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ancheng
-
2 # 馬繼華
馬化騰的理想是“做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賺多少錢”,那麼,當人民網批評王者榮耀導致股價大跌以後,為何要親自前往公關?
“這點我相信公司很多同事也是這樣想的”,就更加暴露出騰訊缺乏共同夢想和價值觀。作為創始人和CEO,只能用“相信”“很多”這樣的模稜兩可的詞彙,可見,馬化騰自己也不確信騰訊是否在貫徹他自己的理想。
作為企業,想著賺錢是天經地義的,這本來一點也不值得羞恥,賺得多是正義,不賺錢才是失敗,但騰訊為何要諱言這些呢?
騰訊確實有過人之處,也正好站在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風口上,但長期模仿跟隨導致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公司病很嚴重,但還躺在功勞簿上,現在想的最多的依然是如何遏制對手,而不是發展自我,這確實很危險。
很多人也越來越認識到,雖然騰訊在被投公司的持股比例一般較低,甚至很多都低於10%,且宣佈不太乾涉對方經營,但因為騰訊扼住了上游的流量和資料咽喉,始終位於產業鏈上游,並具有絕對的主動權,所以其在所投企業中的話語權卻一點也不低。變現效率高又在能力半徑之內的,就自己上手做賺取全部的利潤;在騰訊公司體內變現效率低,不好上手的,則交給其他主體,騰訊只收“流量稅”。
騰訊擁有網際網路上最強的流量優勢,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流量變現,所以主要是投資一些行業領先者,做錦上添花的事情,這樣獲得回報穩定性更高,所以,被騰訊投資的企業看起來至少都沒有死。但是,騰訊這種投資的後遺症也不少,這些看似“獨立”的企業,實際上都已經喪失了獨立發展的能力,成為了騰訊社交流量餵飽的溫室花朵,在行業中的地位也都面臨巨大挑戰。
騰訊一直在這樣的道路上前進,就如同沒有導航裝置,沒有鑽進了荊棘叢生的原始森林,迷路的機率很高。更要命的是,騰訊自己確實沒有努力做好自己的核心科技研發作為前進的“導航”,已經迷路。
騰訊的產品很優秀,但是,騰訊的夢想確實沒有。缺乏夢想就不敢去探險,跟在別人後邊卻容易被人匯入歧途,戰略迷失的代價是騰訊已經見頂,就如同5年前的百度一樣。
-
3 # CEO來信
5月6日,自媒體人潘亂所寫的長達13000多字的《騰訊沒有夢想》這篇文章,全盤分析了騰訊的現狀,並批判性的評價了騰訊逐漸變成了投行思維,以及在產品創新方面的不足,對於競爭對手的過度關注,失去了創業精神等等問題,這篇文章成功的吸引了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的關注。
馬化騰在5月6日半夜2點39分迴應時這樣說道:
看了,有批評蠻好。投資的原因是從騰訊核心優勢出發,從QQ開始我們就意識到社交產品的核心優勢是流量。除了自主開拓多條事業線利用好這些流量以外,把核心的、不專業的專案透過投資交給其他更合適的團隊去做,如此更能將資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歷史也總是告誡我們要重視新的團隊,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能自己做;
關於產品,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拋開眾多專案導致的精力原因,確實需要產品團隊有更大的決心和耐心做出更優秀的產品。因為這也是我的初心。從寫第一行程式碼開始,我的理想都是如何做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賺多少錢,這點我相信公司很多同事都是這樣想的。
馬化騰承認在產品創新方面,騰訊一直在做反思。而至於投資和流量變現的質疑,其實有關騰訊核心能力的問題,在2014、2015年前後騰訊總辦的一次會議上,就有過定論,當時馬化騰將騰訊總辦的16名高管叫到一起,讓大家選兩個詞總結騰訊的核心是什麼,最後結果顯示,一個是流量,另外一個,就是資本。
而資本這個核心,就是劉熾平提議的。在這次總辦會確定核心之後,騰訊開始了快速投資的方向,先是每週投出一家創業公司,後來又將效率提升到了每兩三天就投資一家公司。根據中國企業家的報道,騰訊的投資思路最初投資是投行業第二,然後藉助騰訊的流量扶持,儘快攀升到行業第一(但這種投資效果並不好),後來轉換到投資行業第一的思路上。
中國企業家的文章中還特意舉了一個例子,來佐證騰訊在投資方面的起步也是比較艱難的:
2012年,騰訊投資首次吸納應屆畢業生,其中一道面試題是,根據部分財務資料,指出其所屬哪個行業甚至哪家公司。那年騰訊集團共招入5000名應屆畢業生,有幸與劉熾平和各業務線副Quattroporte一起進餐的,只有拿到投資部門offer的4個學生。核心意思只有一個,熱情邀請他們加入騰訊投資。聽上去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彼時騰訊投資的吸引力和號召力有限。幾位高材生最後用腳投票,三名奔向高盛、淡馬錫控股和德意志銀行,只有一人選擇留下。
不過好在騰訊有的是錢。人才的短板總會補齊的。
說到網際網路巨頭公司演變成投資公司的情況,曾經的盛大公司,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陳天橋在將盛大做到國內第一之後,卻選擇了做投資公司,逐漸放棄並賣掉了一些遊戲、文學等核心業務。最終出走美國。
有趣的是接盤盛大遊戲、文學等業務的公司,恰好就是騰訊。
對於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其實這也並非是騰訊一家巨頭面臨的質疑,早在今年1月底,美國科技巨頭谷歌公司的一名效力長達13年之久的資深工程師Steve Yegge 選擇離職,在離職後,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道:谷歌已經不再是一家創新的公司,而是一家專注於模仿對手產品的公司。
谷歌
Steve Yegge 還舉例了谷歌沉迷於複製的案例——Google+模仿Facebook ,Google Cloud對標AWS,Google Home模仿Amazon Echo,Allo對標WhatsApp,Android Instant Google Apps模仿Facebook,Google Assistant對標蘋果 Siri等等。
Steve Yegge直言不諱的說,谷歌長期的複製導致了公司的創新能力不足,這也是他選擇離開的主要原因。
同樣蘋果公司在喬布斯去世之後,也一直面臨創新能力急劇下滑的質疑。
看來科技巨頭公司一旦規模到達一定程度,確實會有創新不足,專注於模仿對手,消滅潛在威脅的問題。這一點非常像《三體》小說中的“黑暗森林”模式。
想必從馬化騰迴應批評的言辭中,我們能感覺到他已經開始警惕騰訊目前的困境。而小馬哥也再次印證了他晚睡的習慣,儘管馬化騰已經身家2600億元,但他在半夜處理工作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
-
4 # 毛琳Michael
對於bat來說,當網際網路都成了基礎設施之後,企業的戰略就必須要投資+產品一起了,所以騰訊產品+投資的做法可能是較為適合的,網際網路早就不是bat的網際網路,而成了創新的網際網路。
一、社交是騰訊的基礎,騰訊的產品能力一直都在社交上騰訊以pc的社交工具qq起家,以微信再度囊括移動網際網路社交關係,進而行成了微信網際網路的概念,但是騰訊囊括了中國20年的網際網路社交關係。所以社交上是騰訊大本營,騰訊的產品一直是社交為主,包括遊戲,影業也都是一樣。
大公司一定要認識到,有些業務你肯定看不懂,即使看懂了也學不來,即使學來也學不好,都是基因決定。還不如索性放手。
三、bat三家獨大,小巨頭林立,投資是最好的模式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一家公司已經不足以消滅所有競爭對手或者說獲得所有機會了,就像騰訊一樣電商,搜尋,資訊分發總是做不好而且持續做不好,那怎麼辦呢?投資是最好的辦法,形成同盟軍一起對抗競爭對手,從投資格局來,bat裡面創業者最想要的就是騰訊投資,這也說明騰訊投資和策略的成功。
四、投資公司怎麼會沒有夢想?紅杉,idg等投資公司享有最矚目的光環,他們當然不是沒有夢想的公司,反而沈南鵬在2017成了全球最厲害的投資人,注意是全球而不是中國。騰訊投資厲害在於,現在已經掌控了vc,vc要退出或者保證獲得後續融資必須要bat進入,所以現在vc都要考慮在投資業務上補齊bat的短板,這樣的公司算沒有夢想嗎?
-
5 # 賈敬華
無論是市值,還是使用者規模,抑或是影響力,騰訊在國內網際網路領域都是領軍者。不過,騰訊這家網際網路巨頭,確實已經失去了夢想,而且正在喪失做產品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準確地說,騰訊現在已經是一家“利潤”至上的公司。從騰訊財報的一些資料來看,遊戲業務成為了經濟支柱。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663.92億元,其中網路遊戲收入243.67億元,增值業務收入為399.47億元。不難看出,網路遊戲佔總營收的36.7%。加上騰訊把諸如QQ遊戲的充值收入,劃到增值業務中,加上這一塊收入,網路遊戲佔騰訊總營收的一半以上。
在騰訊的2017年第四財季中,網路廣告收入僅有123.61億元,只佔總營收的18.6%。從騰訊的營收就可以看出,QQ會員和各種鑽服務,加上網路遊戲,佔騰訊總營收的8成以上。大部分收入來自網路遊戲,騰訊做產品的初衷在哪裡呢?騰訊的夢想又在哪裡?
在出售了電商業務和地圖業務後,騰訊開始投資一些電商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從一家專注於產品的公司,到不斷投資,這是騰訊創新能力變弱的一個訊號。當然了,騰訊在網際網路領域確實有過人之處,但QQ和微信的成功,讓騰訊有些自大。一味的模仿對手,這讓騰訊失去了鬥志,更沒有專注於產品創新和研發上。
不可否認,在過去的一個時代,騰訊推出了一些優秀的產品。然而現在,騰訊卻在成功中迷失,這或許是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的通病。經歷了3Q大戰後,對於《騰訊沒有夢想》,騰訊也應該深刻反思一下了。
-
6 # 老蔣談策劃
一篇題為《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說,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這家快20歲的公司正在變得功利和短視,他的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
我看了《騰訊沒有夢想》這篇文章,確實寫得不錯,文章迅速刷屏,還被人轉給馬化騰。
馬化騰的迴應
馬化騰在微信上回應稱,看了,有批評蠻好。馬化騰表示,投資的原因是從騰訊核心優勢出發,從QQ開始就意識到社交產品的核心優勢是流量。除了自主開拓多條事業線利用好這些流量以外,把不核心的、不專業的專案透過投資交給其他更合適的團隊去做,如此更能將資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歷史也總是告誡我們要重視新的團隊,不可能什麼事都能自己做;關於產品,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拋開眾多專案導致的精力原因,確實需要產品團隊有更大的決心和耐心做出更優秀的產品。因為這也是我的初心。從寫第一行程式碼開始,我的理想都是如何做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賺多少錢,這點我相信公司很多同事都是這樣想的。”騰訊沒有夢想?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
首先,我認為騰訊是一家有理想的公司。騰訊初創時期,當馬華騰要把騰訊100萬賣給雷軍時,估計沒什麼夢想,只有壓力,但今天騰訊發展成為市值3萬多億的巨無霸時,如果沒有夢想,怎麼能做到?你做一家給我看看,公司能做成巨頭,一定是價值觀。責任感和使命感驅動。
騰訊的戰略是非常清晰的:以社交為根據地,打造流量高地,用流量賦能。其次,騰訊被人詬病的模仿,抄襲,哪一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模式和產品上沒有模仿?百度、阿里?沒有模仿嗎?騰訊的核心產品就是社交產品,很聚焦,很有競爭力。
朱嘯虎這麼評價騰訊的產品:
騰訊的核心根據地是社交網路,人的連線一直是流量高地,流量是溢位的······王者榮耀8月元做到2000萬日活,刺激戰場4個月做到5000萬日活,這是騰訊的產品能力。
再次,肯定不能做完所有的產品。圍繞社社交做生態,很合理,很正常。
最後,公司做大了,需要用資本流量雙驅動。流量還是很重要的,用系統進行賦能生態,打造平臺,用資本進行投資和入股有錯嗎?
不排除也不排斥成為一家投資公司。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 創始人 CEO 蔣軍2018,深知精準營銷將推出客戶戰略合作、深度服務計劃,我們將在全國甄選5家優質客戶(符合基本要求的企業),用一年時間實現1個億的銷售,2年時間對接資本,3年左右實現準IPO,深知負責全程整體策劃、網際網路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運營和資源匯入,快速落地和達成業績目標。
-
7 # deceasev
我作為騰訊一名普通員工,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文章全盤不談騰訊目前的體系,實在是讓我難以認同他的觀點。
目前騰訊最為核心的,是他的社交,也就是流量入口,以此為中心,騰訊擴充套件延伸了很多領悟,也取得不錯的成就。
比如說遊戲,這是騰訊最賺錢的,也是很多人黑的最厲害的點。大部分人都覺得騰訊遊戲毒害未成年人,百害無一利。騰訊做遊戲的目的是賺錢,但是目前為止,玩遊戲充錢最多的群體,絕對不是未成年人。退一萬步講,騰訊不做遊戲了,那麼這些未成年人,網癮就戒了嗎?
就說遊戲方面,pc端騰訊開始主打wegame,它的夢想就是做一個類似steam 的平臺,來分發遊戲。移動端,刺激戰場已經在外國開啟市場,這都是騰訊在遊戲方面的不斷突破。
還有影片,音樂,文學方面。
影片方面,還在和優酷愛奇藝廝殺,長久來看,還無法擺脫和愛奇藝的競爭。
還有小遊戲的崛起,已經在考慮植入廣告,和開發者一起變現。
還有很多方面騰訊都在涉及。
上面的這些業務,哪一個是沒有夢想的?
任何一個發展起來,都是不可估量的。
只有腳踏實地做好這些,才是聰明之舉。
而不是像文章說的那樣,要怎麼怎麼創新,要發展那些方面。這些都太虛了。
-
8 # 螞蟻蟲
拋開簡單粗暴的標題來說,內容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那就是提到了企業的老化問題。我們知道,企業也是有生命週期的,百年老字號非常難得,就是因為大多數企業難以打破生命週期的制約。如果沒有良好的內部管理制度和創新機制,一家企業很難實現基業長青的目標,騰訊也不例外。反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說賣身不久的當當、陷入困境的酷派、聯想。因此,CEO馬化騰和公關總監張軍在迴應這篇文章時,都提到了感謝外界的批評和警醒,表明騰訊內部對企業老化有著較高的認知水平。
騰訊的投資財技固然了得,但其產品業務並沒有呈現出明顯的下滑態勢。在最新財報中,2017年總收入為人民幣2377.60億元(363.87億美元),同比增長56%。經營盈利為人民幣903.02億元(138.20億美元),同比增長61%;經營利潤率也從37%上升至38%。
關於投資業務比重較大,這並不是騰訊獨家存在的問題,BAT中的阿里和百度同樣比重很大。之所以出現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化身投資公司的現象,與國內市場現狀有關。國內投資行業起步晚,實力弱,在網際網路創業熱潮到來時無法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
以騰訊願景來批評它空洞沒有夢想,也存在著一些誤區。企業策略分了很多層級,最高層是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其次才是競爭策略、運營規劃、管理程式和技術,等等。
騰訊的願景是做最受尊重的網際網路企業,代表了騰訊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而文化和哲學本身就是軟性價值產物,沒有那麼實用。如果要了解騰訊的夢想,不能只看第一層面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而是應該去了解第二層面的競爭策略。而從業務線來看,騰訊的大布局非常全面到位,社交、文娛、電商、金融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如果競爭策略空洞的話,這個商業龐大帝國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
整體而言,《騰訊沒有夢想》文章有獨到見解之處,但也存在著不夠全面深入的缺點。騰訊確實在投資業務上比重較大,但遠沒到喪失產品業務能力。對於騰訊和馬化騰來說,有人在傍不時敲下警鐘還是很有價值的。未來,我預測騰訊有可能把投資業務獨立出來,成為一家專業化的投資公司。
-
9 # EmacserVimer
看了這篇文章,當然也許文章說的某些是對的,但我得出的結論是:作者不懂騰訊、不懂馬化騰、更不懂網際網路!當然這裡面有些觀點是有道理的,但是作者缺乏大局觀,缺乏全面性,所以結論自然就非常武斷主觀。姑且跟著我來駁斥一下“亂翻書”的觀點。
被吐槽一直在模仿的騰訊其實一直在創新
但是作用一個使用者,一個網際網路行業一線技術、產品線從業者,抄襲或者模仿從來都不是原罪,縱觀全球,騰訊、百度、阿里等第一代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本來就是模式創新。計算機、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同質化越拉越嚴重,是長期使用者選擇的結果。前人造好了輪子,拿過來用並沒有什麼不對。Google的Android就是在Linux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蘋果公司的Mac電腦、iPhone手機設計上吸收了很多索尼的設計元素,在unix的FreeBSD分支上建立了macOS和iOS,但是蘋果難道沒有創新?
投資不是目的,聚焦核心、足夠開放、共同繁榮才是未來
看看阿里,這幾年的發展,就知道騰訊這幾年的開放共贏的戰略是多麼正確。騰訊早期的戰略跟阿里一樣,控股,收購,Do everything I want!但事實上呢?3Q大戰之前這是騰訊所有的戰略核心,然而搜尋失敗了、電商失敗了...
但是在騰訊戰略改變以後,騰訊先後入股但並不控股自己投資的企業,這也是騰訊學到的企業發展哲學。於是,騰訊投資的企業,京東成功了、58成功了、搜狗成功了、閱文成功了、音樂成功了、滴滴成功了、美團成功了、拼多多也成功了...而看看阿里,日復一日的尋求控股、全資收購,最後換來的是一個又一個優秀的產品的失敗。這是發展哲學不是投行思維,騰訊尋求的也不僅僅是財務上的回報,而是圍繞騰訊建立起來的一個帝國生態,這些生態裡面因為足夠多的自由度可以更好的發展。
未來是留給開放的,只有共榮才能獲得發展,Google(Alphabet)在前面已經做好了標杆,就連曾經封閉的Apple和Microsoft都慢慢走向更加開放的懷抱。
流量確實不等於使用者,但是流量和使用者可以互相轉化
流量確實不等於使用者,但是本質上流量和使用者依然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好比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或者想想物理、化學知識,物理變化是什麼樣的,化學變化又是怎樣的。
說這些的原因,只是想說明,曾經被吐槽只有流量優勢沒有使用者優勢的谷歌、百度,要知道你沒有百度賬號沒有谷歌賬號你同樣可以使用搜索引擎,但我要問了:你離得開搜尋引擎嗎?反過來對於微信、QQ這種具備使用者優勢的產品,你有想過微信給京東、58、美團、滴滴等等企業貢獻了多少流量嗎?
不管是使用者還是流量,最終一句話:我離不開你!那就是好東西。
如果以為阿里和騰訊是軍備戰爭,那你首先就輸了
競爭是企業保持競爭力,是市場保持健康的根本原因!過分安逸的市場會讓自己變得麻木,歷史經驗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資料支撐,你還看不懂?
競爭不是目的,保持競爭力還是原因!其實競爭是為了保持良好的市場環境,最終歸結到底,不是沒有胸懷,不是格局不夠,恰巧是大企業家的格局讓他們知道,他們做的這些在常人看起來的是企業之間的沒有胸懷,其實他們在做的都是救自己,賭未來!
作者真的懂資訊流嗎?我持懷疑態度
但是從騰訊採取開放戰略以來,越來越多的騰訊的不擅長的業務已經交給自己投資的企業去做了,只是資訊流騰訊還沒放棄,沒找到合適的企業幫自己做而已。
國際化不成功,這是第一代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通病
微信國際化已經在國內鳳毛麟角了,因為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甚至我們放大到科技公司,能走出國門的能有幾何?華為、大疆創新,還能找到幾家?資源並不少決定企業能不能走出去的根本原因。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公司很難走出國門並不是騰訊個例,阿里、百度同樣如此,這是模式創新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騰訊並不孤獨。
創新是什麼?失敗是什麼?
創新同樣是因為模式創新的原因,我們走的還不足夠遠,中國的網際網路起步晚,計算機技術起步更晚,我們在應用領域已經行業領先,但是在我們在理論研究領域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所有的所有隻是我們做得還不夠。但我們依然在努力,我們不怕失敗!
這才是我覺得創新的意義,反思失敗的價值!
什麼是價值觀?什麼是使命感?什麼是夢想?
在最後最關鍵最關鍵的文末,作者居然提到了文章中也多次提到的騰訊市值!很顯然作者依然是不能免俗的用錢作為了衡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指標,那麼我且問了:什麼是價值觀?什麼是使命感?什麼是夢想?香車、遊艇、豪宅、美女、首富、優秀企業家?...當然作者直到最後也沒說明白騰訊為什麼沒有夢想,也沒有回答好這幾個問題。
最終我也得出了一個結論,沒有真正在網際網路創業一線做過技術、做過產品、管過團隊、帶過業務的編輯始終是無法到達所謂企業家的高度的。作者在做的當然用心了,但我更傾向於是一個編輯出身的自媒體人的一次自我營銷,只是他的營銷用了心。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答案?相信每一箇中國計算機人、網際網路人都有有一個夢想,因為我們計算機技術起步晚,我們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晚,但是我們一直相信努力的價值,相信奮鬥的意義。我們想我們的計算機教育能更進一步;想我們能在計算機基礎理論研究領域能夠作出更多貢獻;我們期望能出現更多像鳥哥一樣的在底層研發作出巨大貢獻的頂級開發者;我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網際網路企業家能受到全球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尊重;希望我們的網際網路企業也能夠像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臉書一樣聞名全球....
我們也希望有一天我們有一天也可以有自己的作業系統、有自己的處理器、有自己的程式語言、有自己的開發工具...
我們希望我們每一天能多種一棵樹;每天能多幫助一個山區的留守兒童;我們可以從死神手中多搶回一些生命;希望我們的技術可以讓更少的交通事故發生;可以避免災害帶來了的損害;我們可以攻克更多的疾病...
我覺得這才是每一箇中國計算機人的夢想,我相信騰訊一樣,馬化騰也一樣!!!
-
10 # 吳懟懟
1、這篇文章是個標題黨,作者先下主觀判斷,然後堆砌了一堆素材,誠然,有些分析是乾貨,但為了博眼球的操作,還是有失媒體人風範了。建議去看看中國企業家寫的《騰訊投資的功成、錯失與未知》,那篇把騰訊為什麼做投資的邏輯寫出來了,相對客觀。
2、別的不說,微信公號成就了多少年輕人的夢想,沒有微信,就沒有內容創業這一說。之前新榜採訪了很多大v,普遍反映就是,如果沒有微信公號,至少多奮鬥十年。也就是說,微信公號給了很多年輕人重新選擇職業的權利,甚至能把興趣當成自己的事業。如果連線一切都沒有夢想的話,那什麼算是夢想?
3、看到有觀點說,騰訊沒有新產品出來,但阿里卻能搞出盒馬鮮生等新物種。這個論斷很可能來自那些只知道物質消費,不懂得內容精神層面消費的人吧。且不說盒馬鮮生也是阿里與其他公司合作的產物,騰訊旗下也有永輝超市。就說內容新物種吧,《創造101》算嘛,開啟了國內對於女團生態的重新關注,未來說不定中國能從全民視野裡走出自己的akb48,這個算不算新物種呢?好了,可能有人會說,創造101是國外的版權,那麼很多新零售模式也是國外有的啊,國外的宜家、國外的MUJI、國外的costco。
4、文章吐槽騰訊的內耗嚴重,這其實是大公司的通病,阿里和百度也少不了。反倒是騰訊透過“賽馬機制”,做出了王者榮耀和微信這種產品,如果說兩支內部隊伍pk是損耗的話,那騰訊已經算是把這種內耗帶來的不良反應降到最低了。新零售是夢想,人工智慧是夢想,透過微信改變人生,透過王者榮耀開體驗和朋友一起開黑的樂趣,這就不是夢想嗎?
5、退一萬步講,騰訊哪怕就只是一個投資公司,投資公司也有夢想啊。說投資公司沒夢想的,巴菲特聽了想打人。國內的紅杉和經緯又怎麼想?
6、騰訊的態度還是開放的,馬化騰深夜就表明了他的態度:
回覆列表
看完被忽悠又買了一本書——《賦能:打造應對不確定性的敏捷團隊》,希望不要像上次買的《有限與無限的遊戲》那樣難讀。這次寫的《騰訊沒有夢想》跟上次寫的《王興的無限遊戲》核心思想如出一轍,投行思維短期之內獲利頗豐長期來看損害帝國肌理。潘亂跟投行是不是有仇???
——附圖據說是pony馬的迴應。原來有錢人睡得和我一樣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