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付虹醫生
-
2 # 杏媽育兒
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西醫多以抗生素來治療感冒引起的感染症狀;但事實上,人工合成的抗生素會抑制免疫能力,只有對細菌有效,對病毒反而無作用,殺病毒只有靠人體自然的抵抗力。
人體的抵抗力來自於營養、水分、睡眠和充分的運動,其中水分所佔的地位相當重要。體內水分越多,新陳代謝的速度越快,與病毒作戰的抗體就會增加、戰鬥能力也會增強,如此感冒就好得快,因此醫生往往會叮嚀感冒患者要多喝開水,可惜許多患者把這句話當耳邊風,只是一味期待醫生多開些抗生素或類固醇以退燒,及其他能抑制感冒症狀的藥物,渾然不知藥吃多了,身體對於藥物的依賴會加重,以後和病毒打起仗來,自家軍隊(白血球)功能就越來越衰退,越易受感染。
發燒是很多人害怕的事,尤其很多父母更怕高燒會“燒壞寶寶的腦子”;事實上,這種情形非常少見(由無菌性腦膜炎引起),一般重感冒引起的發燒不會讓人變成傻瓜。況且,發燒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絕大多數的病毒,在體溫超過三十八點三攝氏度後都會陣亡。
不過,真有高燒現象還是要採取退燒措施,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流汗和排尿。 第一章談過,人體中的水分有調節體溫的功能,因此在感冒發燒時經常會有流汗後停止發燒的現象,這就是藉由汗水的蒸發來降低身體溫度,讓體溫下降。基於流汗的觀念,老祖母常常會給小孩喝一大碗驅寒的薑湯,再蓋上厚厚棉被悶出一身汗,來幫助小孩退燒;但以現代觀點來看,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無水可出汗,仍然無法帶走大量的熱量,而且反而會因為散熱不良導致體溫上升。
因此,比較正確的作法是:先喝下一大杯溫開水,洗一個熱乎乎的澡,洗完後再喝一杯水補充水分,這樣即可加強新陳代謝,讓水帶走熱量;同樣道理,儘量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數及分量,也可以讓免疫系統加強運兵補給,帶走大量的熱量。 由於體內水分會為了調節體溫而大量蒸發,因此高燒會引起脫水情形,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就需要吊點滴了。其實,一瓶點滴不過是五百毫升的水和十塊方糖的熱量,如果能直接喝進肚子裡,幹嗎要花時間找罪受?
-
3 # 一起聊基因
對於人體來說,水是最最重要的物質,和人的生命休慼相關。發高燒的時候,體內大量水分從呼吸道和面板滲出而蒸發掉,所以,發燒的時候必須多喝開水以補充不足,否則就會發生脫水現象而病上加病。除此之外,水有調節體溫的功能,多喝水就能透過汗水的蒸發或小便的排洩散熱而降低體溫。另外,有的病是因為有病細菌侵入造成的,多喝水,水被胃腸吸收後進入血液,能把血裡細菌所產生的毒素沖淡,並隨尿一起排出。由於發高燒的時候,體內新陳代謝多半發生紊亂,並有危害人體的產物在血裡出現,同一道理,水喝得多,就能把這些有害物質稀釋、 帶走, 減少它們對人體的不良影響。
回覆列表
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稱為發熱。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靜狀態下的口腔體溫在36.3~37.2℃;肛門內體溫36.5~37.7℃;腋窩體溫36~37℃。發熱分為:低熱:37.4~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
發熱機體的代謝改變:一方面是在致熱原作用後,體溫調節中樞對產熱進行調節,提高骨骼肌的物質代謝,使調節性產熱增多;另一方面是體溫升高本身的作用,一般公認,體溫升高1℃,基礎代謝率提高13%,因此持久發熱使物質消耗明顯增多。如果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就會消耗自身物質,並易出現維生素C和B的缺乏,故必須保證有足夠能量供應,包括補充足量維生素。發熱時水鹽代謝有變化。在發熱高峰期,尿量常明顯減少,出現少尿和尿色加深,氯化鈉排出隨而減少,Na+和Cl-滯留於體內;而在退熱期,隨著尿量增多和大量排汗,鈉鹽的排出也相應增多。
在高峰期,高熱使面板和呼吸道水分蒸發增多。加上出汗和飲水不足,可引起脫水,脫水又可加重發熱。因此要注意持久高熱者的飲食情況,確定合理攝水量,尤其是在退熱期,大量排汗可加重脫水。必須補足水分。
處理:當體溫低於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最好是多喝開水,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藥,因為發熱的原因分為感染性發熱、非感染性發熱,所以持續的發熱建議積極就醫尋找病因,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