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途不太遠
-
2 # 明哥52601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內澇災害。
大自然的降水是有其規律的。河流,湖泊和沼澤地是降水的去路。所以億萬年來只是在最近一萬年才有了洪澇災害的概念。
本質上洪澇災害是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後開始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帶來的結果。
由於人類開發是必須的。所以洪澇災害的出現也是必然的。是人類必須坦然面對的。
從大禹治水到如今基本上都是在用工程手段來抵禦洪澇災害。但是由於經濟性的原因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力用工程手段抵禦所有的洪澇災害。這在世界各國都是一樣的。
所以大家都是採用以下策略:
當遇到一般洪澇災害用工程手段確保生活秩序不受影響。
當遇到較大洪澇災害時工程手段不能保障生活秩序不受影響。但要保證財產不受損失。
當遇到特大洪澇災害時,財產也不能保障了,但是要保障人身安全(人員轉移避險)。
那麼為什麼不能一次性的提高管網建設標準呢?這是因為投入和產出是要匹配的。而一個地方因內澇產生的損失是隨著地方人口和經濟發展而變化的。比如鄭州,石家莊和哈爾濱很早之前都是個小村莊。後來隨著鐵路的修建成了省會城市。人口也多了,GDP也上去了。隨著人口和經濟發展內澇產生的損失而是日益增長的。中國的城市化程序剛剛開始離城市定型還很遠。管網建設和改造還有一個很長的過程。
即使是城市定型了,也不是什麼內澇都能透過工程手段解決的。前些日子美國洛杉磯的地鐵不是也進水了嗎?
所以關鍵問題是:要防災,減災。對災害發生要有預案。有關部門對災害應對預案要事先審查。審查後要授權在災害發生時無需請示立即按照預案實施。
內陸城市下水就是這樣。只有極端天氣才會內澇。我專家國能不知道弊端。。。以前地下工程以前受限於技術差。。現在改地面城市建設基本完善改造成本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