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伊評科技
-
2 # 話匣子聊天
華人一直說“謀時不如趁勢”,阿里雲OS和華為鴻蒙OS的區別就是推出的時間點不同,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因此華為就希望鴻蒙能夠有一個不同的前途。當然阿里雲OS的下場大家都看到了,但鴻蒙最後的前途是不是能如華為的盤算,咱們還需要繼續往下看,因為鴻蒙是剛剛走上賽道,遠遠沒有跑到終點。
阿里雲OS當初的想法其實與現在的鴻蒙幾乎差不多,也是以萬物互聯為方向,而且為了降低開發難度,大幅地使用了安卓的執行時庫、軟體框架和開發工具。原則上講,用了開源的資源就應該開源,但阿里雲OS就是不開源,而這卻極可能是阿里雲OS推不開的根源。而且當時阿里正如日中天,野心大到要在智慧家居全領域鋪開,那麼按照阿里自己的利益考量,阿里雲OS僅僅適配阿里自己的智慧家居裝置,成為全行業霸主才是利益最大化。於是,就是個體要服從大局了,所以犧牲了阿里雲OS的先發機會,但阿里隨後的一堆事情,就把阿里雲OS耽誤了。
華為鴻蒙卻是華為“走背字兒”的時候推出的產品,這個定位就和阿里正紅火的時候不一樣。因此,華為自開發開始,就定下了開源共享的基調,算是吸取了阿里的經驗教訓,當然這與華為沒有如阿里在智慧家居全領域攻城拔寨的能力有關。反正就是阿里踩過的坑,華為是不會再踩一回。但此時的大環境卻也與阿里推出阿里雲OS時候不能比了,這就是時也、命也。
現在國際大環境對華為是絕對不友好,和昔日阿里推出阿里雲OS的時候差距實在太大了。在這種大環境下,本來所有國貨的競爭就是白熱化了,那麼怎麼還會有哪個廠家在這個時候,冒著自己出危險的可能來拉華為一把?這就是華為鴻蒙“叫好不叫座”的最根本原因。華為鴻蒙現在只能靠華為自己,這與阿里當時的情況差不多。但阿里是自己的商業選擇,而華為則是被強迫的,但最後的效果卻是一樣的,就是沒人會理睬!
那麼鴻蒙會不會成功的關鍵就在華為自己了。華為現在的目標是2021年內有3億臺裝置裝上鴻蒙,其中2億是華為裝置,1億其他智慧家居裝置。我想這第一步,大概有相當大的可能實現。畢竟2018年至今華為的手機銷售量有5.5億臺,去掉榮耀品牌,也有差不多2億臺華為品牌手機存量。這就是華為的底氣所在。
但走完這第一步後,下面第二步可就走不出去了!因為國際公認的作業系統生死線是16%的活躍使用者數量。全球移動裝置差不多有大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了,這16%的數量是多少,3億使用者可就不夠看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華為新裝置的銷售數量只怕有限,而每年退役的裝置卻非常多,畢竟華為曾經銷售佔中國半壁江山啊!如此一來,就不用說將鴻蒙活躍使用者數量推漲了,想辦法保持不掉下來就是個大難題。
如此一來,這第二步就是生死一步了。將鴻蒙使用者數推上去就活,使用者數量掉下來就是下一個阿里雲OS!關鍵不在今年,在明年和後年,最多到後年就知道是生是死了!大家慢慢看結果吧。 -
3 # 湖村留風
不說阿里了,只講鴻蒙。
1、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國需要在卡脖子的技術或產品方面有所突破。作業系統無疑是卡脖子的技術,那麼,鴻蒙系統的出現,一定會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支援!而且是大力的支援!
2、鴻蒙系統是下一代的技術,主打萬物互聯,其理念已經初步得到廣大使用者的認可,現有的安卓和iOS系統如果不改變,一定是落後的,只能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如果改變,目前看就只能模仿鴻蒙。鴻蒙系統已經佔了先機。
3、鴻蒙系統有一個基本盤,那就是中國使用者。中國使用者既是挑剔的,也是愛國的。挑剔,是因為中國在網際網路的應用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引領時尚潮流,只有好的產品才會被追捧。而現在的華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情懷,他們可以容忍打破封鎖的產品初期的暫時不足。
4、更令人興奮的是,銀行支援,電動汽車支援,煤礦企業支援,港口支援,家電企業支援,高校支援,政府支援……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盛景吧!這,就是大勢所趨!有雜音也正常。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所以,我的觀點是鴻蒙系統能夠成功!但希望華為繼續奮發圖強,為國爭光;繼續保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斷改進,給廣大使用者更好的消費體驗。
-
4 # 明鏡臺
我們這有句俗語“瘌痢頭兒子,自家好。”鴻蒙套殼沒啥技術含量也好,賣愛國情懷也罷,畢竟它是我們自己的系統,不要鄙視不懂技術的花粉,也不要指責愛國的腦殘粉,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援,你也就只能用外國的系統,給你看什麼,你就只能看什麼;給你聽啥,你就聽啥,和豬一樣,給嘛吃嘛,如果有一天他們不高興了,你連豬泔水都吃不到,不要解釋太多不用中中國產軟體的客觀原因,那些都是假命題,支援國貨,支援中中國產軟硬體的創新和發展,加強民族凝聚力才是真理,現在不需要你顯擺高冷的技術範,也不需要體現你的獨樹一幟的獨立思考能力,現在只需要你在這關鍵時刻表現一下作為華人的基本態度。
-
5 # 丰度翩翩
但華為的鴻蒙就不同了,華為企業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的脊樑(也包括我),在當前大環境下,中國也開始迫切需要我們自己的作業系統,國家層面更需要出現自己的安全的作業系統,並且鴻蒙開源了,相信鴻蒙會開啟局面的,國家層面戰略上也會支援的。
最後,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公民,才疏學淺,見識短淺。但是看到網上很多"人"在不遺餘力、見縫插針、歇斯底里的黑鴻蒙,只想罵你們一句:良心呢?
-
6 # 黃塬藍天白楊
根本的原因是:明明是安卓,還偏偏說不是。換個虛擬機器就不是了?
前有某裡,今有某為。這樣的OS能推開、長久?
-
7 # 慎言善思
阿里失敗的原因?你看看湖畔大學就懂了。掛羊頭賣狗肉,湖畔大學就是資本家商量怎樣割韭菜的地方,達摩院呢?你們想想
-
8 # 極客談科技
想要涉足作業系統領域的公司並不在少數,成功者寥寥無幾,失敗者卻為數眾多。成功的例子不必多說,市場上活躍的作業系統大家能夠看到,例如移動端谷歌的安卓系統,蘋果的iOS系統等;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微軟推出的Windows Phone、諾基亞的Symbian以及黑莓的BlackBerry OS系統等等。上述公司並不缺少技術和資金支援,微軟是桌面系統的霸主,諾基亞與黑莓曾經在手機業風光無限,可見這一領域競爭的殘酷!
言歸正傳,阿里YunOS於2012年推出,現如今依然活躍於智慧汽車領域(改名為AliOS系統),但是裝機量卻不容樂觀,稱其為失敗也不為過。失敗的原因有哪些,華為鴻蒙系統是否能夠吸取經驗與教訓,成功挑戰安卓與iOS系統的地位呢?
根據阿里YunOS推出的時間節點來推算,真的具有掀翻谷歌安卓系統的可能性。那個時間段手機霸主依然是諾基亞,谷歌安卓系統也才剛剛嶄露頭角,市場佔有率剛剛超過Symbian系統。國內手機市場需求旺盛,人口紅利優勢較大。阿里YunOS已經搶佔了市場先機,2014年在國家機關採購名單中,是唯一的移動作業系統供應商,畢竟從資訊保安的角度著想,國內作業系統終歸更加令人放心。那麼,究竟是何原因造成阿里YunOS的失敗呢?
阿里YunOS敗在了專利以及硬體終端裝置安卓系統程式碼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開原始碼(AOSP)、一部分是產權程式碼、一部分是GMS程式碼。安卓系統基於Linux開發,並且自身也是開源系統,任何廠商都可以利用開原始碼研發出具有自主產權的系統,阿里YunOS也是如此。
阿里YunOS在開原始碼的基礎上,重新改寫了產權程式碼,並且開發出了自己的消費級應用。但是問題同樣存在,雖然產權程式碼可以重寫,但是並不意味具有自主專利。阿里無論是從自身還是三方合作廠家一同搜尋,自主專利均無法與谷歌抗衡,最終還是輸在了專利上面。這一仗導致阿里YunOS慘敗,甚至付出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從此之後,阿里YunOS便被谷歌商務部盯上,一旦有與其他硬體廠商合作的苗頭,硬體廠商便會收到谷歌的相關資訊。阿里是靠電商起家,並沒有任何的智慧硬體產品,內部無法提供阿里YunOS的裝機裝置,外部的路也被谷歌所堵死,導致阿里YunOS裝機量異常可憐,國內只有少數的低端硬體裝置選擇了該系統。
透過與谷歌的兩場競爭,阿里YunOS均已慘敗收場,徹底宣告退出移動端作業系統的爭奪戰!
華為鴻蒙系統能否成功?華為鴻蒙系統能否存活依然不好確定,但是卻具有幾個阿里YunOS無法比擬的優勢!
華為鴻蒙系統的亮相時機很關鍵!雖說華為早已投入到鴻蒙系統的開發,但是並未對外界透露出一點訊息。直到谷歌單方面拒絕華為使用GMS服務之後,才順理成章地推出鴻蒙系統。一來會降低谷歌的防備心理,並不是我不想用安卓系統,而是你不讓我用;一個是能夠獲得國內使用者輿論上的支援,繼而轉變成行動上的支援,成為鴻蒙系統的忠實使用者。
效能是評價作業系統的重要指標!根據已經升級並安裝了鴻蒙系統的使用者反饋,該系統的效能要強於安卓,比肩iOS系統。暫且撇開系統流暢度的問題,華為鴻蒙的設計理念上要優於安卓以及iOS系統。畢竟鴻蒙系統的推出時間要晚於這兩個系統,可以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來考慮問題,基於未來萬物互聯所打造。
華為鴻蒙系統系統有兩大特色,一個是微核心,降低了智慧識別的接入條件,智慧手錶、手機、平板、智慧屏等都可以使用鴻蒙系統;一個是分散式,眾多智慧硬體相互協作,彼此之間可以相互呼叫優勢資源,提升了硬體資源的利用率。
華為鴻蒙系統的基礎裝機量有保障!這也是華為鴻蒙優於阿里YunOS的地方,畢竟華為自己就是較大的硬體製造廠商。作業系統存活下來的門檻是16%的市場佔有率,據華為推測,將會有2億裝置來自華為,1億裝置來自三方廠商。基於龐大的硬體裝置技術,華為鴻蒙一週便突破了千萬裝置的裝機量,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好頭(國內家電巨頭也紛紛表示要加入到華為鴻蒙系統)。軟體生態系統的打造也是個難題,需要華為不斷為其投入資源,現階段來看,國內市場問題不大,海外市場如何改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才是關鍵(怎麼才能從谷歌GMS遷移到華為的應用市場)。
-
9 # 科技數碼隨時答
做自主作業系統,阿里為何失敗了?鴻蒙能不能成功?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做自主作業系統,阿里為何失敗了?鴻蒙能不能成功?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是時代不同,人們的想法和看法有不同。第二是本身阿里作業系統和華為和鴻蒙確實還是有些許不同的,第三是品牌方面的加持,讓華為猶如CROWN加深,作為中中國產手機中的佼佼者,確實讓更多的人支援了他,而一款系統只要有流量,成熟穩定是遲早的事情。
1.時代不同,人們的想法有差別。就像當初阿里OS,確實是在15年出來的。但是並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我記得當時安卓確實大火,因為他相對穩定,使用起來也非常舒服。
而相比之下當時的阿里OS,只能說在招兵買馬,還沒有完全成熟,而我們使用的智慧手機中大部分都是安卓手機,同時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接受,或者是認準了安卓手機未來就是這個樣子。
而這個時候我們再給出一款新的系統,不是很成熟。確實需要等待一下,你會怎麼選擇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去選擇安卓系統的手機。
2.華為鴻蒙和阿里OS有什麼不同嗎?兩者的發展處境是不同的,就像是華為一直是想著跨界合作,和更多的人交流,這實際我們可以看到鴻蒙是一個全場景的佈局,包括電腦,手機和智慧穿戴裝置等。
而阿里OS只是說單純的一款手機作業系統,並沒有像華為考慮的那麼長遠。而且加上當初google的敢於和限制,所以最後導致阿里OS確實一蹶不振。
鴻蒙系統屬於華為自研發,而支援華為手機的人這麼多,從客觀角度來說,這相比之下華為起點就很高了,同時他其中也有加入了一些功能,比如系統的設計體驗,同時包括他所說的真實使用,我覺得體驗確實非常不錯。
3.品牌方面的加持。華為的成功,我覺得沒有懸念。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確實華為已經都有了,比如時代不同,再者就是華為鴻蒙OS的全平臺開放,而不僅僅是手機,相對全面。第三個是品牌的屬性,這是阿里OS相比不了的,因為畢竟阿里確實沒有做過手機,而華為自研發的能力,包括他在手機方面的努力,以及早早的佈局 這些確實我們都看在眼裡,所以華為鴻蒙可以成功,我們並不奇怪。
總結華為鴻蒙和阿里OS在不同的時代,所以人們有著不同的認知。就像現在華為遭到了限制,確實我們要考慮到自研發,就像系統,即便是有缺點,我們也可以接受,因為這同時標誌著以後我們擁有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了,雖然有bug,但是體驗確實非常不錯。
回答完畢
-
10 # 先森數碼
目前來看,鴻蒙系統是成功的,至少從裝機量來看(並且消費者反饋來看還不錯)這是成功的!那同樣是大廠出品,為何阿里卻失敗了?
首先、阿里yun OS的裝機量沒能撐起來!阿里是一家軟體公司,沒有推出自己的手機,而華為則是做終端的,哪怕晶片受困,一樣可以把兩三年前的老爺機給安排上,按照華為官方的說法,要在2021年底實現3億臺鴻蒙裝置的搭載量。後續不排除一些非華為品牌的手機也會搭載鴻蒙系統,第一版就有如此大的反響,足以說明很成功了。
反觀阿里yun OS,一開始就沒有廠家願意搭載,當時還是阿里入股了魅族,人家才搭載了一款手機,但結局一樣很難看。銷量不佳,且yun OS的口碑也不怎樣,最後無疾而終了。所以再好的系統,沒有裝機量都成長不起來。看看當初的Android,卡成翔也有人願意用(開源也是一大部分原因),沒幾年就已經最佳化得差不多了。
所以只要有人用起來,那就有人去解決問題,良心迴圈。但要是沒有足夠的量,那就沒人去最佳化升級,惡性迴圈。
其次、阿里YUN OS的時機不對,且系統的出發點本就不是手機凡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鴻蒙系統是抓住了5G萬物互聯這個契機,從安卓跳到了Harmony OS,這說明5G催生了多終端連線需求。
但阿里當年不一樣,純粹就是想做一個系統,並且這款系統的定位就不是手機,主要是用於物聯網的。換句話說,阿里雲 OS主要是利用阿里雲的優勢,把系統整合到一些小的網際網路裝置上,特點就是小和輕,有點類似於微信小程式。所以這一套系統的出發點就不是為手機而生。
再加上當時的安卓正好大改,最佳化已經做得很好,擺脫過去安卓動不動就卡出安卓機器人的畫面,正是安卓最輝煌的時候,市場佔有率非常高,擁有絕對地位(當時安卓熬死了諾基亞的WP,yunOS很多人根本就不看好,並且這系統的口碑確實一般,還遭到谷歌抵制)。這麼多手機廠家投入這麼大終於見到一點效果,這時候誰也不會貿然換一個不成熟的系統。並且那時候還沒有中中國產系統這個概念,大家也不重視,阿里也沒有去炒作中中國產的重要性。
所以、鴻蒙的推出很好的規避了阿里雲OS的坑,從一開始就定位微核心、與安卓有不同之處,確立了多終端一次開發的優勢,減輕開發者的負擔。並且華為軟體硬體一手抓,加上自己國內手機老大的地位,很好的從安卓切換到鴻蒙,加上頂級的UI調教,使用者使用起來並沒有太大差異,降低學習成本。
另外華為的鴻蒙系統時機也很巧妙,是在老美做出限領,谷歌禁止GMS後出來的,再加上5G萬物互聯這個千載難逢的視窗,所以華為鴻蒙系統能如此成功,確實是做了充分準備的。
回覆列表
一個系統想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別說阿里的Yunos沒有成功(其實Yunos在車機上的發展還是不錯的)那個時期由微軟這個老牌系統廠商力推的WindowsPhone不一樣折戟沉沙了麼?
大家一定要清楚一個道理,從0到1做出一個系統其實並不難,安卓系統的初始版本就是由安卓之父安迪·魯賓一個人利用空閒時間給整出來的,Windows系統最早的版本也是由比爾蓋茨一個人搗鼓出來的,大家想一下,一個人能做出來的東西他的技術門檻能有多高呢?(國內也有大量獨立團隊做出來的基於Linux核心的作業系統)
所以,一個系統能不能最終發揚光大,技術層面的創新固然重要,但是優秀的運營策略以及外部的推動力同樣非常重要,三者缺一不可。
安卓系統之所以能夠一統手機江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年谷歌選擇了一條和其他系統企業完全不同的道路——“免費開源,共享共建”的發展策略,從而和終端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讓安卓系統擁有比較良好的落地機會。(WP之所以失敗和他系統授權費用過高不無關係,當時微軟對於終端廠商的要求是一臺手機收取五美金的系統裝機費)
事後證明,這一條發展策略非常聰明,而且當時的安卓系統也確實趕上了移動裝置爆發的東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發展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那麼我們再來看阿里的Yunos,看看他都犯了哪些錯誤。
錯誤一:錯誤的釋出時間,失了天時。
Yunos釋出於2013年,2013年的時候小米已經發布了四款機型了,而且當時安卓和IOS兩分天下的市場格局已經確立,國內手機市場的終端品牌大多都已經在安卓系統佈局多年。
而移動作業系統真正的爆發點是在2008年-2011年,Yunos整整落後了四五年。所以在當時那個安卓系統已經完成初步佈局的大環境下,Yunos的出現就顯得非常的尷尬。因為市面上已經有了一個非常成熟且免費好用的作業系統,終端廠商為什麼要主動去擁抱一個陌生的系統呢?
錯誤二:Yunos的獨特優勢淪為雞肋,並未展現出特殊的價值,失了地利。
當時Yunos主打的優勢賣點是什麼,是雲應用,簡單來說就和咱們現在使用的小程式的概念是很類似的(H5應用),就是把執行負載壓力放在雲端,讓使用者可以以一個比較低的效能負載來開啟應用。
但是,阿里明顯高估了當時的行動網路的效能以及H5的效能,2013年,那個時候4G才剛剛開始發展,普及率很低而且網速普遍也不快。至於WIFI無線網路等裝置在那個時代也不算特別的普及,這也就導致了雲應用的體驗並不如何出色,而且那個時候H5技術遠沒有現在這麼的發達,導致雲應用的體驗甚至還不如原生的安卓應用。至於其他方面,Yunos也根本沒有太多的創新,幾乎可以看作是加了一定雲技術的安卓複製品。
那麼一個沒有展現出任何優勢甚至還不如安卓系統的Yunos,你憑什麼認為它能夠去替代和超越安卓系統呢?
錯誤三:Yunos由於被谷歌抵制以及遠端解除安裝使用者應用事件被口誅筆伐,失了人心
Yunos在釋出之初就被谷歌抵制,谷歌當時抵制Yunos的原因很簡單,谷歌認為Yunos是抄襲安卓系統的產物,只是把安卓系統中的Dalvik虛擬機器換成了阿里自己的阿里虛擬機器而已,而且當時谷歌還給Yunos扣上了一個“分裂生態的帽子”
援引資料如下:
作為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Android中國區代言人,對於谷歌封殺阿里雲OS事件,林斌有不同角度理解。在他看來,谷歌此次舉動更重要的是強調Android的相容性。
林斌認為,保持Android系統相容性有重要意義,產業鏈上下游均能受益。如果隨意修改底層引數,將導致Android系統出現分裂,並使功能機時代J2ME系統悲劇在Android身上重演。因此,保持Android相容性,不光是保護Android生態鏈,更是保護使用者體驗。
也就是說,當時的谷歌實際上是站在了一個道德的制高點來對Yunos進行抨擊,而當時國內的使用者也大多比較贊同谷歌的說法,而且Yunos還出現了遠端刪除使用者應用的“作死”行為,進一步加快了讓Yunos口碑崩壞的速度。而谷歌的全面抵制也讓Yunos的拓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其他手機廠商就算是想要適配Yunos也需要去關注谷歌的態度。
也正是因為如此,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不佔的Yunos慢慢從to c變成了to B(和其他企業合作),淡出了消費者的視野之中。不過,現在Yunos在車機,機頂盒等領域的發展還是不錯的。
華為的鴻蒙比阿里Yunos高明在哪?優勢一:鴻蒙出現的時機恰到好處,佔了天時。
首先,華為的鴻蒙OS並不是安卓的簡單複製品,它的定位是一款物聯網系統,它所瞄準的是未來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簡單來說,鴻蒙OS是未來的作業系統,定位上就比安卓系統領先一代。
鴻蒙的佈局並不侷限在手機這種終端裝置上,它的終極目的是被應用在各種終端裝置上,比安卓系統的目標更加宏遠,對於安卓系統來說更像是一種降維打擊。
鴻蒙的真正對手是谷歌的Fuchsia OS而不是安卓,而Fuchsia OS目前同樣是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和鴻蒙處於同一起跑線,並不存在錯位競爭。
優勢二:鴻蒙OS具備自己的獨特優勢
鴻蒙OS是一款物聯網系統,採用的是分散式微核心的設計思想(其實大家可以理解為鴻蒙OS是多個系統的集合,他透過一條看不見的軟匯流排把各個裝置聯絡起來)
可以被用在各種不同的終端裝置上,這種能力是安卓所不具備的。再加上華為在通訊領域上的積累,讓鴻蒙OS可以爆發出更強大的競爭力。
優勢三:鴻蒙OS具備更廣闊的群眾基礎以及更豐富的落地機會。
鴻蒙OS合作家電企業列表
Yunos在被谷歌抵制的時候,谷歌實際上是站在了一個道德的制高點,而國內的使用者群體也確實更加認可谷歌的說法,認為Yunos只是一個可惡的抄襲者。
然而經過近兩年中美摩擦以及谷歌封鎖華為的事件之後,華人清楚地認識到發展自主系統的重要性。
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鴻蒙出現了(我更傾向於認為鴻蒙專案的設立日期很早,但是華為專門選擇了一個比較恰當的時間點對外界公佈了鴻蒙系統),所以鴻蒙從一開始就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不管是官媒也好,還是普通老百姓,都認為鴻蒙OS的出現將會打破西方國家的系統壟斷,這就夠了。
而且谷歌封鎖華為的做法實際上也影響了其“不作惡”的姿態,降低了谷歌在技術開發社群中的形象,這時候華為實際上是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上,這是很重要的。
其實現在糾結鴻蒙在手機上的作業系統究竟是不是抄襲安卓根本不重要,只要大家都認可鴻蒙這就足夠了。(就像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只要大家都認可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夠了,哪怕他只是一包洗衣粉)
另外,鴻蒙系統作為一個物聯網系統,他第一步的發展策略是向家電產業佈局,這是很聰明的,因為華為和這些品牌並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合作是完全可行的,當下的物聯網市場也確實缺乏一套大家都認可的底層標準,擁抱鴻蒙對於他們來說利大於弊。而且這些家電品牌也根本不懼怕谷歌的掣肘。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知名的一線家電品牌——美的,格力,九陽,小熊,格蘭仕等等都已經宣佈將會加入鴻蒙的體系。
等到鴻蒙系統真的完成在家電行業的大一統之後,手機終端的普及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你的手機系統如果不能操作我家裡面配備鴻蒙系統的家電裝置,我買來何用?
所以,現在的華為並不急於向其他手機廠商推廣鴻蒙,只需要在自家裝置上完成初步適配即可,其他的就交給市場來進行選擇吧。
總之,個人認為鴻蒙能成,大家拭目以待。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