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陽黃HZC
-
2 # cnog程
武松是在喝醉了情況下打死了老虎,你不打死老虎它就會要武松命,如果沒喝酒他也不會上景陽崗去打虎。李逵是他母親被老虎吃了帶著怒火報仇打專門殺虎,所以就不一樣了!
-
3 # 嘻嘻輕鬆搞笑君MVP
李逵打虎與武松打虎是因為故事情節有很大不同。
武松打的虎是官府及眾人合力要殺的大蟲卻沒殺死,而武松喝酒大醉後用拳打死老虎,為當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這樣社會眾人當然會傳贊並稱頌。
李逵是接母親上梁山享福,因為李逵的粗心,母親不但沒享福,還被老虎吃了,在這情況下李逵才連殺四虎。李逵辦事太粗害了母親,所以沒有人掛嘴上稱頌。
武松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主要講述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上了景陽岡,用拳打死了老虎,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李逵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第四十二回《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主要講述李逵回家搬母,途中遇李鬼冒名自己剪徑打劫,未殺,給銀十兩。後知受騙,殺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回家見娘,娘雙目失明,李騙娘說做了官,接娘享受。哥哥李達回家,揭穿李逵祕密,並去財主家要領人捉拿李逵。李逵給他留下一錠大銀走了。李達領人亦不去趕。
背娘至沂嶺,給娘取水,娘被虎吃,連殺子母四虎,被眾獵戶迎至曹太公莊上,被李鬼老婆認出,曹太公設計灌醉,報告知府。朱貴朱富救得李逵性命,李逵殺了曹太公、里正及李鬼老婆。
一、目的不同。武松zhidao為民除害,李逵為母報仇。
武松打虎雖然是為了保命求生,但是這件事的客觀後果,是他為地方父老除掉了一害。
李逵打虎是因為老虎吃了他娘,打虎的後果僅僅是滿足個人報仇雪恨。
二、難度不同,武松打虎一波三折,李逵打虎十分順利
武松喝醉了酒上山,赤手空拳捶死了猛虎,一波三折驚心動魄。
李逵先找到虎穴埋伏好,手持利刃,偷襲取巧殺了大老虎,又虐殺了毫無反抗能力的幼虎,十分順利。
沂嶺殺四虎
李逵上梁山後,思母心切,為了讓母親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親上梁山。路遇李鬼扮成“李逵”剪徑,李鬼謊稱家中有九十老母,便被李版逵放走。後來李逵路過李鬼家,發現李鬼不僅所言不實,且企圖害他,便將他殺了。
回到家中後,李逵揹著雙目失明的老母親奔梁山而去,途中路過沂嶺時,李逵放下母親去接水。回來後,發現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氣憤之下殺了一窩四隻老虎。
李逵殺權虎之事驚動了周圍一帶,由於李鬼老婆的告發,當地曹太公用計將他捉住。沂水縣知縣派都頭“青眼虎”李雲將他押送到縣裡。李雲在押送李逵的路上,遇到早已得知此事的朱貴、朱富兄弟,被麻翻。李逵因此被放出,李雲、朱富也因此上了梁山。
-
4 # 蟹蟹聊故事
李逵與武松打虎有兩個不同的地方。
首先,二人當時的身份不同。李逵已經是梁山賊寇,是官府懸賞捉拿的人。他回老家接住老孃,本來是要去梁山上享福。因為怕被人認出來,所以有意撿深山裡的小路走,而深山裡常有老虎出沒,當李逵為老孃找水喝的時候,老孃被虎吃了。李逵大怒,殺了一窩老虎。
武松打的老虎,凶猛無比,已傷多人性命,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古今罕見,不僅救了自己,也為民除了一害,被人稱為打虎英雄,實至名歸。
-
5 # 叮噹養生大健康
武松和李逵都打死過老虎,但兩人打虎的情況和境遇完全不相同。
武松打虎前,在景陽岡下小酒鋪喝了十八碗酒,而後暈暈乎乎地上了山。店家的酒號稱是三碗不過崗,結果武松喝了十八碗,還能走。從這一點,武松就先聲奪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而後,武松又不聽勸,執意過景陽岡。這時,大多數人估計已經把武松當死人來看了。
武松上山,果然遇見一個吊睛白額大蟲。武松身邊沒帶什麼武器,走路都不太利索,但他卻一點也不怯場,赤膊與猛虎戰成一團。
從書中的描述來看,武松與猛虎赤膊大戰的場面,異常精彩,看得人熱血沸騰。面對這樣的武松,誰不低頭大喊一聲:英雄啊。
次日,大家都以為武松肯定被猛虎吃了。誰知,死的竟是老虎,這樣的轉折誰不吃驚?
況且,這老虎看起來已經在山頭吃了不少人,武松打死它,就是為民除害。所以,大家更加崇拜武松了,個勁兒地傳唱武松的英雄事蹟。就這樣,打虎英雄誕生了!
反觀李逵呢,他打虎就是個悲劇。
李逵本來是要揹著老孃上山,半道上他把老孃放在廟裡,去找水喝了。回來的時候,李逵發現老孃被老虎吃了。
李逵悲憤交加,抄起朴刀,就將母虎和兩隻幼虎都殺了。隨後,公虎回來,李逵又把公虎殺了洩恨。
-
6 # 知足Content46
《水滸傳》該劇講述的是宋朝時期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官府腐敗、貪官汙吏陷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許多正直善良的人被官府逼得無路可走,被迫奮起反抗,最終108條好漢聚義,但隨後宋江對朝廷的投降使得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最後走向失敗的故事。
老虎被打死了這件事,可在陽谷縣傳開了,武松為陽谷縣的老百姓除了一害,陽谷縣衙也招武松為縣衙的步兵都頭作為獎力。
水滸傳有兩段打虎的故事,另一段就是李逵打虎為母報仇,話說李逵在上梁山後思母心切,為了讓母親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親上梁山,回到家中後,李逵揹著雙目失明的老母親奔梁山而去,途中路過沂嶺時,李逵放下母親去接水。回來後,發現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氣憤之下殺了一窩四隻老虎。
李逵殺了一窩老虎,可他上了梁山就算是匪了,殺了一窩老虎也不敢生張,再說他殺的老虎是為了母親報仇,涉及的面比較窄,沒有社會輿論,所以說他殺了四隻老虎和武松殺了一隻老虎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
7 # 送你小花
首先是性格和定位,武松定位為性格無畏的英雄本身武力值也是超高,武松做的事多是行俠仗義,為別人付出多些。李逵則是真正的土匪在多次攻打州城之後屠殺百姓,而且把殺人當成遊戲,及時宋江等人多次提醒他他還是沒有改。
-
8 # 老夫常談
為什麼同樣是打虎,武松和李逵的際遇確那麼懸殊?武松在清河縣因打人誤認打死人後逃到柴進莊避禍一年多,後因聽說被打傷人沒事,當然官府也沒追捕武松。武松回清河縣途中經過陽谷縣景陽崗時,因喝酒過多且天已黑,就睡在一大石板上休息,實際景陽崗已有虎患武松不聽勸阻上景陽崗,遇老虎襲擊,武松臨危不懼奮力將老虎打死。遇打虎獵戶報之里正,將武松和死虎送到陽谷縣衙,這下成了英雄,縣令見武松高大英勇,就拜武松為縣衙都頭。而李逵因去接老母途中遇假李逵搶劫,將李鬼殺死,李鬼女人跑脫。李逵回家將老母接回途中,因找水丟下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氣惱之下奮力殺死大小四條老虎。本來李逵殺了老虎是好事也是英雄壯舉。但李逵又是朝廷追捕的鬧江州上梁山賊寇,恰好被李鬼婦人認出,報告了里正,里正以慶賀李逵殺虎為名,殷勤招待將李逵灌醉,捆綁了後縣衙派都頭李雲帶兵來押回縣衙,幸被朱貴朱富兄弟設計才救了性命。武松和李逵都打虎、殺虎,都是為地方除害,但為啥際遇如此懸殊?就因為武松是正常之人,不是官府追捕的罪犯,因打虎壯舉受到陽谷縣令償識拜為都頭。而李逵是犯下逆天大案的朝廷追捕罪犯,雖然殺了虎,仍然是朝廷要抓捕的罪犯,所以武松和李逵的不同身分,就決定了不一樣的懸殊際遇。
-
9 # 桃花裡的小蠻腰
關注
提起《水滸傳》中的打虎英雄,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武松打虎”,不管是小學的課本還是之後對於《水滸傳》的撰讀,對於武松這樣一個打虎英雄的認證是貨真價實的。
武松打虎
而說到“李逵打虎”,除了那些熟讀《水滸》的人,我想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是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回事兒,印象裡“打虎”是武松的專利,可沒曾想還有李逵這麼一個人,難不成他和武松一樣,也是“打虎英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不能做否定的觀點,畢竟打虎不是誰人都能夠做的事情。
李逵殺虎
那麼,既然都是“打虎”,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首先,要說的就是兩人不同的性格,說起武松,其人非常豪爽,但是卻相當的逞強好勝,儘管如此其做事從不缺乏謹慎和機智,而李逵則大大不同,其人不僅大膽且粗魯至極,就是一個大老粗,但是說起孝順,這也是不得不值得表揚的。
武松
其二,是關於老虎的情況不同,武松,我們眾所周知,其是在探望兄長的途中遇到老虎,赤手空拳為周圍的老百姓除去這一害物,得到了大家的稱讚,而李逵則是因為母親被老虎吃了,所以用刀把老虎殺了,以此來為母親報仇。
李逵
因此,對於武松打虎,真正的是一戰成名,這個過程中,武松打虎是出於一種壓抑的環境,心裡是有所顧慮的,而李逵則是內心毫無壓力,最終殺掉老虎,為母報仇,孝心感人。
-
10 # 平陽狐狸說水滸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武松和李逵,均在梁山「三十六天罡」之列,一個排名 14 ,一個排名 22。武松勇猛,李逵凶悍,都是梁山的頂級近戰高手,都是比大蟲還要大蟲的存在。二人與老虎的交道,待遇看似不同,作用殊途同歸。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注意動詞,武松是打,李逵是殺,不可混為一談。手段不同,這是二者的主要區別,也就此奠定了二人迥異的江湖地位。作者在回目中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第二十三回寫武松「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第四十三回寫李逵「假李逵剪徑劫單人,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武松打一虎,李逵殺四虎。在手段上,武松更加高明。在數量上,李逵佔據上風。武松喪兄,李逵喪母(潘金蓮 劇照)為什麼說武松和李逵在與老虎的交集之後,其跡遇其實是一樣的?就在於之後二人的家庭關係均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化。
大家清楚,武松打虎之後,做了陽谷縣的都頭,後來發生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故事。武松在世上唯一的親人,其哥哥武大郎被潘金蓮毒死。
李逵本是一片孝心,回家接老孃上山享福,沒想到在半路老孃被老虎吃了。李奎與哥哥已經鬧掰了,老孃是他唯一的親人。
武松和李逵都失去了世上唯一的親人,只剩孤單單赤條條一個。他們並沒有從打虎殺虎中獲得幸福與好處,做英雄是有代價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 劇照)李逵回家接老孃,為了防止後面有人追上,便背起老孃一頭鑽進了林子走小路,沒想到半路老虎吃了老孃,李逵殺了 4 虎,這是不期而遇。
武松在景陽崗打虎之前,已經從店家人的嘴中知道山上有老虎。雖然前期不信。但到了山上他也知道確實有虎。
此時他可以選擇回去,武松沒有。憑藉其自身的能力,驚人的膽氣以及不服輸的性格,決然上崗。可謂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真正典範。這份膽氣著實讓人佩服。
虎患無窮,苛政猛於虎據史料記載,在宋朝確實有有關虎患的記載,主要集中在江淮流域和四川等地。由於當時的人力及技術條件的限制,老虎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無法戰勝的凶猛存在。
在水滸傳中,施耐庵多次寫到英雄打虎的故事,一方面體現梁山好漢的本領高強,為民除害。另一方面就虎患頻發來諷刺當時朝政的昏暗與苛暴。武松打虎李逵殺火與宋江起義方臘反宋,從一小一大兩個角度,揭示當時社會矛盾的尖銳以及百姓反抗的勇氣,能力和決心。
-
11 # 勤勞的軍建
《水滸傳》中,為什麼同是打虎,武松和李逵的際遇卻那麼懸殊?武松和李逵都是梁山好漢,性格各異、武藝超群。並且他們倆還都是作者施耐庵、羅貫中筆下常提名的水滸重要人物。
題主所提問的兩人同是打虎,際遇為什麼那麼懸殊?我認為有以下原因使他們際遇懸殊。一是武松上景陽岡上醉拳打虎,並且幾拳把虎打死。因這隻虎不尋常,據書上記載吃了無數的過路人,使方圓十幾裡的村民談虎色變,嚇的誰也不敢路過景陽岡,鬧的整個縣城人心惶惶,知縣衙門也無奈何此事。所以武松打死虎,等手為民除害,受到崇高待遇,並且成為縣衙門武都頭。
二是李逵在回家接母親上梁山時,路途為了給其母找水喝,母親不幸被老虎傷害致死,他為了給其母報仇雪恨,找到虎穴把老虎一窩端。也算是個英雄。只不過是為其母親報仇而打虎,所以聲威也有侷限。
綜合上述是他倆同樣是打虎,但際遇不一樣的因素,網友通過分析不難看出武松打虎是為全縣人民除害,而李逵打虎是為其母報仇雪恨。所以他們同樣是打虎,但際遇不一樣,有懸殊之差。
-
12 # 使用者李森
《水滸傳》武松,李逵同樣打虎,為什麼際遇不同呢?
我認為,首先二人打的虎性質不同,武松打的虎有公憤。打死它是為民除害,李逵打的虎是在人煙罕見的深山老林中,老虎民恨不大。老虎吃了李逵母親也屬偶然。李逵殺虎報仇無可挑剔,但兩者社會效應明顯不同。
其二,武松打死了老虎,更顯武松英雄本色,有轟動效應。李逵打死四虎,卻無人知曉。
武松在井陽崗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己經大醉,店家再三提醒武松崗上有虎,天晚不要過崗。武松道“你休說這般鳥話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進來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鳥做聲!便真有虎,老爺也不怕!”武松提著哨棒自往崗上走去,看到陽谷縣告示才知道崗上真有老虎,想回酒店又怕人家笑話不是好漢,難以轉去。想了想:“怕什麼鳥,且只顧上去,看怎地!”這才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打虎成為家喻戶曉的美談。
其三,武松與李逵身份不同,武松雖有打人前科,但還是良民。李逵己是梁山強盜,同樣打虎,待遇肯定不同。
綜上,武松、李逵都打死了老虎,由於二人所處身份地位不同,環境不同,所引起的社會氛圍不同,所以二者際遇必然十分懸殊。
-
13 # 戴草帽的小老鼠
雖說都有打虎經歷,但無論是在小說裡還是群眾口碑中,武松和李逵在際遇上的差別卻是很明顯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有幾點:
武松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李逵路見不平殺個痛快。聽說了施恩的遭遇,武松二話不說幫助解決了蔣門神。儘管有人說武松這是幫人“黑吃黑”,但至少武松當時並不知道施恩底細。如果說打蔣門神分數還夠不上路見不平,那麼蜈蚣嶺上主動除掉調戲良家婦女的王道士,這應該算了吧;反觀李逵,拍胸脯答應幫人捉鬼,結果說也不說一聲,自作主張把人家女兒給剁了。劫法場救宋江和攻打北京城救盧俊義,李逵官兵沒得殺,就拿老百姓開刀。這種人路見不平了一般不會有心幫,他圖的是殺人痛快。
再一個,武松為人謙謙君子,尊重他人;李逵壓根不知道什麼叫尊重。在陽谷縣當差,武松對上級同事和街坊鄰居,無不是謙謙有禮,客客氣氣。正因為如此,武松不但在查案時得到了同事和鄉親們的全力幫忙,而且殺人犯事後,也得到縣令的同情;李逵見誰都是沒大沒小。比如他第一次見到宋江就沒大沒小的,甚至還借大哥的銀子去賭錢。平日裡,嗓門最大的是他,不怕得罪人的是他,生怕別人不知道有個李逵。想想,日常在公交車等公共場合裡遇到的那種如入無人之境、大聲宣傳的人,有可能就是李逵轉世。
首先,武松面對的老虎是突然出現,打了武松一個措手不及。老虎跳出,一開始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應付的情況下,武松還能逐漸把角色由被動轉為主動,這是很不容易的,換是別人估計早被老虎吃掉了。李逵殺虎則是人的主動攻擊。李逵帶著復仇殺老虎的目的一路主動尋找,先是噗噗解決兩隻小老虎,然後從後面偷襲了母老虎。從外趕回的公老虎撲上來時,李逵也是不慌不忙,拿著刀頂住了公虎下巴。整個過程,李逵都是有充分準備的。
其次,武松是徒手打虎。雖然武松隨身帶著棍棒,但很快就打在樹枝上折了。下來大部分的時間裡,武松來回躲閃之後,純粹靠手腳與老虎搏鬥。這種情況下居然能把老虎給打死了,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李逵從頭到尾一直有武器,而且是對付野獸很有效果的朴刀和腰刀。更別說一直沒用上的雙板斧。有各種能見血的武器在,李逵難度上比武松小了很多。
再次,武松打虎的過程異常艱苦。老虎也會躲閃騰挪,武松來來回回周旋很久才制服之。先是躲避,慌亂中沒了武器,然後一陣子的摸爬滾打,還沒碰到老虎毫毛之前力氣已經耗損一大半。最後制服老虎了,武松感覺畢生的力氣都用完了;李逵因為有思想準備和各種見血武器在,殺虎過程乾脆利索,沒有像武松那樣透支多少體力。
歷史上的武松是杭州府的一名都頭,這點和《水滸傳》裡武松陽谷縣的經歷一樣。據記載,武松最早從北方流落到杭州賣藝,後來被杭州知府看上並任之為都頭。再後來,蔡京兒子蔡鋆接任杭州知府,杭州人民就開始倒黴了。由於新知府橫徵暴斂,欺壓百姓,人稱之為“蔡虎”,武松實在看不下去,頂著以下犯上的帽子除掉了這隻“虎”。武松也因此被捉,最後在獄中受盡折磨後死去。
歷史上的李逵則是一個反派。據說宋朝時,密州發生叛亂,由於宋軍當時面對的主要敵人是金兵,無暇平定叛亂。於是,這夥叛軍成了夾在宋金之間的地方割據勢力,李逵也經過內訌成了這支勢力的頭頭。後來,宋軍在密州附近兵敗,牆頭草的李逵順勢投靠了金軍,成為當時人人痛罵的賣國賊。或許因為這事,施耐庵才有意把李逵刻畫成一個令人討厭的人物吧。
-
14 # 俚言雜談
這其實很好解釋,因為先入為主。歷來,聚光燈的光柱,都是打在率先榮獲冠軍的人的身上。比如,容國團是中國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那麼,第二個冠軍是誰呢?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吧?
同樣是打虎,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在時間順序上有先來後到之別。武松打虎在先,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李逵打虎在後,第四十二回《假李逵剪徑劫單身,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同樣是打虎,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在具體情節上有高下之分。武松景陽岡打虎,為民除害,沒有什麼瑕疵;黑旋風李逵打虎,為報母仇,但是,一口氣殺了老虎一家老小四口,未免殘忍了些吧?
同樣是打虎英雄,比較武松與李逵的個人形象,前者也明顯佔優。武松是俠義好漢,李逵是江湖莽夫;武松魁梧英俊,李逵五大三粗。要你選你喜歡的,你會選誰呢?
武松與李逵,不約而同地打虎,劇情是有些雷同的。這也反映出《水滸傳》這本古典章回小說的毛病。要知道,本是江湖藝人說書的指令碼,興之所至,痛快淋漓就好,稍有一點點前後雷同,是不當緊的事情。
其實,這是民間口頭文學的通病或者慣例。君不知,在古希臘《荷馬史詩》當中,許多常用的讚美英雄的詩句和套路,也是反覆多次使用的。因為,《荷馬史詩》也是流浪古希臘各地的民間藝人荷馬說書時用的。可見,西方的古老的史詩與東方的民間傳奇故事,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麼,武松打獨虎,李逵殺群狼,這樣安排可好?好是好,只是覺得,有點委屈李逵了。恨只恨,那時的梁山附近,沒有威猛的獅子出沒呀。
凡事總得分個主次。所以,把打虎英雄的桂冠,戴在武松一人的頭上,沒毛病。
-
15 # 春城草木生
《水滸傳》中,對武松和李逵的描寫是不同的。雖然都是梁山好漢,又在『三十六天罡』中,但是兩者的做事風格和性格是不同的。 武松的生材魁梧,形象高大,性格沉穩,是俠義好漢,雖然也是打人出逃,但並沒有傷及生命,官府也沒有再追究;李逵的形象不佳,名聲也不如武松,屬於江湖盜賊一類,是老百姓不喜歡的那種,喜好喝酒,酒後容易惹事,性格魯莽,屬一介莽夫,是不值得提倡的那種。
-
16 # 老崔65347117
如果李逵是在鬧江州之前殺了四虎,他的境遇不會比武松差。轎子花紅都預備好了,無奈他碰到了假李逵,漏了餡的李逵犯的罪比立的功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當然比不了認為屁股上有屎其實沒有的武松了!
-
17 # 金昭水秀
這就不明白了?當時景陽岡上虎患陽谷縣的一項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是熱點也是難點問題。除掉虎患是縣太爺的一項民生工程。武松打虎,且不說為縣太爺解決一大問題,光是當地群眾看來也是一件除暴安良的大功。而且當時的武松沒有政治汙點。
李逵殺虎,地點在深山老林裡,那裡的老虎並未妨礙過誰。跑到自然保護區裡獵殺保護動物不說,光是身為梁山草寇已經是殺頭的大罪了。這個時候還想要啥待遇?
回覆列表
《水滸傳》中,武松的打虎與李逵的打虎,兩者相比,其際遇懸殊,差別很大:武松獲得的榮譽很高,而李逵獲得的榮譽卻是一般般。
首先,武松打虎是為民眾除害,名聲流傳很廣,深受民眾的擁戴並得到了梁山水泊的首領晁蓋、宋江等人的讚譽。而李達打虎,則是因為母親遭遇虎害,才去殺虎復仇,民眾對此事並不知曉,流傳也不廣,因而獲得的榮譽不是很高。
其次,《水滸傳》的作者在書中,對武松這個人物的描寫、刻畫的篇幅,比描寫李達的篇幅多得多。兩個角色輕重不一,其際遇也就理所當然懸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