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聽戲的魯小淘
-
2 # 小黑豆
不能說全部戲曲是這樣吧!只能說大多數情況下,會有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不只是戲曲,大多數藝術作品都是要走向一個“大團圓”的結尾。有些俗套卻經久不衰的感動觀眾。
除了藝術加工手法外和考慮到作品本身的邏輯性和矛盾外,更多是滿足“渴望”。
不管現實多麼庸庸碌碌,多麼緊張繁忙。大多數人在心底還是有一個走向自己認為的人生巔峰夢。或者對事情結果的期許本身便是“一家人整整齊齊在一起”“有錢人終成眷屬,白頭偕老”這種美好的願景。
大多數作品會滿足這樣的期待,因為大家看著都會很開心。很完美的一種狀態。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作為我們常說的戲劇形式,也就是戲曲,也是需要有戲劇衝突和高潮的。
要是一味的只敘述悲劇或一味的只講述郎情妾意,那麼觀眾難免會審美疲勞,舞臺藝術最核心的生命是觀眾,觀眾喜歡什麼,就拿什麼給觀眾看。
試想,如果一部戲劇的高潮是大團圓,而之後一味的敘述生活日常,那就會失去大部分觀眾。寫作者應該充分了解觀眾的審美心理,並且在戲劇中製造戲劇衝突的時候刻意描寫悲劇氛圍,才能深深的抓住觀眾的心,從而讓觀眾願意跟著戲劇情節的發展走。
而之所以戲劇的結局往往都是大團圓結局,這也離不開華人的審美趣味,畢竟生活中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太多了,劇作家就是要透過戲劇帶給觀眾不同的體驗,讓觀眾看到美好,從而滿足觀眾的欣賞趣味。如果最後不給觀眾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大家就會覺得,反正戲劇也沒法滿足自己的想象,不看也罷,這樣,也就使戲劇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