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皎兮1

    韓香綢和香雲紗都是工藝較複雜的稠紗質布料,香雲紗可以追溯到民國四年,韓香綢是近幾年才研發並興起的布料。百科上講得很細很明白了。

    韓香綢是什麼?

    韓香綢是鄭州德惠紡織品有限公司於2000年創新研製生產出來的高端面料,稱第一代“韓香綢”,該產品採用工藝雕印而成,具有重磅真絲的手感和垂度,是國內高支,高密,環保面料,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河南省紡織品纖維檢測中心驗證合格,並於2002年註冊了“韓香稠”牌商標。經過多年的不斷完善和努力,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連年攀升,深受廣大商戶的喜愛。

    韓香綢是以棉短絨為原料,與棉纖維混紡,採用絲綢印染工藝製作而成。柔軟舒適度和垂度與真絲非常接近。它色彩豐富,層次過渡自然,色牢度高,不易褪色。它具有良好的吸溼排汗性,耐磨度高,耐酸性強,易清洗,不產生靜電等特點。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是國內高支高密環保面料。韓香綢是夏季服裝面料的首選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韓香綢經過特殊的織造工藝而成,具有柔軟、光滑、清涼、不縮水的特點,是製作夏天服裝的首選面料。2008年韓香綢被河南省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評選為“名優新品”。

    香雲紗是什麼?

    香雲紗又名“響雲紗”,本名莨紗、莨紗綢是莨紗與莨綢的合稱,北京稱為靠紗。是嶺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手工織造和染整製作的植物染色面料,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在織造上,莨紗的特點是以桑蠶土絲為原料,經線以絞紗組織織成帶有幾何形小提花的白胚紗,在織成紗羅組織織物和平紋絲織物後,再用廣東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含有寧膠與單寧酸)多次浸泡、曬塗於練熟的坯綢上,使織物粘聚一層黃棕色的膠狀物質,後用珠江三角洲地區特有的富含多種礦物質的河涌淤泥覆蓋,經反覆多次晾曬、水洗、發酵,加工而成的一種昂貴的紗綢製品。由於穿著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最初叫“響雲紗”,舊時上海人以其香菸的顏色叫香菸紗,後來江浙一帶的人稱香雲紗,廣東人稱莨紗。

    由於它製作工藝獨特,數量稀少,製作時間長,要求的技藝精湛,具有穿著滑爽、涼快、除菌、驅蟲、對面板具有保健作用的特點,因穿著後塗層慢慢脫落露出褐黃色的底色過去被形態的稱為軟黃金,也是目前世界紡織品中純植物與礦物染整的絲綢面料。

    香雲紗的歷史

    民國20年(1931年)廣州市郊大刀山出土一塊晉朝太寧二年(324年)的麻布,是用薯莨染整過的一面紅一面褐的麻織物,說明當時已有較高的染整技術。

    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南海開始織造莨綢(平紋織物經曬莨後形成).

    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番禺市橋鎮開始盛行曬制莨布的手工業生產.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南海西樵民樂儒林村民程家改革標梭平紋機,逐步演變成12片綜小提花機和“啤架機”;清末,又發明了“扯花”機,可織較複雜花紋圖案的品種。每部織機需兩人同時操作,一人在下邊織,一人在花樓上執衢扯花。

    民國4年(1915年),因當時盛行的“莨綢”在穿著上比較悶熱而且當時未有現今的印花工藝使莨綢較為單調,南海西樵民樂儒林村程家的程紹江、程炳全、程澤、程周等4人發明了馬鞍絲織提花絞綜,首創出紐眼通花的紗綢,“香雲紗”俗稱“白坯紗”,經過曬莨後的成品稱“莨紗”這是廣東絲織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的創舉.此後,佛山、廣州、順德相繼開闢了生產“白坯紗”和莨紗的工廠、曬場,使珠江三角洲呈現莨紗生產的欣欣向榮局面.與此同時,南海縣民樂各地絲織生產更是各具特色:如程家織紗,潘家織羅,葆美織綾,雲窖、莘湧織綢,華夏、朗心織縐紗,吉贊織孟買綢等.當地居民絕大多數從事絲織業,務農者不多.儒林村程家全族人600餘人,除一人務農外,其餘均以織造紗綢為生。

    20世紀四、五十年代莨紗流行於嶺南,由於該面料具有涼爽宜人、易洗快乾、色深耐髒、不沾面板、輕薄而不易折皺、柔軟而富有身骨的特點,特別受到沿海地區漁民的青睞。隨著歲月的流逝,各類新型紡織纖維和紡織產品不斷髮展湧現,薯莨紗早已在市場上絕了跡,我們只能偶爾在老電影如《南海潮》、《紅色娘子軍》等老電影中才能看到它的身影:老漁民、南霸天、老四等人都穿過這種外黑內棕,略帶閃光效果的對襟佈扣綢布衫。[6] 現在也有一些電視劇中有類似的衣衫,比如《敵後武工隊》中的大漢奸劉魁勝的衣服,粗一看好像是黑麵棕色裡子,其實那是用兩層不同顏色面料做的仿香雲紗風格的假薯莨衫。

    薯莨紗的生產歷史悠久,南海、順德和番禺是香雲紗主要產地。坊間傳說話在明朝永樂年間其實不實在查閱整個明代織造使都沒有記錄過這個產品,曬莨業應產生在清同光年間當時生產莨綢“平紋織物”薯莨紗應是民國四年1915年7月後開始生產.從那時一直到20世紀初,薯莨紗數百年來一直由民間手工生產,中國第一個工廠化生產薯莨紗的企業是南海西樵人歐濟川創立廣東佛山的公記隆絲織廠前身。從本世紀三十年底開始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薯莨紗都是該廠出口創匯的傳統產品,銷售物件主要是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華僑老使用者。建國後曾根據不同的綢坯分別稱為香雲紗(紗組織),和薯莨綢(平紋組織)。其後由於曬莨所用的綢坯種類不斷髮展,故而統稱為莨紗綢。

    至80年代,廣義而言,莨紗綢的坯源已大大拓寬,電力紡真絲細花綢或其他真絲坯綢都可以用來曬莨,後還有用人絲膠織或印花坯綢來曬莨,唯因這些坯綢原料條份細,組織結構細密,表面光潔,印花坯絲坯被化學原料浸染,使薯莨液汁不易充分滲透和粘附於織物結構內,曬成成品後穿著中易產生脫莨,這是與傳統生產的莨紗不可比擬的。

    2008年,因社會上的炒作將原本的曬莨染整工藝以香雲紗染整技藝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得原來香雲紗是指莨紗變成了所有曬莨的產品都稱之為了香雲紗。

    順德倫教是這個產品染整技藝的傳承地,有500多年曆史傳統的染整技藝,2009年香雲紗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廣東香雲紗文化產業園區”在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正式掛牌,該廠經理梁珠也於同年獲得了香雲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2013年《地理標誌產品香雲紗》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批准釋出。

    ——以上大部分來自百度百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男寶都會提前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