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目前看來沒有·存在爭議的只是「氫能」

    燃油車的盡頭一定是電動汽車嗎?

    似乎目前看來只有可能是這個答案,淘汰燃油車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無法再生,煤炭石油或天然氣的形成需要上億年,而且需要特殊的環境與生物進化過程;很多人認為石油是恐龍和遠古時期的大樹形成,其實這是錯誤的解讀。形成石油的其實是數量無法計算的原核生物,這是一種單細胞生物,不需要氧氣且能夠生成二氧化碳;在40億年前出現,而過了五億年之後又出現了藍藻細菌,這種吸收二氧化碳的細菌透過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此時的單核生命體是畏懼氧氣的,於是出現了“大氧化事件”,超量的單核生命體的死亡後沉澱到海洋底部,在海水氧含量很低的時候還無法腐爛,最終這些單核生命體隨著地殼運動被掩蓋並重壓,在高溫和高壓的作用下形成乾酪根,也就是油母質,隨即出現了天然氣和石油。

    地球上應當不會再出現這樣一次的演變了,如果會出現,那時候也不再會有人類;所以石油是不可能再生的,用一些少一些,未來的石油價格註定會越來越高,直到耗盡就會讓世界停轉了。所以才需要尋找替代能源,而且在吃過使用了不可再生能源的虧之後,替代能源一定要能夠再生且無限再生才行,符合這個標準且能夠驅動各種交通載具執行的能源,貌似只有電能。

    因為電能可以透過太Sunny線、地熱能、海洋潮漲潮落、風和河流來獲取,只要地球還在轉,這些能量就不會消失,那麼電能也就能夠無限的獲取了。

    “氫燃料”有可能替代電能嗎?

    有極少數的車企在搞氫燃料技術,其中以不能擁有核武的日本、德國和南韓熱情最高;因為這種技術最早應用於軍武領域,如果能夠在普通汽車上使用,似乎對於打造一條氫能產業鏈會很有幫助,只要成功了就能描繪出一個巨大的商業版圖。不過想要讓氫燃料技術普及也有些痴人說夢,因為氫能無法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也不能透過自然因素直接轉化;製備氫能或透過消耗常規燃料(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或透過電能,前者制氫不如直接用於驅動車輛,因為制氫的損耗太大,後者為什麼不直接給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組充電呢?

    有個觀點認為“加氫快”而“充電慢”,其實充氫一點都不快,甚至於比現在少數具備超級快充的電動汽車還要慢一些;但好在沒有里程焦慮,氫燃料汽車從開始就被打造為“增程式電動汽車”。

    這才是氫燃料汽車的本質,它的本質是電動汽車,有電機、電控、動力電池組這三個核心總成,在其基礎上增加一組用於發電的“氫燃料電池”;充入高壓罐的氫用來發電,行駛中由氫燃料電池為動力電池組充電和電機供電,這不就是增程式電動汽車嘛。

    用電制氫用氫發電用電驅動

    直接充電驅動。

    氫燃料汽車說白了就是“用電發電”,繞了兩個彎,導致發電的氫和驅動車輛的電的過程裡有了極高的損耗;用一公斤的氫轉化的電大約為20kwh左右,電解一公斤的氫需要耗電三倍之多,這簡直就是在赤裸裸的浪費電能。目前看來沒有哪個國家的電能儲備足以支撐氫燃料汽車的普及,直接用於電動汽車都不能說沒有壓力,倍數級耗電的制氫怕是真難支撐;且即便能夠支撐,屆時電的成本必然很高,電解的氫也註定很貴,現在一公斤的氫在日本的售價都超過了60元(折算後),使用成本不比燃油動力2.0T的汽車低。

    最終還是要用回電動汽車,原因不僅是氫燃料的製造成本太高且太過於耗電,同時還有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基本沒有了;現在已經有10~15萬區間的、續航400~500公里的電動汽車,滿足中短途自駕和日常通勤沒有問題,20萬左右就有五六百公里、超過30萬就有超過700公里續航的電動汽車,燃油車也少有幾臺能達到這個續航標準。

    沒有了里程焦慮則自然不需要“增程”,包括插電混動屆時也會被淘汰,那麼誰還會去選擇充氫的增程電動汽車呢?這種純電續航較短的車反而會有里程焦慮。所以燃油汽車的盡頭只有可能是電動汽車,除非又顛覆現在科技甚至於文明等級的新科技的出現,但這並不太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慢性腎炎是不是不能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