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其他方面的史料很多,推薦一下幾種。
1.《後漢書》由南朝劉宋時的范曄(398年-445年)所著,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曆史。《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在列傳方面,《後漢書》除了因襲《史記》、《漢書》的列傳外,還新增了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和列女七種列傳。
2.《資治通鑑》中國歷史著作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著名政治家與史學家司馬光主編,劉恕、範祖禹、劉攽分撰,共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而成。全書分為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跨越1362年。全書體例嚴謹,前後脈絡分明,語言文字優美簡練,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3.《太平御覽》《太平御覽》初名《太平類編》、《太平編類》,後改名為《太平御覽》。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是中國北宋時期編寫的一部類書,也是儲存了五代以前文獻最多的一部類書。其採以群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為千卷,所以初名為《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為《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永珍。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儲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太平御覽》與《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以及《冊府元龜》合稱為“宋匯部四大書”。
4.《魏略》
魏朝郎中魚豢私撰,《史通·古今正史》謂"魏時京兆魚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
三國其他方面的史料很多,推薦一下幾種。
1.《後漢書》由南朝劉宋時的范曄(398年-445年)所著,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曆史。《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在列傳方面,《後漢書》除了因襲《史記》、《漢書》的列傳外,還新增了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和列女七種列傳。
2.《資治通鑑》中國歷史著作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著名政治家與史學家司馬光主編,劉恕、範祖禹、劉攽分撰,共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而成。全書分為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跨越1362年。全書體例嚴謹,前後脈絡分明,語言文字優美簡練,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3.《太平御覽》《太平御覽》初名《太平類編》、《太平編類》,後改名為《太平御覽》。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是中國北宋時期編寫的一部類書,也是儲存了五代以前文獻最多的一部類書。其採以群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為千卷,所以初名為《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為《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永珍。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儲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太平御覽》與《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以及《冊府元龜》合稱為“宋匯部四大書”。
4.《魏略》
魏朝郎中魚豢私撰,《史通·古今正史》謂"魏時京兆魚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