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以後,領土範圍很快達到東北的邊疆地區,並設立都司,衛,所,對這些地方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明初,太祖就曾派人招撫遼陽行省等地的居民。洪武四年(1371),設定遼東衛及遼東衛指揮使司。洪武八年,改稱遼東都指揮使司。成祖即位以後,進一步加強對東北的行政管理。從永樂二年(1404)設定奴爾幹衛開始到永樂七年,共設定了一百三十二個衛,所。尤其是在永樂七年設定的奴爾幹都指揮使司,任命康旺為都指揮同知,使領土管轄範圍達到西起鄂嫩河,北抵外興安嶺,東至庫頁島,南瀕日本海的廣大地區,下屬一百八十四個衛,二十多個所。奴爾幹都指揮使司即奴爾幹都司是直接隸屬明朝廷從內地委派官員擔任,領取較高的俸祿並每年前往京城,得到很多賞賜。都司以下各衛所也是軍政合一的地方政權機關,大小官員也由朝廷直接任命。明朝廷還在奴爾幹都司駐紮軍隊,駐軍最多時達到三千人,戍守期為兩年,而且是聽從朝廷的直接調遣。按照規定,奴爾幹都司各衛所的居民都要向朝廷繳納貢物,各衛所還要按期朝貢。除了委派官員對奴爾乾地區進行管理以外,朝廷還經常派大臣前去巡視。都指揮同知康旺在奴爾幹都司的治所特林附近建立了一座供奉觀音菩薩的永寧寺,並鐫刻了《敕修永寧寺記》碑石與《重修永寧寺記》碑石。這兩塊碑是用漢,蒙,藏,女真四種文字書寫的,詳細地記載了朝廷設定奴爾幹都司的經過以及派人巡撫的情況,充分證明了明朝對奴爾乾地區所進行的有效管理,也說明了奴爾乾地區各民族間有著良好的交流和融合。
明朝建立以後,領土範圍很快達到東北的邊疆地區,並設立都司,衛,所,對這些地方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明初,太祖就曾派人招撫遼陽行省等地的居民。洪武四年(1371),設定遼東衛及遼東衛指揮使司。洪武八年,改稱遼東都指揮使司。成祖即位以後,進一步加強對東北的行政管理。從永樂二年(1404)設定奴爾幹衛開始到永樂七年,共設定了一百三十二個衛,所。尤其是在永樂七年設定的奴爾幹都指揮使司,任命康旺為都指揮同知,使領土管轄範圍達到西起鄂嫩河,北抵外興安嶺,東至庫頁島,南瀕日本海的廣大地區,下屬一百八十四個衛,二十多個所。奴爾幹都指揮使司即奴爾幹都司是直接隸屬明朝廷從內地委派官員擔任,領取較高的俸祿並每年前往京城,得到很多賞賜。都司以下各衛所也是軍政合一的地方政權機關,大小官員也由朝廷直接任命。明朝廷還在奴爾幹都司駐紮軍隊,駐軍最多時達到三千人,戍守期為兩年,而且是聽從朝廷的直接調遣。按照規定,奴爾幹都司各衛所的居民都要向朝廷繳納貢物,各衛所還要按期朝貢。除了委派官員對奴爾乾地區進行管理以外,朝廷還經常派大臣前去巡視。都指揮同知康旺在奴爾幹都司的治所特林附近建立了一座供奉觀音菩薩的永寧寺,並鐫刻了《敕修永寧寺記》碑石與《重修永寧寺記》碑石。這兩塊碑是用漢,蒙,藏,女真四種文字書寫的,詳細地記載了朝廷設定奴爾幹都司的經過以及派人巡撫的情況,充分證明了明朝對奴爾乾地區所進行的有效管理,也說明了奴爾乾地區各民族間有著良好的交流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