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陪伴者
-
2 # 吾乃上將潘鳳009
因為這段歷史離我們比較近,是很多人聊以自慰找回到民族自信的基點,不像漢唐都千年以外了。再加上與晚清的對比更為強烈,至於為什麼很多人黑清,也是因為離我們近,沒落的黑暗史歷歷在目,所以很多人罵從民國罵到現在。這個其實很好解釋人總是對身邊的人惡語相加,冷嘲熱諷。總覺得千里之外的是好的。就像一個母親罵自家孩子一樣,罵他這不好哪不好。但是假如有其他人罵她孩子這不好那不好還打她孩子,你覺得做母親的會怎麼樣
算起來明朝確實不是古代王朝中最強盛的王朝,它又憑藉什麼來圈粉呢?
第一、明朝建國最艱辛的王朝
縱觀二十四史,就數明太祖朱元璋開國最艱辛,從一個到處討飯的和尚做到了九五至尊之位,其中的艱辛我們一般人是無法想象。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做到了,他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草根創業的成功案例,後人是永遠無法複製他的成功。
有不少人喜歡明朝,可能都是奔著朱元璋那艱辛的創業過程,令人看得如痴如醉。當然,朱元璋也是一位非常有天賦的開國皇帝,不管是政治才能還是軍事才能,他的綜合能力在歷史上都名列前矛。尤其是朱元璋的軍事才能,在開國皇帝中可以排在前三名。我們都喜歡看那些屌絲逆襲的故事,而朱元璋是這類人的最經典的逆襲傳奇故事,讓很多人看都拍案叫絕。
更何況朱元璋殺貪官汙吏是從不手軟,對待國家的蛀蟲更是恨之入骨,這種愛恨分明的個性深得很多人的喜歡,我也喜歡朱元璋這種雷厲風行的手段,尤其是用這種手段對付貪官汙吏更是令人拍手稱讚。正因為朱元璋是從最底層爬到王朝巔峰之處,他更明白國家的蛀蟲對國家是多麼有危害,所以他對貪官汙吏從來都是痛下殺手,絲毫沒有手軟。既然很多人喜歡朱元璋,那麼對明朝也是順帶喜歡,這或許就是愛屋及烏吧!
第二、明朝滅亡的可惜
明朝的滅亡跟很多王朝都不太一樣,除了明朝嚴重的官僚體系腐敗外,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也是導致明朝滅亡就是天災。很多王朝的滅亡大多數是沒有戰鬥,最高統治者(皇帝)昏庸無能或者沒有實權。但是我們反觀明朝末年,朝廷還是有很強的戰鬥力,名將也是不乏有之,作為亡國皇帝並不是昏庸無能,更是手握兵權。
然而,明朝確實是滅亡了,真的滅亡。有人又說崇禎皇帝昏庸無能,不會用人,真的是這樣嗎?也有人說吳三桂賣國求榮才引來清兵入關,最後才導致明朝滅亡。更有人說,闖王李自成親自顛覆了明朝的強有力推手。總總說法,大家都眾所紛紜。
當然,以上確實與明朝的滅亡有關,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天災。公元1627年,十七歲的崇禎皇帝即位,剛做皇帝沒多久,也就是公元1628年明朝北方發生大旱,真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因此,導致北方的百姓極度缺少糧食,這次旱災一直延續到公元1634年。這還沒有停止,公元1637年明朝爆發蝗災,直接造成百姓缺少食物,從而導致各地農民起義。蝗災一直延續到公元1640年,本以為老天爺應該消停了吧,放過這千瘡百孔的大明。沒想到,公元1640年蝗災剛過,又爆發一場瘟疫,這次瘟疫又引起鼠疫的爆發,不知多少人都死在了這次瘟疫和鼠疫之中。在這些天災的神助下,明朝內部各種矛盾幾乎到了白熱化,激起各種各樣的起義,加上大明官僚的嚴重腐敗,直接導致明朝滅亡,這才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奇怪的事情來了,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以身殉國後,清兵入關,也就是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那些鼠疫、瘟疫等天災瞬間消失。因此,天災似乎是專門來顛覆明朝,從而為清朝打開了方便之門。清政府入關後,各種天災馬上消失的無影無蹤,這也讓很多人為明朝的滅亡感到惋惜!因為惋惜,明朝才能在後人的惋惜中默默圈粉。
第三、明朝的開國者得位最正
很多開國皇帝的得位都不太正,比如:曹魏政權的曹丕篡漢得來的,東晉的司馬炎是篡曹家政權而得,隋朝的楊堅也是靠欺負孤兒寡母上位,唐朝李淵也是憑藉強權廢掉楊侑,宋太祖趙匡胤的手段與楊堅如出一轍。明太祖朱元璋和那些人不同,他是從一個討飯的和尚做到了統一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後來,朱元璋打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政治口號更是深得民心。因此,元朝殘餘勢力在朱元璋的多次打擊下已經分裂成幾股勢力,這才為後來的永樂皇帝五次北伐創造了有利條件。朱元璋的成功逆襲讓漢人再次擁有翻身的機會,提高了漢人在帝國的地位。為什麼說朱元璋得國最正呢?
因為朱元璋是靠一槍一刀奪得天下,並且還推翻了壓迫百姓將近一個世紀的元朝政府,尤其是漢人,被剝削、壓迫、歧視更加的嚴重。很多人都覺得“天下苦元久已”,推翻元朝成為很多人的願望。所以當朱元璋推翻元朝後是得民意而順天道,深得廣大百姓的支援。這就是為什麼朱元璋誅殺功臣時沒人敢造反的原因之一,何況朱元璋打壓可不是老百姓,而是貪官汙吏和驕兵悍將,這很大程度維護了最底層百姓的利益。而朱元璋得國最正更是讓他建立的政權得以鞏固,讓其他人不敢有窺視之心。
第四、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
“不賠款、不割地、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很多人喜歡明朝的主要原因。我們說到鐵血王朝,除了秦國,那就明朝。為什麼沒有漢唐呢?雖然漢唐是歷史意義兩座高峰,更是我們每個華人的驕傲,這兩個王朝是中國歷史最輝煌的兩個王朝,但是這兩個王朝還是有些瑕疵。因為西漢初起,為了向匈奴妥協,每年大漢都會派一位公主與匈奴和親,這是一種戰略妥協。直到漢武帝鐵腕軍事才真正展示大漢王朝的鐵血精神,之後漢朝一直處於主動地位。
唐朝初期也是曾經向突厥示弱,我們都明白這是隻是權宜之計,是為後來的強大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但是,難免讓人感覺懦弱(儘管懦弱是一種戰略妥協),這似乎和強秦比差那麼一點。能和秦國的鐵血並肩的王朝,估計就是明朝吧(雖然沒能像秦國那般的鐵血,比起其他王朝那就鐵血很多)!
最起碼明面上是“不賠款、不割地”,不像宋朝那樣有個“檀淵之盟”,更不像清政府那樣籤《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當然,明朝也“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的示弱行為。從明太祖朱元璋屢次北伐,直接把元朝殘餘勢力打散了。後來,永樂大帝朱棣五次北伐,直接把北方的有生力量給打沒了。如果沒有明太祖和明成祖的多次北伐,估計後來的土木堡事變不是俘獲明英宗那麼簡單了,明朝政權很有可能提前歇業關門。就算是明朝最黑暗的成化年間還能出兵支援北韓,成化犁庭事件就發生在成化年間,直接把不安份的女真人(後來的清政府)幹趴了。即使末代皇帝崇禎面臨亡國,他也沒有熊樣,而是選擇以身殉國。
當然,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更是做到了“天子守國門”的戰略意圖,這比起宋朝南遷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即使是歷史上最貪玩的明朝皇帝朱厚照體內也是充滿男兒陽剛之氣,幾次偷偷摸摸的跑到關外,想與北方勢力的首領一決高下。這種鐵血精神比起宋朝的那些皇帝強了多少倍,也比後來的清朝皇帝強。
以上就是明朝圈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