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心箭
-
2 # 湖北七叔
這幾年回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看似大家給出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為了父母、家人、不想在外漂泊了、等等各種原因。
城市生活節奏快,各行各業的競爭壓力大,作為公司職員,拿的是死工資,而且同事之間的激烈的績效競爭讓人呼吸困難,而對於那些拖家帶口步入中年的家庭支柱來說,在競爭中是處於劣勢的,有限的工資井然有序的分成幾份花,最後一毛都不剩、在外打工的農村人面對的現實狀況是“冰冷的”,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改變生活條件提升生活品質,可能一輩子都買不起一套房,或者幹了一輩子也當了一輩子的房奴。近年來農村發展起來了、在家做點小生意或者當地的特色和外面差不多、所以更多的人願意回到自己的家、才有歸屬感。
-
3 # 洞察三農永珍
回農村創業這個話題大家想過沒有?我想很多人曾經或者時下正在思考著,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想過這個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以來,我們明顯感覺到回農村創業的中青年群體越來越多,這主要是農村發展迎來了很大的機遇,各種政策支援及外部環境都具備了農村創業的條件,除此之外,為什麼回農村創業的原因應該是多元的,下面和大家分析一下。
有的人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情感,有著一種依戀,想著回農村創業可以兼顧這種事業與鄉情,讓自己的心裡有了落葉歸根的那種感覺,不再是在外漂泊的感覺。
有的人回農村創業是因為家人,不想再過那種和家人聚少離多的日子了,也不想在荒廢了孩子的教育,少了對孩子的陪伴。
有的人回農村創業是為了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這種人有責任有擔當,現在提倡選這樣的人當選村幹部,自己致富的同時還可以帶領當地百姓一同致富,實現共同富裕。
有的人回農村創業是因為食品健康堪憂,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吃到有農藥殘留的蔬菜瓜果等,就自己回農村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實現綠色、健康、生態的種養模式。
有的人回農村創業是看到了致富的計劃,想抓住這可能是自己唯一有機會跨越貧困鴻溝的機會,透過創業獲得更多的財富,實現財富自由,改善家庭生活。
總之,每個人回農村創業的初衷不僅相同,但都很美好,對未來有著自己美好的憧憬,對生活有自己的希望和規劃,願每一個回農村創業的人都可以獲得成功!
-
4 # 鄭重看股
曾經有一段時間想回農村創業,不過,最終我還是放棄了。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是說說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能不對題,見諒。
我在魯北的一個村子長大,很窮,一直到我參加工作(1987年)後,村裡還沒用上電,平時的主食還是窩窩頭加鹹菜。記憶最深的,是1985年我們村和我平輩的一個老大哥,去臺灣將近40年後,思鄉心切,1985年借到臺灣旅遊的機會“逃”了回來,帶回來的冰箱、彩電一直是擺設,後來他到市郊區租了房子住。
參加工作尤其是到省城工作後,一直有過回鄉創業的念頭,想法是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那種想法一度很強烈。
後來打消這個念頭,是因為採訪了當時在全國很有名氣的回鄉任職創業的楊本倫。
楊是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國家人事部工作的,他1992年辭職回到山東老家的一個村任村支部書記,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讚道:“本倫的選擇代表了一個方向。”
我採訪他是在1996年,那時候他已經是四面楚歌,在農村做事情顯然並不是那麼簡單,儘管他滿心是想帶領鄉親們致富。
他1998年辭職到南方打工。當然,是金子總會發光,他2005年又回到山東創業,當然不是在農村,現在很成功。
創業在哪裡都一樣,關鍵是哪裡是適合你發展的土壤。這是我給準備回鄉創業的朋友們的一個建議。
-
5 # 鄉村怡農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就有九億多,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團體,要是能夠充分調動九億農民的積極性,努力為國家創造財富,那可不得了。
遺憾的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民由過去的吃不飽肚子變成現在的豐衣足食,生活質量提高了,人們有了更高的追求,再也不會把自己束縛在田間地頭裡,而是投身入繁華的都市,追求完美的人生。於是,在中國的農村,掀起了一股強大的打工熱潮。
就這樣,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年輕人都遠赴他鄉謀求生活去了,農村由一遍欣欣向榮變成了荒蕪,許多六七十歲的老人,原本應該在家安度晚年的,但是為了生計,不得不下地幹活。
然而,城市裡的錢並不是那麼好掙,很多的農民工除了能養活自己外,幾乎所剩無幾。尤其是這幾年,打工越來越難,農民工在城裡已經看不到未來和希望,於是又想到了家裡的承包地,決定不再打工,回農村創業。
其實,這種現象應該說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一個過度期:由農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到農村。人們透過兩個不同區域的親身體驗,終於確定了目標,發展有了方向,農村將會再次出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只要你有好的專案,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經濟,加上當前國家大力扶持農業,我認為:放棄城裡的打工生活,回農村搞創業,搞致富,的確是一條發家致富的好路子。
-
6 # 種地人三哥
樹有千丈高,落葉總歸根;漂泊的遊子,倦了,累了,那就回家,故鄉的熱情能給我們洗去一身疲憊……
有一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
都市再繁華,我只是個異客,我的歸屬終究不屬於這裡,經歷了那麼多的世態炎涼,我累了,真的累了。累了那就回家,家鄉有親人,有純樸,有快樂,有無拘無束的自在,養我生我故鄉,我回來了……
說不上榮歸故里,也說不上回家避難,在這裡,我踏上尋夢的征途,為夢在外揮舞了十餘年的熱情,不論成敗,該回家沉澱沉澱那些只如雲煙的浮華,讓自己享受一下恬靜的安寧。
站在高處俯瞰這片熟悉的天地,那麼廣闊,那麼充滿生機,到處散發著醉人的氣息。我張開雙臂,微微閉上雙眼,輕嗅著泥土花草的芳香,彷彿置身於久違的世外桃園。
我的故鄉,我的家;我夢想啟航的地方,餘生,我把自己交給這片土地了,去追趕剩下的夢……
-
7 # G徒遊鄉村
城市有工廠、市場,是警察與小偷共存的地方
農村是家園、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
富裕起來的城市人一經跨入鄉村
他們會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城市人會明白生活價值
村長比市長更有榮譽感
30年後,鄉村不再是5000到8000畝地的範圍
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為莊園和農場
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60%
-
8 # 農人莫小道
這個問題我們回答最合適不過了,我們外出打工已經差不多將近10年的時間,這兩年回到農村裡面開始創業。
今天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回到農村裡面創業,來談一談我們的夢想,談一談我們的理想。
打工一輩子都是給別人打工。有句話說的很好,你打工一個月1萬塊錢,那你始終都是給別人打工。我回來農村創業一個月,哪怕只賺10塊錢,我都是創自己的業。
自己的事業和別人的事業,兩者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當你幹得再好你給別人打工,得到利益的得到好處的始終是他們老闆是給別人的。
他給自己創業,如果我們認真努力的去踐行,得到一個很好的收益,收穫的情況之下全部都是我們自己的。
所以給別人打工一輩子都是給別人打工,沒有一份事業是屬於自己的,給自己創業,哪怕再差哪怕失敗了,這一份事業也是屬於自己的。
人的理想有天差地別。對於目前這個狀況,我們覺得人的事業,人的理想都是有天差地別的,有的人他就喜歡給別人幹活,就喜歡給別人打一輩子工。
但是在農村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到有很多小夥伴希望回到農村裡面施展拳腳,有的小夥伴希望在城市裡面進行打拼,所以每個人都有天差地別的理想,我們只奉獻我們自己的理想的奉獻我們自己的信念。
回來創業不需要理由。其實有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要回來農村裡面創業,沒有為什麼,當我們想要回到農村創業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千百萬種理由,但是我們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因為我們就是想回農村裡面創業。
說得偉大一點,我們想拉動農村裡面的經濟發展,我們想推動我們農村的人均收入推動我們農村的現狀發展。
說的自卑一點,我們就是傻,在農村裡面創出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天地,想要提高我們的收益,想要提高我們的收入,想要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所以我們會來農村裡面創業。
熱情歸熱情,創業還要認真。對於這個問題來看,很多人比較看重創業是否有熱情,那麼熱情淡卻了之後怎麼辦?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來看,並沒有那麼嚴重的要求。
創業確實是歸創業,但是我們創業不需要依靠的是熱情,而是堅定的信念。
因為熱情始終會冷卻,當你的熱情冷卻的時候,你就會對這一個產業這個行業產生質疑,產生質疑之後你自然會選擇落荒而逃。
所以我們在農村裡面創業,我們實實在在的為我們的努力,為我們的夢想去打造,所以我們只需要埋頭苦幹,只需要堅定信念,不斷的往前走,才能夠走出更美好的生活方向和方式。
朋友們創業主要是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資金,有了一定的技術,有了各種各樣的合適的條件才促使我們回到農村裡面創業,我們並不是在農村裡面盲目的創業。
回來農村創業不是憑著熱情盲目創業的。 -
9 # 聚鄉村
我出生在重慶的一個小山村,我的老家有很多的橄欖樹,是2000年左右退耕還林的時候種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但是由於交通條件等限制,橄欖一直賣不出去。在我的印象裡,橄欖成熟的季節裡,就掉得遍地都是。
在福建念大學期間,我發現校門口的橄欖要賣8塊錢一斤,同樣是橄欖,為何老家的橄欖就賣不出去呢?畢業後,我回到重慶,從事了2年電子商務的相關工作,電商可以打破傳統渠道的地域限制,那老家的橄欖,是不是可以透過網路賣出去呢?
於是我開始分析橄欖的市場,發現橄欖雖然是一款小眾的水果,但是在全國,僅有廣東、福建、和我們老家這邊有批次種植,市場前景廣闊。而且我的老家石蟆鎮有7萬畝的橄欖種植面積,產業基數大,覆蓋農戶廣。幾十年的橄欖樹老百姓就這樣砍掉了,我看著覺得很痛心。我想著如果橄欖可以透過網路賣出去,那就可以帶動全鎮的百姓都增收致富。
於是,2015年底,我和我男朋友回到了老家,開啟了石蟆第一家淘寶店。
創業之初的艱辛現在還歷歷在目。
每天天亮就要出門採橄欖,晚上才能拉回來,回來以後要清洗、分揀、打包,第二天要送到30公里外的白沙鎮去發貨。在山上的午餐就是礦泉水和饅頭,掛在樹上的時候還要回旺旺,兩個人負責美工、運營、客服、採摘、打包、送貨等等的工作。
包裝箱遲遲不到就自己做紙箱
50年樹齡的橄欖樹
鎮上的快遞不相信我們能把青果賣出去,不願意給我們優惠的快遞價格,我們只有運到30公里外的白沙鎮去發貨。
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發出去的橄欖總是壞,我們剛開始一直以為是包裝的問題,一直改進包裝,還是不斷的售後,那段時間賠光了所有的積蓄,刷爆了所有的信用卡。
後來才發現,橄欖損壞的原因是打落,那麼多年了,石蟆橄欖都是打落,沒有人想過要採摘,於是我們開始學著爬上樹一顆一顆的摘橄欖。
16年過完年開始,我們發出去的橄欖售後比例非常低了,源源不斷的回頭客接踵而來,那個橄欖銷售季,我們賣了12萬斤橄欖,才算初步打開了石蟆橄欖的線上銷售市場。
緊接著,我們組建了電商團隊,接管了合作社,也承接了一個鎮級的快遞站點,解決了銷售,貨源和快遞問題。
2017年,我們入駐了天貓商城,一家合作社直營的蜀津旗艦店上線了,靠著原產地的貨源優勢和口碑,當年蜀津橄欖榮獲重慶市名優農產品品牌排行榜第一名的好成績。
對於石蟆百姓而言,橄欖從沒有人要,到現在的2-11元的收購價,現在已經沒有老百姓砍伐橄欖,反而開始重視起來。
但是,由於石蟆橄欖多年來滯銷,老百姓的管理水平低下,橄欖綜合品質不高。鑑於此,從2016年開始,我們就開展免費的橄欖種植,管理,採摘等技術培訓,讓更多老百姓科學種植橄欖,也為我們提供更多的貨源保障。
培訓了100多名返鄉農民工成為採摘工。
如今,石蟆橄欖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認為網際網路+農業是一條可行性道理,我也在農村找到了我的事業和家庭。
年輕人,如果你想回農村,就回來吧!廣袤農村,大有可為。
-
10 # 醉美雪巖
其實你非要知道是為什麼,那就是掙錢啊,換個自己舒服的方式掙錢。就是這麼簡單,那些說帶農村致富,讓村裡更好走向小康生活,可能都是真心的。但是,說實話大部分跟著趨勢走,就是為了賺錢。
這個社會告訴我們,沒有錢啊什麼都做不了。
掙錢養家我們村裡有一位創業成功的小夥子,那會外出打工很多年,也沒有掙到什麼錢,而且他覺得掙錢的路還是很多的,並不是一定要打工,那會兒是2000左右,電視裡開始播放創業的,養殖各種農作物或者牲畜掙了錢的。
他就決定大膽試一試,然後和結婚沒有多久的老婆留在了家鄉開始創業。
種植的香菇,去學習了技術後開始自己小規模做了起來。從一輛二手三輪車到小貨車再到大貨車,從村裡開始銷售到市場銷售和私人超市銷售。慢慢的從一個大棚接著一個大棚,開始大規模的幹了起來。
沒有什麼理由,就是為了生活為了養家餬口過好日子。
趨勢在2019這個網路時代,一切都和我們最初認識的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想破頭的開始掙錢,想盡一切辦法的掙錢。從最初的直播一個人紅幾千上萬的人跟風在走,是趨勢也是賺錢了。
你在養殖雞鴨,明年就有養殖魚蝦的,你在種植蘋果桃子,明年乃至現在就有人開始種植水果。時代就是這樣的,賺錢不賺錢都在於嘗試,趨勢是什麼?是跟著大步伐跟著時代節奏跑。
不可能給別人打工一輩子很多人都會說,有錢了自己開店自己創業,自己幹嘛幹嘛的,可是你什麼時候有錢呢?我朋友的姐夫,三十出頭的年紀了被日常的房貸車貸壓得踹不過氣了,開始絕對創業。家裡沒有一個人支援他,絕對這個年紀就應該穩定,拿份穩定的收入就是保障,可是,都知道是這樣啊,但是掙錢了嗎?既然在努力奮鬥的年紀沒有努力而選擇了安家樂業的,現在該努力了,至少趨勢和機遇就是這樣剛剛好。
借錢創業,回農村一年的時間還清了貸款,開始穩定收益。這都是好的開始,中途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啊。
你上班給別人打工難道不出錯,沒有不懂不明白的問題嗎,沒有關係都是在學習的道理上。
-
11 # 春風十里and風之谷
我是打算做農旅結合,把農村的農產品銷售出去
-
12 # AQJX
一切為了他,我要給他更好的
-
13 # 小陶19639169
回家創業好後代,外出打工萬無耐。老幼在家問三餐,年輕老人幼小煩。
-
14 # 龍城之人
農村油水大,還容易。建議搶個村幹。
-
15 # 老蔣的傳說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大有作為的農村很難有創業的突破口。
-
16 # 樂比悠悠63
所為回農村創業,只能說某些地區,有些農村地區是沒法創業的,沒有資源怎麼創業?沒法創,所為資源就是原生態資源,
-
17 # 怡然自得74
迴歸農民本色吧,農民工回到農民是正常的。
回覆列表
如果有好的農村專案,又適合自己的專長和愛好選擇農村是正確的,農村創業成本低,技術門檻相對偏低,用工方便,農產品銷路簡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