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志摩37918289
-
2 # 東瀛遊俠
關於明治維新150週年,我想先看看日本人的“感想”。我看到的是,對於這150年前的明治維新,他們是既歌頌,又反思。
走進日本的書店,各自書籍雜誌都在以各種標題(或人物,或事件)在紀念150年前的祖先的榮光。一片歡慶中也夾雜著“異類”的聲音,也有些作家或史學家在批判明治維新,追憶江戶時代的寧靜和純粹,稱薩長聯軍為“賊軍”,態度如同150年前的幕府。
以前有一個說法,日本人反思二戰,反思侵華,甚至反思昭和史的前半段,像司馬遼太郎就直言那段歷史放在日本歷史中看完全是脫節的,但是對於明治維新,絕大多數日本人還是讚不絕口。因為那是他們走向世界的起點,那是他們看著坂上之雲爬坡的動力的原點。談到戰後日本在經濟上和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們都會追溯到明治維新。因為在內心深處,日本人與其承認是戰後美華人的統治讓他們成為今天的日本,他們更願意將成績歸功於不那麼完美的先祖。
對明治維新的批評其實在戰後的馬克思主流學派就已經開始了,不過在他們那裡也基本聽不到對江戶和幕府的讚揚。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看,的確,無論上述哪個時代哪個政權都是壓迫的代名詞。在150週年眾生集體紀念的日子裡唱反調大談批判,雖有賺眼球的成分,卻也是在表明一種態度。
畢竟歷史都是因果延續的,司馬氏的脫節說辭自有其問題。日本近代軍國主義以及對外擴張的國家戰略就發祥於明治前20年內,那之後的日本猶如一臺戰爭機器,所到之處血流漂杵,制動裝置脆弱不堪,時常失靈。這一點,日本人也是有反省的,他們其實知道問題出在哪兒。
其實,現在國內討論明治維新也是兩個方面,一方面談它為什麼成功,為什麼甲午戰爭中能打敗大清,為什麼大清的洋務運動失敗了;一方面則問,明治維新真的成功了嗎?那為什麼之後的日本會出現那麼多問題?細想之下,其實這兩個方向的追問並不矛盾。歷史如此複雜多面,成功失敗都是相對而言,是非成敗轉頭空,並非因為到了150週年這個整數我們才要討論它,應該時刻保持反思與追問。
回覆列表
中國在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正在搞洋務運動甚至比日本還略早一點,但中國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的原因很多,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卻成功了,這兩者的分別在一點,日本是從上倒下對洋務這件事都認識的很清楚,因此從天皇到普通的民眾都是積極支援積極配合,反觀中國中國上層對此事態度不明朗,大不部分官員不予理睬,有不少的官員用道德批判的方式來反對洋務運動,普通的民眾更是民智不開,加上基層官員與士紳的惡意醜化性宣傳,故民眾則積極反對。因而僅僅只是依靠曾國番,李鴻章,左宗棠等等極其少數的官員想推進事情的進展何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