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月如歌哪怕五音不全
-
2 # 才高八斗香瓜SG
孩有無伴另說,我說說我的感受,我6o年代生人,母親就生了我們姐弟二人,弟在臨縣工作,很忙駐村下鄉入戶走訪,兩人個月可休4天丶但鄉政府規定這4天不能連休丶每次只能休2二天丶弟啥忙幫不上,我父現8o多歲心臟病高血壓丶肺心病丶腸粘連丶眼看不清丶耳聽不見等等疾病丶母78歲丶腰間盤膨出滑脫丶心臟病丶高血壓等等丶人老了各個器官功能都在做怪丶三天兩頭得去醫院看病丶醫院的高科技讓所有人都領教過了,年輕人都雲裡霧裡樓上樓下丶東區西區跑不應丶更別說七丶八十歲的老年人了,疫情前還稍微方便點,疫情幵始丶老年人都是老人機丶什麼行程碼丶二維碼丶核酸結果,去醫院讓老年忘塵莫及丶所以每次看病都得我帶著去丶說個不好聽的,我還未退休,也有自己的家丶身體也不是很好,我常想如果是有幾個兄弟姐妹該多好啊丶大家輪流誰方便誰有時間就帶父母去看病。
所以我認為能生二胎丶三胎儘量去生
-
3 # 北方飄向南方的蒲公英
看看你身邊的兄弟姐妹就知道伴是啥?長大後成家了還不是各顧各的,如今流動人口很大,說不準都不在一個城市,所以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叫兄弟姐妹幫忙,除非父母的大事可能有個商量的
-
4 # 水晶球小姐姐
生下來沒什麼 好好培養才是
家裡要有一定經濟實力 也得有人手
孩子的媽媽要付出很多
生孩子是私事
跟別人都無關
有生的權利
也有不生的權利
-
5 # 佑佑寶寶212
非常認同這句話,並且已經實踐了,現在二胎已經1歲多了。
當時決定要二胎,就是覺得一個孩子太孤單了,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感覺更願意跟同齡人玩了,所以天天總想著去別人家玩,覺得一個人待著沒意思。
另外大寶性格比較內向,膽小,有時候不敢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也擔心她以後一個人遇到難事處理不好,想著有個伴以後好歹能有人商量,也有一個人可以信任,依靠。
現在生了二寶之後,姐弟兩個感情特別好,姐姐也覺得家裡熱鬧了,自己也說還是有個弟弟好。
-
6 # 成長過程不乏精彩
我覺得有條件的家庭還是可以生二胎的,因為一個小孩太孤獨,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小孩的話,家長都比較寵,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會導致小孩不懂和外界待人接物,不懂自己去交朋友,讓人覺得比較難相處。
我舅舅家就只有一個小孩,從小爺爺奶奶寵得不得了,家庭條件一般,但上小學了吃飯還要哄,去上學還要爺爺奶奶揹著去,他吃的菜是專門為他一個人做的,什麼好吃的就是就給他吃,18歲了都沒進過廚房,生活常識很多都不懂,以至於後來發生過煤氣中毒,父母不在家做飯他就叫外賣。早兩年好不容易結婚了,但一直沒有要小孩,他父母著急也沒用。
我另一個親戚家,兄弟姐妹三人,過年過節請客吃飯都是一起出力幫父母的忙,父母家要做什麼事情,兄弟姐妹三人肯定會出現出錢出力幫忙處理,很溫馨的畫面。
所以我覺得有條件還是生二胎或三胎好。前提得有這個條件,有人幫忙帶孩子,有能力養孩子。
-
7 # 丫丫在四川
我爸媽就生了3個,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我是遠嫁的,父母有什麼事情不能第一時間去幫忙,就靠弟弟和妹妹,幸好妹妹嫁的近,就10多分鐘,弟弟呢,唉!娶了個老婆就是忘了爹孃,我弟以前有事沒有事的時候會問下我們,聊下家常,自從娶了老婆,打電話給我們都要揹著他老婆打,我們打電話給他,還要問下他老婆在不在身邊,不然聽到我們幾個兄弟姐妹有說有笑,過後又和我弟鬧氣,就包括自己家的兄弟,我弟家裡一個男孩,很多人際關係都要走走,家裡的人結婚幫忙去做兄弟,都要被他老婆說,甩臉色,我們現在基本都不敢給他打電話了!房子也是我父母出的首付,每個月還要幫他們分擔一半的房貸,我弟媳婦就在家帶一個孩子,還動不動和我爸媽有矛盾,最重要的是我父母沒有和她們一起住,分開住,我有時候特別無力,因為幫不上什麼忙!我是家裡有什麼事情,我回不去就給錢我妹,讓她去弄,儘量不讓我妹出錢,讓她出力!其實生孩子,生多少,主要是看孩子孝不孝順!當然男人娶了另外一半特別重要,真的會引響三代人
-
8 # 所以盡心盡力就好
資產多少叫有條件呀?我小時候從一窮二白過來的,父母也沒什麼資產,一路走來百分之九十五都靠自己,三十大幾,終於年薪百萬了,也不敢要二胎,不希望孩子走我們的老路,能給孩子留一百萬和留二百萬,孩子要面對的生活壓力是不同的,為什麼不讓孩子過的輕鬆點,生那麼多,沒什麼資產留給他,下一代又是操勞一輩子,生的意義何在
-
9 # sunshine`
首先怎麼理解“什麼是有條件的家庭”
若 個人身體條件良好 物質基礎優秀 教育觀完整 家庭氛圍好 視為有條件的家庭 可以儘量生二胎三胎,孩子教育出來都是相對優秀,不管對於社會還是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棟樑之才。
重點解讀:生孩子在於質,而不在量。
-
10 # 懸崖上的草苗
有條件,當然要生。不說利國利民的大空話,說實在的,在以後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可以分攤養老壓力,滿足天倫之樂。這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錢能解決錢能解決的問題,但不能解決情感需求的現實。比如,因為種種原因,獨生子女難得回家和你小聚,過年也是如此,一次兩次你還能瀟灑起來,次數多了,那種失落和孤獨不是一影片電話可以緩解的。
-
11 # 不做傻白甜
有條件的家庭孩子可以多生,但還是要看有沒有人照顧有沒有精力去照顧,經濟條件不是唯一多生的條件,有愛,健康的家庭環境也很重要!
-
12 # 入駐者號
這個要看各自家庭的情況吧,不能一概而論,我兒子現在快四歲了,平常出去玩總要找個伴,不然總覺得他很孤單,在家也是特別孤單,看見別人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塊玩能看出他眼神裡面的羨慕,也問過他要不要弟弟妹妹,兒子說要四個,哈哈,雖然小孩子不懂這個事,但是能感覺出他想家裡多幾個人一塊玩,所以就下決心給他添個小玩伴,雖然沒人幫襯,經濟也不寬裕,但是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
13 # 威海寶媽1977
感謝邀約!俗話說的好,孩子多了不養娘。孩子孝不孝順父母,不是以孩子的多少來界定,無論幾個孩子只要有一個孝順的就行。再說一下關於一個孩子孤單,孩子多生幾個,以後有個伴……這樣的說法對於獨生子女家庭的我來說,不是很認可。77年出生的我,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本來就缺衣少食,父母大多為了生計奔波,根本顧不了孩子,看著身邊多子女家庭的孩子,都得不要父母好的照顧,大多都是大的幫忙帶小的……現在社會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是生活的壓力相對也很大,養孩子的成本也很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多了付出得心血,各種操心也會多,最主要就是哪個父母能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每個孩子。照顧不過來就會讓父母幫忙,請保姆……孩子還是得不到父母陪伴很關愛。孩子長大了,婚後很多兄弟姐妹相處的也不是很好,跟陌生人差不多,很多都處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孩子多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好。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
14 # 關中食者
有關一胎二胎,自己有切身的體會。八十年代由於計劃生育政策所限,年輕的育齡夫婦都是一個孩子,誰也不敢越雷庭一步,否則將有失去工作的風險。那個時候一個孩子,從小沒個伴,就造成孩子孤獨的心理,有時會變的自私,膽小,甚至是天生那種活潑的卻失。而且和同齡孩子溝通時的那種不合群,自閉傾向產生。
而現在家裡我那兩個孫女在生活中明顯幸福的多了,倆孩子相差三歲多,閒時整天在一起玩的真開心,儘管她們時而姐長妹短的親密無間,有時也會打打鬧鬧,翻臉跟翻書一樣快;讓孩子天生的稚氣顯露無疑,而且孩子之間知識和智慧也可互相影響,相互補缺;看到孩子們在一起那麼的開心,作為孩子的爸媽爺奶,自然也會感到非常的欣慰。
所以有條件的家庭,要兩個孩子,並非是單純的養兒防老,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成長有直接的好處,這也符合人類生存的客觀規律。過去實行計劃生育,一個孩子的政策對於獨生子女家庭造成的缺陷是有目共睹的。
-
15 # 完美金桔PX
代好父母與孝順父母不是多孩子是好,我這裡六兒子,三個女。到老不是含淚離別管一個,三個都需要從小代得好,教育得好,結婚了要看對方是不是有對另一方的父母有孝順有養父母的愛心。孝順與養父母是沒有私心的。在苦在累在困難。也不怨!
-
16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發家致富和優生優育已成城鎮家庭生活中的“魚和熊掌”。因為,現代城鎮家庭發家致富需要大量時間參加職業工作、要努力存錢,優生優育要花時間+花錢培養孩子。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
孟子說: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都吃,那麼我捨棄魚選擇吃熊掌好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道義也是我所追求的,當這兩種東西只能擇其一時,那麼我會捨棄生命而堅持大義。雖然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當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時,我絕不會選擇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固然是我所厭惡的,但當還有比死亡更可惡的事發生時,即使面臨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心裡沒有比生命更看重的東西,那麼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中,又有哪一種是不可用的呢?同樣的,如果人們認為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又有哪一樁不可以幹呢?可見,雖然生存的理念非常必要,但追求的時候我們也會有所禁忌;躲避災禍的想法固然合理,但卻不是做人做事要考慮的。所以說人們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禮義”);人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這樣的理念不只是聖賢才有,人人都有,不過聖賢能夠不丟棄罷了。
一筐飯,一碗湯,對一個餓得要死的人來說,得到了就可活命,得不到就會餓死。可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再飢餓的路人也不會接受;若是用腳把飯踢給人吃,就算是乞丐也難以接受。可如今,有的人對萬鐘的俸祿卻不問是否合乎禮義就去接受。其實,這優厚的待遇能為我帶來什麼?難道就因為我從此就有了華麗的住宅、妻妾的侍奉和他人的叩拜?難道就因為這些樓庭、美人和巴結的出現,那些曾經相比死亡我們都拒而不受的東西就因此變得可以接受了?有這道理嗎?這樣的做法只能表示一個人已經喪失了他心靈的本來面目,即“失其本心”。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自然創造生命物質之時並沒有鎖死生命的成長軌跡,每種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長形態、體貌特質、營養補給途徑,真實的生長狀況仍然需要生命個體誕生之後自主適應。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降解植物或動物遺體......非生命物質供養植物—>植物供養動物—>微生物為植物製造養料形成了穩定的自然物質有序迴圈“生態食物鏈”。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之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進化形成抽象文明生存方式的哺乳動物族群。因此,相較於其它自然生命只能被動地服從自然生態系統的命運安排,現代人類對自我生存狀態有了更多自主選擇權,比如從事什麼職業養活自己、和誰結婚生育、決定生育幾個孩子、為孩子們預備什麼樣的成長道路、為孩子預備多少安家積蓄......當然,所有人類現實生活中的選擇都存在一個悖論——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選擇空氣清新的鄉村,就要遠離城鎮繁華的裝飾性物質和文娛消費;農村年輕人選擇進入城鎮拿高薪,就得承受城鎮一切生活必需品都被商業行為重重疊加利潤的事實、就得在相當長時間遠離家鄉&原有親人。當然,對於人類社會整體統籌發展而言,城鎮居民選擇參加職業勞動就不能兼顧陪伴家人才是最大的“副產品”。因為,每個現在的青壯年勞動力曾經都只是孩子,若是現在的青壯年勞動力忙到沒有時間生育,那麼未來人才輪替會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呢?
地球上可供自然生命生存和使用的資源都存在定數,比如可供自然生命使用的氧氣、可供陸生生命使用的淡水、可供陸生生命棲息的土地等等。因此,過去一段時間人類社會高速發展,實際上是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比如地球之上的原始森林已所剩無幾、許多野生動物已經失去自然棲息地、人類正在改變許多自然生命原本有的生存特性【其中就包括用技術輔助生育】......同樣,現代人類之間亦存在同類競爭,比如地球上的國家,你佔有的自然資源多、我就佔的少。因此,為了爭奪自然資源的人類戰爭從未真正停止過;人與人之間亦存在生存資源佔用競爭,城鎮消費物價年年高升即是最好的例證。
《增廣賢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類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在哪裡收穫果實。但是,所有自然生命高個體都分身乏術、自然時間不存在可調劑性,每個人在同一時間只能處在一個地方、只能幹好一件事情。因此,人類社會生產勞動被職業化程度越高,職業勞動者所面臨的生育“後顧之憂”越盛。因為,參加職業勞動的工作時間不能幹與職業工作無關的事情,其中就包括照看未成年的孩子。
為了優先發展事業主動晚婚甚至節育、為了個人青壯年之時能夠更加自由地享受生活&老年領到更多養老金而主動節育、為了不讓孩子向自己一樣起早貪黑選擇節育......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綜合發展越來越繁榮、人口生育能力卻變得越來越弱。1950年-2021年華人口出生率:
1950年37.00‰、1951年37.80‰、1952年37.00‰、1953年37.00‰、1954年37.97‰、1955年32.60‰、1956年31.90‰、1957年34.03‰、1958年29.22‰、1959年24.78‰、1960年20.86‰、1961年18.13‰、1962年37.22‰、1963年43.60‰、1964年39.34‰、1965年38.00‰、1966年35.21‰、1967年34.12‰、1968年35.75‰、1969年34.25‰、1970年33.59‰、1971年30.74‰、1972年29.92‰、1973年28.07‰、1974年24.95‰、1975年23.13‰、1976年20.01‰、1977年19.03‰、1978年18.25‰、1979年17.81‰、1980年18.21‰、1981年20.91‰、1982年22.28‰、1983年20.19‰、1984年19.90‰、1985年21.04‰、1986年22.43‰、1987年23.33‰、1988年22.37‰、1989年21.58‰、1990年21.06‰、1991年19.68‰、1992年18.24‰、1993年18.09‰、1994年17.70‰、1995年17.12‰、1996年16.98‰、1997年16.57‰、1998年15.64‰、1999年14.64‰、2000年14.03‰、2001年13.38‰、2002年12.86‰、2003年12.41‰、2004年12.29‰、2005年12.40‰、2006年12.09‰、2007年12.10‰、2008年12.14‰、2009年11.95‰、2010年11.90‰、2011年11.93‰、2012年12.10‰、2013年12.08‰、2014年12.37‰、2015年12.07‰、2016年12.95‰、2017年12.42‰、2018年10.94‰、2019年10.48‰、2020年8.50‰、2021年7.52‰
1950年人口出生率37.00‰、2021年人口出生率7.52‰,是1950年的綜合生育環境比2021年要好嗎?不是!是1950年的人均社會消費財富擁有量比2021年高嗎?不是!那麼,為什麼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只有1950年的20%多一點了呢?
因為,1950年處於新中國建設初年,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百廢待興,人民對美好的幸福生活充滿期待。然而,2021年中國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都到了相對的成熟期,發家致富和優生優育已成城鎮家庭生活中的“魚和熊掌”。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各級各類社會消費資源確權已基本完成,新生命只能從原生家庭繼承或者透過購買才能獲得基本生存資源。
回覆列表
什麼孩子有個伴,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父母多幾個孩子,老了總有一兩個能靠的上。
而且對於家族和國家來說,是好事,人多力量大麼。
對於孩子,不一定是好事。
多子女的家庭的孩子,一出生就存在著爭奪資源和寵愛,所以多子女家庭的子女一般早熟,尤其老二老三,表現出來的的是很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