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域雲霞

    虛無主義是受西方的文化侵略而產生的。古典主義是正本清源,歷史主義鞏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最大的危害是歷史虛無主義,它割裂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動脈血管,讓下一代迷失方向,趨於極端的功利主義。

    古典主義被虛無主義嘲笑打壓,歷史主義被虛無主義玩弄排斥。當下,我們要去除虛無主義,對西方文化有辨別的吸收,實行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學習習近平主席對中華文化的指示精神,從下一代開始注重古典文化的學習,對中國歷史的繼承發展,讓祖國幾千年形成的對人類有極大貢獻的文化,惠及世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古典主義,歷史主義和社會主義緊密聯絡,走正“三關”,世界正擁抱著我們中華民族,虛無主義趕緊進入馬裡亞納海溝,回到它的原產地,自我消受吧,中華民族是一個久經風雨的民族!

  • 2 # 2011迪拜

    普遍主義:是指無論好壞全盤接收,

    慮無主義:是指不分好壞全盤否定,

    歷史主義:是指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分析,去其糟粕,吸收其精華。

    歷史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思想發展觀,也是我們要學習和借鑑的。

  • 3 # 威士們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華人面臨世界動盪不安的局勢,都會思考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我們該如何應對?

    以下我將從歷史主義、虛無主義、普遍主義三個視角談談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歷史主義以描述---科學實際如何進行、科學家如何做---為目的。在人類學上,“歷史主義”指人類或生物會適應當地的環境而作出發展。它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後逐漸流行。在許多問題上,它都與邏輯經驗主義背道而馳。

    馬克思主義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歷史唯物主義學說代表。

    虛無主義作為哲學的表現為懷疑主義的極致形式。它否認歷史的規律性,承認支流而否定主流,透過個別現象而否認本質,孤立地分析歷史中的階段錯誤而否定整體過程。

    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F.H.雅各比在《給費希特的信》中首先使用,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F.尼采把否定歷史傳統和道德原則的現象稱之為虛無主義。

    民族虛無主義無視民族特點,抹煞民族差別,否定民族文化傳統和歷史遺產,甚至認為“民族”是虛構的概念,根本否認民族的存在。

    普遍主義是美國社會學家默頓提出來的。他認為構成科學共同體社會結構的規範標準具有普遍性、共有性、無私利性和有條理的懷疑性。

    在這裡,“普遍性”具有兩個含義:一是對科學成果的評價標準的依據是實證與邏輯;二是實證加邏輯是檢驗科學成果的標準。標準是客觀的而非主觀的,不依賴科學家個體的而獨立存在,在這個標準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普遍主義表現在是關於真相的斷言,要與觀察和以前被證實的知識相一致。這個標準不依賴於提出這些主張的人的個人或社會屬性而獨立存在。

    普遍主義表現還要求在各種職業上對有才能的人開放。在實踐中必須要有民主精神作為主導性的指導原則,民主化意味著逐步消除對得到社會重視的能力發揮和發展的限制。

    普遍主義最根本一點就是主張這個世界有普遍性事物,且先於和高於特殊性事物。它並不否定特殊事物,但是,相對於普遍性而言,一切特殊性都是相對的,都可以歸類到普遍性之下,且只有歸到普遍性之下才可獲得理解。

    普遍性不是從特殊性抽象或歸納出來的,相反,一切特殊性都是在普遍性裡才能顯明其特殊性,才有比較與差異。

    普遍主義誇大追求普遍知識的方法和態度、並把它擴大到普遍知識以外的一切領域。然而這種知識是有侷限的知識,因而就產生了普遍主義問題。

    普遍主義問題是目前反思和批判西方傳統哲學的重要議題和靶子。

    掙脫普遍主義的束縛是解放思想、走向生命自覺的要求。在西方傳統哲學的框架內批評普遍主義容易陷入相對主義甚至虛無主義。

    站在普遍主義和相對主義對峙之外的中國傳統哲學為克服普遍主義提供了可能的樣本,也展示了一種與西方不同的從事哲學的途徑: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文化的深度融合。

    中國文化的“復興”,必定是一種普遍主義理念與普遍主義精神在中國的復興,而這在根本上只有透過與其他本原文化的相遇、會通才是可能的。

    先秦諸子學說的出現,特別是孔子仁學的確立,把中國文化與歷史帶進了對普遍性原則和普遍主義理念的自覺與承擔。

    任何把中國文化特殊主義化都是對中國文化的貶低,任何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性為理由拒絕普遍原則或拒絕與其他文化進行對話,都是基於對中國文化精神的誤解。

    同時,我們應該清晰的認識到:中國文化在當代受到了虛無主義、技術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威脅。

    虛無主義的文化威脅。

    虛無主義主要否認人生和世界意義,也就是基礎、目的和價值等。在當代中國文化中,傳統的價值---儒家所主張的價值已經不再具有規定性,它至多隻是一個文化遺產和遺蹟。如何繼承和弘揚已經成為一大亟待解決的難題。

    技術主義的文化威脅。

    當代的各種文化只要它試圖進入市場的話,那麼它們都必須藉助於傳媒技術、資訊科技手段。一種文化產品已經被技術處理過了,而新業態對於這樣一個技術化的文化產品還要進行再度技術處理。

    就技術方面而言,當代文化不同於傳統文化最突出的特徵是它的虛擬化。一個虛擬的文化產品所呈現的特性為:假的如同真的。

    因此人們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裡如同生活在現實世界裡一樣。但這容易混淆現實和虛擬的界限,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的網路依賴症就是如此。它無非表明,人被技術化了,人被技術所製造的虛擬世界所控制了。

    科技倫理現在必須要面臨和回答。

    享樂主義的文化威脅。

    當文化成為產品的時候,它就要提供給人消費。消費就是滿足人的慾望。人有各種慾望,有身體的、社會的、精神的。但身體感官慾望的滿足---享樂成為了消費最直接的形態。

    因此,一些文化產品便直接或間接地將享樂主義作為自己的原則。於是娛樂文化及其一般的文化產業也奉行“娛樂至上,娛樂至死”的口號。

    當代中國文化的建設必須針對上述三種傾向,開闢新的道路。反對虛無主義,讓古今中外的智慧照亮我們的生活世界;反對技術主義,讓技術不要控制萬物和人民;反對享樂主義,讓慾望不要越過其當代歷史所確定的邊界。

    惟有如此,我們才能建設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的新文化。

    這種中國的、現代的新文化便實現了文化自身的本性:陶冶和塑造人性,讓人得到全面自由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參是不是用蜂蜜和人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