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把這座宅院的紅燈籠掛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窩裡,2006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更是把這座宅院的文化底蘊和背後的晉商喬氏家族展現在世人面前。
01
喬家大院:
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是晉商喬氏家族的祖宅,由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和花園組成,總佔地面積24000餘平方米。其中,在中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儲存完好,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從空中俯視,院落恰似一個“囍”字。
喬家大院全景
整個喬家大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栱飛簷,彩飾金裝,工藝精湛。
樓院雄姿
就拿屋頂來說,可謂高低錯落,變化多端。有雙坡五脊的硬山頂,也有四坡九脊的歇山頂。最有特色的是兩坡相接處砌成曲面的捲棚頂,那優美柔順的弧形,像極了山西人溫情的性格。
此外,一條條通道和臺階,將喬家大院所有平房屋頂連成了一個高懸的空間,在這裡夏天可以納涼,冬日裡可以曬太陽。
喬家大院內形式各異的煙囪
喬家大院的屋頂上建有140多個精雕細琢的煙囪,細看竟沒有一個是重樣的。煙囪的下半部用條磚砌成中空的方鬥形,上半部用磚雕成房屋、門窗、屋頂、飛簷等造型,樣樣俱全,精緻逼真,猶如一座座微型建築矗立在空中。
大院裡精美的磚雕藝術
喬家大院裡的文化遺存也極為豐富。走進大院,滿眼皆是磚雕、木雕、石雕,各種各樣寓意吉祥、教化、希冀的圖案,佈滿門楣、樑柱、護欄、房簷、窗欞、影壁。如象徵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徵家族繁衍的葡萄,象徵大富大貴的牡丹,喜鵲登枝、梅蘭竹菊、麒麟送子、福祿壽三星、和合二仙等藝術設計,不勝列舉。其造型繁複而不雜亂,緊密而不淤塞,生動而不粗俗,典雅而不晦澀,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這些美輪美奐的圖案,巧奪天工的雕刻,將一座青磚灰瓦、高屋厚牆的建築,變成了一座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情趣,充滿生命靈性的院落。
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登上大院的屋頂,俯瞰被太陽餘暉鍍上金色的建築,似乎能看到那些曾經在大院裡生活過的喬家人,一個一個從歷史的深處走來。
02
從窮苦農家到富商巨賈,
200多年的家族傳奇
喬貴發:不憚勞苦 初創家業
喬家大院的喬氏家族原是窮苦農民,發家始祖是喬貴發。喬貴發幼年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乾隆初年,喬貴發為做生意“走西口”,後來和秦姓同鄉在包頭開了一個小字號“廣盛公”,經營草料、糧、油、米、面等商品交易業務。
在發展過程中,有一次,因為喬秦兩人投資失敗,再加上當時生意不景氣,欠下不少債,“廣盛公”一度瀕臨破產。好在“廣盛公”的許多生意夥伴認為喬秦兩人為人處世不錯,講究誠信,不忍看他們破產,便借給“廣盛公”很多銀兩,以度過危機,並相約三年後再來收欠賬。三年後,“廣盛公”得以起死回生,不但還清欠款,生意更加興隆。
由此,喬貴發立下家規,要“慎待相與”(相與,山西方言,指生意夥伴)。他告誡家人:一定要謹慎考察生意夥伴的人品信譽,不本分老實的人,就是利潤再大,也不與之交往;一旦認準結交了,在對方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要竭力相助,即使明知無利可圖,也不絕交。
德興堂
後來秦姓同鄉撤出了股份,“廣盛公”改組為“復盛公”,喬家開始獨資經營商號,在包頭地區發展迅速,財力日漸雄厚。喬貴發發達以後,給三個兒子都蓋了房,並起了堂號。老大的宅院叫“德興堂”,老二的宅院叫“寧守堂”,老三的宅院叫“在中堂”。更重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24字的“六不準”家規:不準納妾;不準賭博;不準嫖娼;不準吸毒;不準虐僕;不準酗酒。
為什麼立這個家規?因為喬貴發親眼看到跟自己一起“走西口”的創業合夥人秦氏家族因為家風不正,有了錢吃喝嫖賭,抽大煙,錢花光了,就把商行的股份折價給喬貴發,結果從富人很快又變成了窮人。
喬致庸:從一介儒生到晉商翹楚
喬貴發之後,喬氏家族的產業由喬貴發的孫子喬致庸接手,他也是喬氏家族中經商成就最大的人。
喬致庸早年飽讀詩書,立志仕途,但兄長早亡,不得已挑起家業重擔。因儒學功底深厚,治商有方,秉持“首重信,次重義,三為利”的原則,以“戒懶、戒驕、戒貪”的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商業版圖。在他執掌家務時期,喬氏家族事業日益興盛,其下屬復字號稱雄包頭,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
在經營商業的同時,喬致庸還涉足金融業。當時商路上土匪和亂軍縱橫,商人攜帶大量銀兩非常危險,很不方便。而票號兌換的匯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沒有密記也不可能在票號中兌換到銀子。喬致庸敏銳地把握到這種商業需求,利用喬家的資本一口氣開了“大德通”和“大德恆”兩個票號,經營存匯款和匯兌業務。
因為喬家誠信經營,先義後利,管理規範,喬家票號發展很快,到極盛時期,“大德通”和“大德恆”一度成為全國影響最大的兩大票號,幾乎遍佈全國各大商埠碼頭。以“大德通”票號為例,它總號設在祁縣城內小東街路北,在北京、天津、張家口、瀋陽、營口、歸化、包頭、濟南、西安、上海、漢口、開封、常德、重慶、蘇州等地設有分號二十處,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時資本增至35萬兩,架本(資本加存款)達七八百萬兩,營業額達一千萬兩以上。隨著商業和金融業的成功,喬致庸一躍成為晉商翹楚,喬家也躋身於全省富戶前列。
03
以儒治家,
信義家風流芳後世
喬致庸以儒興商,更以儒治家。在有條不紊地經營著“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貿易時,喬致庸始終秉持24字的“六不準”家規,嚴格約束家人,並擇儒家名言佳句,題寫成匾額、楹聯,或懸掛或雕刻在喬家大院的各院各房各處。又將廣為流傳的“朱子家訓”、“古人修身格言”等刻在堂屋、門廳和內室的牆上,讓子孫們迎面朗讀,低首默誦,心心念念做人做事的準則,喬家也由此形成了流芳百年的家風。
和睦融洽,幾十口人一起生活幾乎從不爭吵
喬家大院楹聯摘選:
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釋義:子孫賢能,家族就會繁盛壯大;兄弟和睦,家庭就會富貴利達。
寬宏坦蕩福臻家常裕,溫厚和平榮久後必昌。
釋義:心地寬宏坦蕩,福至運達,家族時常富裕;性情溫厚平和,榮耀久長,後輩必定昌盛。
喬致庸的堂號“在中堂”和他的名字一樣,取“中庸”、“執兩用中”之意。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喬家以此為基,形成了“和為貴”的家風,講究和諧、平衡、圓融、穩健、包容、不走極端、不行偏激、和而不同。
喬家是大家族,一個堂就是一支,幾十個堂在一起生活,幾乎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妯娌交惡、婆媳不和、子嗣相爭的事。家大業大人口多,哪能事事無縫隙?件件都公平?一個字“和”,不計較,不攀比,不爭鬥,大度包容,所以家庭和睦,氏族興旺。
李鴻章對喬家“和為貴”的家風十分欣賞,賜予喬家這樣一幅楹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喬家一樣“子孫賢、兄弟睦”。
為守“信義”,不惜賠上全部身家
喬家大院匾額與楹聯摘選:
懋德務實
釋義:在實幹中勤勉努力,成就美好德行。
經濟會通守紀律,言詞安定去雕鐫。
釋義:經營事業、與人商業來往,需要遵守社會道德法紀,行為誠信規範;言詞要使人安定,就應去除雕琢修飾,說話真誠實在。
喬致庸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事首要的是以“信”為重,以信譽得人;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該得一分得一分,不賺昧心錢;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擺在首位。
喬家大院花園
俗話說:“只要貨贏人,不怕客不來。”喬家一向以物美價廉吸引顧客,以講究信用立穩腳跟。喬家經營的商行,有人在油裡摻了假,二話不說,全倒了。這個行當有句話叫“緊提酒,慢打油,銀元票子櫃裡流”,什麼意思?酒提快了,裝不滿,商家佔便宜;油黏稠,提快了就打得多,商家吃虧。喬家從不在這些蠅頭小利上做文章,反而把16兩秤加到17兩,讓利給顧客。薄利行銷天下,贏得信譽,做大了生意,這就是“以義取利”。
喬致庸的孫子喬映霞當家時,遇上軍閥混戰,晉鈔貶值,和銀元兌換比例是20比1,這一下老百姓損失很大,但是喬家堅守誠信,動用家族的全部積蓄,仍給存款戶一元晉鈔兌換一元銀元。足見他們重視誠信的程度:寧可少賺錢,不能失信;寧可不賺錢,不能失信;寧可賠錢,也不能失信。
極為重視讀書,培養子弟高雅興趣愛好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釋義:讀書即使沒有成名,也會有高雅的談吐和品德;行善積德不求回報,自然心安理得夢香。
詩書於我為麴櫱,嗜好與俗殊酸鹹。
釋義:詩書對我而言就像釀製好的美酒,給人予享受;要有與俗世眾人不同的愛好,培養高雅的樂趣。
喬家設私塾,讓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論親疏,一律上學讀書。喬家對任教的老師十分敬重,每位老師都配書童伺候,伙食與主人相同,還讓老師坐上席。老師回家,主人們要送到大門外,等老師上車以後才能返回。喬家求知若渴、禮賢下士的家風讓這些飽學之士深為感動,不遺餘力地傳授知識給學生,使喬家子弟學到文化,學會以詩書修人品,以學問養心性,培養出一批知書達理、深明大義之人,保證了家族家業後繼有人。
“嗜好與俗殊酸鹹”,喬家在培育子弟心性上也很有特點。據喬氏家族“在中堂”後代喬守瑋介紹,為避免子弟玩物喪志,喬家歷代都不設戲臺,嚴禁在家唱戲。
為善最樂,做好事善事從不吝嗇
喬家大院“在中堂”大門
喬致庸將“為善最樂”的匾額高懸在正房門樓上,勸誡子孫不能只顧著一己之私,要積德行善,心懷天下。
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釋義:減少個人私慾,以恢復人之本性,順應自然天理;積蓄修養道德,這樣才能符合禮樂法度、社會規範。
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釋義:只有做到真正的無私才可以秉公辦事,只有秉公辦事才能有大作為。
喬家為幫助鄉鄰,常年把三頭牛拴在門外,誰家要用就牽去,傍晚再送還。鄉鄰如有病無錢求醫,家境困難過不了年的,只要找到喬家門前,都可以得到救濟。
光緒三年,山西遭遇大旱,喬致庸開倉賑濟,在喬家堡村大街上搭設粥棚,施捨災民,儘管開銷很大,卻從不吝嗇。
對於國家大業,喬家也十分支援。左宗棠任陝甘寧總督兼新疆督辦時,他所需的軍費大都由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恆存取匯兌。
這些善行和大義之為,不僅讓喬家得到人們的廣泛尊重,也使其商號獲得了良好聲譽。
巍峨的大院,精美的建築,是喬家留下的物質遺產,而嚴格的家規、睿智的家訓、垂範的家風,是喬家留下的精神財富,它們和大院一道,歷經歲月的洗禮卻不褪色,穿越百年的時光而更加光芒。
1991年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把這座宅院的紅燈籠掛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窩裡,2006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更是把這座宅院的文化底蘊和背後的晉商喬氏家族展現在世人面前。
01
喬家大院:
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是晉商喬氏家族的祖宅,由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和花園組成,總佔地面積24000餘平方米。其中,在中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儲存完好,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從空中俯視,院落恰似一個“囍”字。
喬家大院全景
整個喬家大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栱飛簷,彩飾金裝,工藝精湛。
樓院雄姿
就拿屋頂來說,可謂高低錯落,變化多端。有雙坡五脊的硬山頂,也有四坡九脊的歇山頂。最有特色的是兩坡相接處砌成曲面的捲棚頂,那優美柔順的弧形,像極了山西人溫情的性格。
此外,一條條通道和臺階,將喬家大院所有平房屋頂連成了一個高懸的空間,在這裡夏天可以納涼,冬日裡可以曬太陽。
喬家大院內形式各異的煙囪
喬家大院的屋頂上建有140多個精雕細琢的煙囪,細看竟沒有一個是重樣的。煙囪的下半部用條磚砌成中空的方鬥形,上半部用磚雕成房屋、門窗、屋頂、飛簷等造型,樣樣俱全,精緻逼真,猶如一座座微型建築矗立在空中。
大院裡精美的磚雕藝術
喬家大院裡的文化遺存也極為豐富。走進大院,滿眼皆是磚雕、木雕、石雕,各種各樣寓意吉祥、教化、希冀的圖案,佈滿門楣、樑柱、護欄、房簷、窗欞、影壁。如象徵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徵家族繁衍的葡萄,象徵大富大貴的牡丹,喜鵲登枝、梅蘭竹菊、麒麟送子、福祿壽三星、和合二仙等藝術設計,不勝列舉。其造型繁複而不雜亂,緊密而不淤塞,生動而不粗俗,典雅而不晦澀,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這些美輪美奐的圖案,巧奪天工的雕刻,將一座青磚灰瓦、高屋厚牆的建築,變成了一座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情趣,充滿生命靈性的院落。
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登上大院的屋頂,俯瞰被太陽餘暉鍍上金色的建築,似乎能看到那些曾經在大院裡生活過的喬家人,一個一個從歷史的深處走來。
02
從窮苦農家到富商巨賈,
200多年的家族傳奇
喬貴發:不憚勞苦 初創家業
喬家大院的喬氏家族原是窮苦農民,發家始祖是喬貴發。喬貴發幼年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乾隆初年,喬貴發為做生意“走西口”,後來和秦姓同鄉在包頭開了一個小字號“廣盛公”,經營草料、糧、油、米、面等商品交易業務。
在發展過程中,有一次,因為喬秦兩人投資失敗,再加上當時生意不景氣,欠下不少債,“廣盛公”一度瀕臨破產。好在“廣盛公”的許多生意夥伴認為喬秦兩人為人處世不錯,講究誠信,不忍看他們破產,便借給“廣盛公”很多銀兩,以度過危機,並相約三年後再來收欠賬。三年後,“廣盛公”得以起死回生,不但還清欠款,生意更加興隆。
由此,喬貴發立下家規,要“慎待相與”(相與,山西方言,指生意夥伴)。他告誡家人:一定要謹慎考察生意夥伴的人品信譽,不本分老實的人,就是利潤再大,也不與之交往;一旦認準結交了,在對方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要竭力相助,即使明知無利可圖,也不絕交。
德興堂
後來秦姓同鄉撤出了股份,“廣盛公”改組為“復盛公”,喬家開始獨資經營商號,在包頭地區發展迅速,財力日漸雄厚。喬貴發發達以後,給三個兒子都蓋了房,並起了堂號。老大的宅院叫“德興堂”,老二的宅院叫“寧守堂”,老三的宅院叫“在中堂”。更重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24字的“六不準”家規:不準納妾;不準賭博;不準嫖娼;不準吸毒;不準虐僕;不準酗酒。
為什麼立這個家規?因為喬貴發親眼看到跟自己一起“走西口”的創業合夥人秦氏家族因為家風不正,有了錢吃喝嫖賭,抽大煙,錢花光了,就把商行的股份折價給喬貴發,結果從富人很快又變成了窮人。
喬致庸:從一介儒生到晉商翹楚
喬貴發之後,喬氏家族的產業由喬貴發的孫子喬致庸接手,他也是喬氏家族中經商成就最大的人。
喬致庸早年飽讀詩書,立志仕途,但兄長早亡,不得已挑起家業重擔。因儒學功底深厚,治商有方,秉持“首重信,次重義,三為利”的原則,以“戒懶、戒驕、戒貪”的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商業版圖。在他執掌家務時期,喬氏家族事業日益興盛,其下屬復字號稱雄包頭,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
在經營商業的同時,喬致庸還涉足金融業。當時商路上土匪和亂軍縱橫,商人攜帶大量銀兩非常危險,很不方便。而票號兌換的匯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沒有密記也不可能在票號中兌換到銀子。喬致庸敏銳地把握到這種商業需求,利用喬家的資本一口氣開了“大德通”和“大德恆”兩個票號,經營存匯款和匯兌業務。
因為喬家誠信經營,先義後利,管理規範,喬家票號發展很快,到極盛時期,“大德通”和“大德恆”一度成為全國影響最大的兩大票號,幾乎遍佈全國各大商埠碼頭。以“大德通”票號為例,它總號設在祁縣城內小東街路北,在北京、天津、張家口、瀋陽、營口、歸化、包頭、濟南、西安、上海、漢口、開封、常德、重慶、蘇州等地設有分號二十處,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時資本增至35萬兩,架本(資本加存款)達七八百萬兩,營業額達一千萬兩以上。隨著商業和金融業的成功,喬致庸一躍成為晉商翹楚,喬家也躋身於全省富戶前列。
03
以儒治家,
信義家風流芳後世
喬致庸以儒興商,更以儒治家。在有條不紊地經營著“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貿易時,喬致庸始終秉持24字的“六不準”家規,嚴格約束家人,並擇儒家名言佳句,題寫成匾額、楹聯,或懸掛或雕刻在喬家大院的各院各房各處。又將廣為流傳的“朱子家訓”、“古人修身格言”等刻在堂屋、門廳和內室的牆上,讓子孫們迎面朗讀,低首默誦,心心念念做人做事的準則,喬家也由此形成了流芳百年的家風。
和睦融洽,幾十口人一起生活幾乎從不爭吵
喬家大院楹聯摘選:
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釋義:子孫賢能,家族就會繁盛壯大;兄弟和睦,家庭就會富貴利達。
寬宏坦蕩福臻家常裕,溫厚和平榮久後必昌。
釋義:心地寬宏坦蕩,福至運達,家族時常富裕;性情溫厚平和,榮耀久長,後輩必定昌盛。
喬致庸的堂號“在中堂”和他的名字一樣,取“中庸”、“執兩用中”之意。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喬家以此為基,形成了“和為貴”的家風,講究和諧、平衡、圓融、穩健、包容、不走極端、不行偏激、和而不同。
喬家是大家族,一個堂就是一支,幾十個堂在一起生活,幾乎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妯娌交惡、婆媳不和、子嗣相爭的事。家大業大人口多,哪能事事無縫隙?件件都公平?一個字“和”,不計較,不攀比,不爭鬥,大度包容,所以家庭和睦,氏族興旺。
李鴻章對喬家“和為貴”的家風十分欣賞,賜予喬家這樣一幅楹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喬家一樣“子孫賢、兄弟睦”。
為守“信義”,不惜賠上全部身家
喬家大院匾額與楹聯摘選:
懋德務實
釋義:在實幹中勤勉努力,成就美好德行。
經濟會通守紀律,言詞安定去雕鐫。
釋義:經營事業、與人商業來往,需要遵守社會道德法紀,行為誠信規範;言詞要使人安定,就應去除雕琢修飾,說話真誠實在。
喬致庸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事首要的是以“信”為重,以信譽得人;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該得一分得一分,不賺昧心錢;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擺在首位。
喬家大院花園
俗話說:“只要貨贏人,不怕客不來。”喬家一向以物美價廉吸引顧客,以講究信用立穩腳跟。喬家經營的商行,有人在油裡摻了假,二話不說,全倒了。這個行當有句話叫“緊提酒,慢打油,銀元票子櫃裡流”,什麼意思?酒提快了,裝不滿,商家佔便宜;油黏稠,提快了就打得多,商家吃虧。喬家從不在這些蠅頭小利上做文章,反而把16兩秤加到17兩,讓利給顧客。薄利行銷天下,贏得信譽,做大了生意,這就是“以義取利”。
喬致庸的孫子喬映霞當家時,遇上軍閥混戰,晉鈔貶值,和銀元兌換比例是20比1,這一下老百姓損失很大,但是喬家堅守誠信,動用家族的全部積蓄,仍給存款戶一元晉鈔兌換一元銀元。足見他們重視誠信的程度:寧可少賺錢,不能失信;寧可不賺錢,不能失信;寧可賠錢,也不能失信。
極為重視讀書,培養子弟高雅興趣愛好
喬家大院楹聯摘選: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釋義:讀書即使沒有成名,也會有高雅的談吐和品德;行善積德不求回報,自然心安理得夢香。
詩書於我為麴櫱,嗜好與俗殊酸鹹。
釋義:詩書對我而言就像釀製好的美酒,給人予享受;要有與俗世眾人不同的愛好,培養高雅的樂趣。
喬家設私塾,讓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論親疏,一律上學讀書。喬家對任教的老師十分敬重,每位老師都配書童伺候,伙食與主人相同,還讓老師坐上席。老師回家,主人們要送到大門外,等老師上車以後才能返回。喬家求知若渴、禮賢下士的家風讓這些飽學之士深為感動,不遺餘力地傳授知識給學生,使喬家子弟學到文化,學會以詩書修人品,以學問養心性,培養出一批知書達理、深明大義之人,保證了家族家業後繼有人。
“嗜好與俗殊酸鹹”,喬家在培育子弟心性上也很有特點。據喬氏家族“在中堂”後代喬守瑋介紹,為避免子弟玩物喪志,喬家歷代都不設戲臺,嚴禁在家唱戲。
為善最樂,做好事善事從不吝嗇
喬家大院“在中堂”大門
喬致庸將“為善最樂”的匾額高懸在正房門樓上,勸誡子孫不能只顧著一己之私,要積德行善,心懷天下。
喬家大院楹聯摘選:
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釋義:減少個人私慾,以恢復人之本性,順應自然天理;積蓄修養道德,這樣才能符合禮樂法度、社會規範。
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釋義:只有做到真正的無私才可以秉公辦事,只有秉公辦事才能有大作為。
喬家為幫助鄉鄰,常年把三頭牛拴在門外,誰家要用就牽去,傍晚再送還。鄉鄰如有病無錢求醫,家境困難過不了年的,只要找到喬家門前,都可以得到救濟。
光緒三年,山西遭遇大旱,喬致庸開倉賑濟,在喬家堡村大街上搭設粥棚,施捨災民,儘管開銷很大,卻從不吝嗇。
對於國家大業,喬家也十分支援。左宗棠任陝甘寧總督兼新疆督辦時,他所需的軍費大都由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恆存取匯兌。
這些善行和大義之為,不僅讓喬家得到人們的廣泛尊重,也使其商號獲得了良好聲譽。
巍峨的大院,精美的建築,是喬家留下的物質遺產,而嚴格的家規、睿智的家訓、垂範的家風,是喬家留下的精神財富,它們和大院一道,歷經歲月的洗禮卻不褪色,穿越百年的時光而更加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