款的需求。
第一,貸款用途方面的限制,在農村基本是規模化養殖,特色種植的農戶才有貸款的需求,擴建規模,引進物種,購買農資時需要貸款,跟親戚朋友借錢不如跟國家借錢來的省心,更有些銀行是支援農民貸款創業的。可是畢竟養殖戶和特種種植戶在一個村裡只有三戶五戶,甚至更少,所以這是農村貸款需求不旺的一方面。
第二就是國家銀行有關支援農民貸款宣傳太少,很多農村人不知道貸款帶來的好處,因為他們專注於自家的幾畝地,沒想過改變思維方式和種地模式增加收入。如果他們知道國家銀行能夠提供資金給他們改變種植規模和養殖規模,我想他們會嘗試一下的。在農村,每戶養個五六隻羊,幾頭豬,甚至雞鴨鵝都是正常的,可是要讓他們上規模那是很難的,最大的顧忌應該就是資金,所以銀行方面多加宣傳,宣傳到位了,估計想試試的人就會有的,這就是宣傳不到位,農民貸款少的另一方面。
第三,農村人思想固封,不敢大膽嘗試,根深蒂固的思想是隻有有錢人才敢貸款,窮人貸款萬一賠了就完了。所以,他們寧願守著自家的幾畝地,自家的幾頭羊,也不敢去擴大養殖種植規模,就是怕賠,還不起貸款,萬一賠了,那麼哪裡去弄錢還貸款,這就是骨子裡沒有自信,畢竟大多數農村才剛擺脫貧困,都想要過安定平靜的過日子,所以貸款在他們心裡是有錢人能夠折騰的,能夠受益的,普通農民是不敢輕易觸碰的,有點悲哀,但這卻是真實情況。
第四就是農村可發展的條件限制,包括專案和人才,在農村,無非就是養殖,種植,農家樂這些可發展的專案,而且國家對環境的管控決定了農村專案必須要是綠色的,環保的,相應的投入資金會加大,這也是農民對許多專案望而卻步的原因,農民對這些專案敢想不敢幹,那麼自然不會去輕易的貸款。現在農民擺脫貧窮的帽子大多數靠的是打工,這不是假話,基本上每個村裡有百分之八十家庭是靠外出打工才勉強擺脫貧困的,所以很多年輕有能力的人都不會選擇留在農村的,都想著趁年輕在外多幹幾年,多攢點錢,這種情況下,專案少,不敢幹,人才凋零,那麼銀行貸款就沒有用武之地。
其實國家可以適當的提高對農民種地的優惠政策,不知道這個優惠政策有多優惠,但是最起碼的收益不能比在城裡打工低太多,然後鼓勵農村青年回家鄉創業,各方面扶持,提供一些實際的幫助。等到年輕人回家創業成為一種趨勢,那麼農村對貸款的需求也會大起來,旺起來。
希望我們的農村蓬勃發展,綠水青山,希望我們的國家欣欣向榮,國富民強。
-
5 # 農村小小樂
農村貸款需求不是不旺。一是門檻太高。要資質、抵壓、擔保。二是要關係、要熟人。三是農民一般生產經費缺口不大,也不想為一點點缺口去跑貨款。鄰里親友間借還更簡單快捷。而且一般農民都“摸著石頭過河”,沒關係背景,就守著那點土地,農閒打點零工。創業的,要麼是有關係背景、高人佑護。自有辦法解決資金缺口。要麼就是“愣頭青”,敢闖敢拚。往往敗在資金缺口。銀行、信用社工作人員,守著“櫃檯”,哪知農民的艱辛。農村貸款需求自然不旺!肯定不旺
-
6 # 冉冉的一天
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13年農村正規信貸需求十分旺盛,有借貸需求的家庭比例達到19.6%。其中,低收入農業家庭有農業生產信貸需求的比例達到52%。農村家庭的正規信貸可得性約為27.6%,低於40.5%的全國平均水平。
近日,由西南財經大學與中國農業銀行聯合釋出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報告2014》正式出臺。這份報告用資料詳細揭示了農村家庭金融及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看點頗多。
透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在未能獲得銀行貸款的72.4%的農村家庭中,62.7%的農村家庭雖然需要資金但是沒有向銀行提出申請,只有9.8%的家庭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但被銀行拒絕。
雖然正規信貸可得性低,但農村的民間借貸卻顯示出旺盛的活力。據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有34.7%的家庭參與了民間借貸,農村民間借貸參與率高達43.8%。從民間借貸的來源來看,就全國而言,有32.0%的家庭從兄弟姐妹處借入資金;而在農村,兄弟姐妹更是民間借貸的主要來源,這個比例達到了36.1%。此外,有30.4%的農村家庭從其他親屬渠道獲得了借貸,只有0.7%的農村家庭會去民間金融組織借款。
“雖然農村借貸活動,尤其是民間借貸比城市更為活躍,但農村家庭的低收入水平又制約了其借債的能力,因此,農村家庭的債務規模遠低於全國水平。”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說。根據報告的資料顯示,全國家庭債務總額中只有15.8%來自於農村家庭。全國有債務家庭的戶均債務負擔為134745元,而農村有債務家庭的戶均債務為55113元,遠遠低於全國水平。
未來,信貸獲得渠道也將有所改善。甘犁表示,農村土地的抵押能夠顯著提升正規信貸可得性,以工商業經營貸款為例,若土地能夠抵押,則抵押後估計獲得貸款的機率將比目前獲得的貸款機率提升18.3%。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政策上明確鼓勵土地抵押,一些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已經開展了土地流轉抵押、宅基地抵押等,土地抵押的實際難題也已破冰。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農村家庭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雖然大部分家庭把錢存入銀行,但是超出六成的家庭不會計算存款利息。該報告顯示,中國城鄉居民家庭金融知識水平差距巨大,城市家庭知識水平均值為51.4,農村家庭僅為29.4。因此,農村金融機構還需要加大金融知識、信貸政策等的宣傳,讓金融更好地服務農村家庭。
回覆列表
其實有好多的農村人也想在家創業,也需要貸款,但是我們好多的農村人並不瞭解怎麼去貸款有什麼樣的政策,需求的挺多的,瞭解途徑和方法的真的很少,希望各大銀行能多去農村推廣和宣傳能讓我們農村人得到實惠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