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心愁謝

    真心不是,隋朝強大勝過唐朝。隋朝鼎盛時期的人口,經濟,軍事都是歷史少有的。不能因為三徵高麗失敗否定隋朝,另外開通運河,絕對不是為了遊玩,更多是為了加強統治。

    當年的開皇年間全國共860萬戶,四千多萬人口,開元盛世時全國也僅有780萬戶,可見其強大。另外三省六部,開皇律,大運河,隋朝留給唐朝強大的政治經濟基礎,沒有隋朝就咩有後來的唐。

    宋朝我就不提了,經濟文化科技,成就了中國封建時期的巔峰。不過武力被人詬病,但實質上宋人已經做的相當好了,只是強敵環伺 ,有心無力。這個鍋除了宋朝要背,唐朝也是跑不了的,唐人的塑造了一個巔峰,也給了少數民族崛起的機會。

    如果要說中國歷史上最爛的朝代,應該是 晉 。司馬氏基本可以說爛的不行

  • 2 # 15號街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很燦爛的一個朝代,人民的幸福指數很高。女性的地位也比前朝後代要高。經濟發展迅速。

    隋朝結束了以往的分裂局面,而且隋文帝楊堅還算勵精圖治,國家很富庶。隋煬帝荒淫無度,但也為我們留下了像京杭大運河這樣的鉅作。

  • 3 # 胡笳胡談

    第一,隋朝之偉大。

    隋朝之第一偉大就是重新恢復了中國的統一。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初都長安,開皇三年遷大興城。隨後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

    結束一個動亂時代,恢復統一,開啟一個偉大時代,難道很爛?當然不爛了!

    隋朝第二偉大之處在於確定了很多此後的基本制度。

    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制度上非常有建立性。政治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並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

    這些制度建設為中國的穩定創造了基本條件,當然不爛。

    至於其他我們就不談了,比如開通大運河,打通南北,在外交上四夷賓服,總而言之,隋朝是個偉大的朝代。

    第二,宋代同樣偉大。

    宋代之偉大在於經濟文化。宋朝,建於960年,亡於1279年,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這根本就不是事實,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其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一個朝代,文化繁榮,藏富於民,何爛之有?

    所以說,隋與宋不僅不爛,實則燦爛。

  • 4 # 山野論史

    正好相反,隋朝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隋煬帝大業七年統計,全國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餘,口四千六百餘萬。這是什麼概念,唐代貞觀之治就不用提了,最繁盛的開元盛世也就勉強追平這個資料,歷史上康乾盛世是徒有虛名,是否算作盛世爭論越來越厲害,文景之治是真正的治世,但受到生產水平和時代侷限的影響,總體的經濟體量有限,盛唐的開元盛世是名氣最大的,勉強和隋朝的開皇盛世持平,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基礎卻是隋朝楊廣給奠定的,楊廣開疆擴土,征服四夷,通暢絲綢之路,給繁榮打下基礎,開創科舉,使庶族有了希望,與士族的矛盾大為緩解,為大唐興盛指明政治道路,另外隋朝三大倉糧食充盈,為大唐人口迅速恢復起到了關鍵作用。即便如此,開元盛世只是追平了開皇盛世,基本沒有太大的超越。

    下面再說說宋朝,北宋仁宗時期人口淨增長數已經於貞觀之治時總人口數持平,總戶數達到了空前的1236萬戶,遠超唐朝最繁盛時期開元盛世的800多萬戶,稅收更是大到7000萬緡之巨,如果按3%匯率計算,生產總值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8萬億,相當於我們1998年時的生產總值,即便是到了現在人均生產總值(GDP)還要低於宋代幾倍。(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是82萬億,是宋代三倍多,但人口是宋代的十倍多),這就是歷史上的仁宗盛世。

    這仁宗盛世還算不上宋朝最富有的時代,哲宗朝和徽宗時期,國家稅收超過10000萬緡,特別指出的是,建炎南渡以後,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只擁有半壁江山的南宋也達到過北宋這樣的經濟水平,經濟總量佔世界的70%以上,而地域和人口都比南宋大數倍的康乾盛世,經濟總量只佔到全世界的32%。中國古代屬於農耕文明,土地的產出有限,所以所謂的盛世經濟總量也非常有限,而宋代則是以工業為基礎,大量的陶瓷、絲綢以及手工業產品出口貿易是主要經濟來源,農業生產與手工業生產和進出口貿易相比已經不再是佔主導位置,宋朝已經具備了工業國家的性質。

    隋朝滅亡的太快了,後世為了證明自己取代隋朝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嚴重貶低了隋朝的歷史貢獻,大宋雖然強盛,但為了預防武將造反,實行了禁軍制度,武將沒有自己訓練培養嫡系部隊的權利,打仗時臨時派給一支部隊,這支隊伍的訓練情況、戰鬥力、忠誠度,領軍的將軍一概不知,戰術意圖無法貫徹,打仗時只能按照這支部隊曾經訓練過的陣法去打。有時這個陣法主將都不是很清楚,只能靠隨軍帶來的陣圖去指揮軍隊,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打勝仗?這樣的安排使得大宋能夠完全杜絕武將擁兵造反,但也使得軍隊對外作戰時屢遭敗北,給人以軟弱的印象。南宋趙構開始時局面混亂,盜賊四起,兵變不斷,外部又有金國威脅,高宗趙構只能摒棄以前的軍隊制度,給武將充分的自由裁量權,並允許武將培養自己的嫡系部隊,於是立刻湧現出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錡這樣的軍事奇才。但其副作用也很明顯,苗劉兵變直接把高宗趕下皇位,淮西兵變,四萬正規軍裹脅十萬百姓投靠了敵國,徹底改變了宋金之間的戰略格局。徹底粉碎了滅掉劉豫收回故土的希望。兩次兵變使高宗不得不考慮快點結束戰爭,於是把主要精力從北上抗金變為委屈求和。

    即便是到了後期,南宋以彈丸之地,抵抗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蹄十幾年,這個還算弱嗎?

    史書記載雖然也稍有偏頗,但並沒有磨滅這些事情,基本的歷史脈絡還是比較清晰的,只是歷代統治者在宣傳歷史時做了取捨,根據自己的需要,誇大或者掩飾了很多東西,所以研究史料的人與那些從小說、演義、歷史故事、等宣傳渠道獲得歷史認識的人,會對歷史有不同看法和感受。

  • 5 # 明月山脈

    隋朝爛不爛大家自己看:

    一、突厥是楊堅在位時派高熲和楊素打敗後歸附隋朝的,楊廣不過是巡視北方而已!

    二、關於關隴勳貴,歷史學家雷依群的《論關隴集團》指出,隋文帝時關隴集團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而楊堅勢力的崛起,則直接導致了關隴集團的衰落與滅亡。楊堅代周,其政權中人物已擺脫了“關中本位”之限制,關隴集團在楊堅代周之後已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此外黃永年也認為關隴集團只是存在於西魏、北周和隋朝初期。

    三、楊廣軾父後棄置剛建好的大興城(長安),役兩百多萬人修建號稱小長安的洛陽一來是軾父的心理陰影二來是遊玩所需,洛陽剛建好就馬上役一百多萬人疏通河渠!以備下揚州之用!

    四、對大運河的開鑿,客觀地說確實楊廣確實有很大的功勞,但是

    1、百科裡說得很明確:隋的開河,只是將若干自然河或舊溝連成一氣。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是在地方性運河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地方性運河的開鑿,要想開隋朝大運河是缺乏基礎的。2、此外楊廣動機不純,運通濟渠和邗溝剛一貫通,楊廣便乘龍舟率領皇后嬪妃、百官大臣、僧尼道士和大批軍隊,揚帆啟程到江都來遊玩了。而且,他還三次循著運河巡遊江都,這不能不讓人抓住“隋煬帝—運河—江都”這條線索不放。

    3、明人袁于令《隋史遺文》說:“秦政之築長城,為防胡計,非為遊娛也。開河之役,誠有功於後人,若論楊廣,則只為流連之樂耳,未可與秦王並也。”秦始皇築長城為國防,隋煬帝開運河只是為了玩樂。前者永垂不朽,後者遺臭萬年。

    4、這種看法確實有確鑿的正史史料佐證,楊廣巡遊江都的奢華浪費的確十分驚人。《隋書》記載,早在大業元年(605)三月下令楊素營建東都的第二天,隋煬帝即釋出了“巡歷淮海”的詔書:“今將巡歷淮海,觀省風俗,眷求讜言(正直的話)。”八月十五日即開始了第一次巡遊,因而開鑿通濟渠、疏通邗溝的直接主觀目的,確實是為了大規模巡遊。隋煬帝巡遊江都,乘船者總數最低限度的估計也在10萬人以上。在通濟渠上,“舳艫相接二百餘里,照耀川陸,騎兵翊兩岸而行,旌旗蔽野”。50天后,最後一條船才駛出。兩岸輓夫牽引前進,共有挽船士8萬餘人。南巡船隊和兩岸士兵總計在二三十萬人。沿途獻食從役者每天都在十數萬眾。佳餚豐盛,“後宮厭飫,將發之際,多棄埋之”。作黃旗三萬六千人儀仗,皇后儀仗隊、百官儀服很豪華。讓州縣採辦羽毛,地方官叫人民捕捉大鳥,四處網羅,幾乎殺完。州縣官上報民間歌謠:“天子造羽儀,鳥自獻毛羽。”

    五、關於科舉制,百科裡說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科舉真正成型是在唐朝。隋文帝楊堅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據史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應為開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所以很抱歉,開創科舉制的是楊堅而不是楊廣。

    六、三徵高句麗充分證明了楊廣的無能和智力低下。楊廣第一次打高句麗派一百萬人親征,你說楊廣是搞笑還是蠢?後來自己發現錯了,停下來,命三十萬人帶百日糧食進攻,結果打到高句麗首都,沒吃的了! 餓得敗退,只剩幾千人。這種操作真是讓人目瞪口呆啊。第二次出征時出現了楊玄感叛亂,隋煬帝不得不抽出精力來對付他,最後楊玄感叛亂得到鎮壓,可是被楊玄感賑濟的百姓也全部被隋煬帝坑殺了。第二次征討高句麗再次以失敗告終。但是隋煬帝始終沒有死心,於是在大業十年時,隋煬帝再御駕親征,討伐高句麗,誰知,三軍將士在到達涿郡時,相繼叛逃,隋煬帝為了對付逃兵,亮出了嚴厲的酷刑,可是他越是這般,將士們越是對他寒心,以致第三次征討高句麗再次失敗。

    七、根據葛劍雄《我們的國家:疆域與人口》隋初為6000萬人,到隋末只剩下2500萬人。而戶數的對比更能反映出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隋初人口計有八百九十萬戶,而隋末僅剩下二百萬戶,少的六百九十萬戶人口去了哪裡?百度說得很清楚:隋朝末年,統治者征斂無度,民夫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多列溝壑,骸骨遍及平野。黃河之北,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成蒿萊。 加之災年饑饉,谷價猛增,百姓困苦,凍餒交加。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農民揭竿而起,計當時約百餘支,遍及全國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後來,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崗軍。

    八、看看楊廣北巡的歷史真相:突厥啟民可汗入朝來慶賀元旦,辭行時請皇帝北巡。初夏,煬帝調河北十幾郡鑿穿太行山,北達幷州通車道,到赤岸澤。兩個多月山路通。煬帝到薊州,建築御道三千里,寬五十丈。又發百多萬人增築長城,西起榆林,東到紫河。尚書左僕射蘇威力勸,高、禮部尚書宇文闇、光祿大夫賀若弼說:“對啟民太好了。”三個大臣因此無辜被殺,蘇威連坐丟官,內史令蕭琮回家。煬帝出巡雲中,逆金河而上,戰士五十幾萬,旌旗千里。宇文愷造觀風行殿,坐幾百人,可拆卸拼裝,車輪可以推移,修築行宮可以拉走,周長一千二百丈,用布蒙外表。繪製彩畫,樓櫓齊全,胡人在御營十里外屈膝跪拜,不敢騎馬。

  • 6 # 柳雲蒼壑

    最沒存在感的是晉朝,最爛的當屬清朝了,隋朝太短,不過功績不可磨滅,宋朝除了被大家詬病的軍事戰爭(沒產馬地沒多少騎兵,步兵只能做到擊潰而做不到殲滅)外,其他各方面如經濟,文化,政治制度,社會福利,百姓生活水平等等等等可以完爆各個朝代,排名第一當然確實不大合適,因為它不符合華人統一和開疆拓土的期望,但是前三絕逼沒問題

  • 7 # 手捧太陽5

    隋與宋得到政權的方式相似,都.是政變得之於孤兒寡婦,因此政權的合法性和正統始終困擾其前期,文帝刻薄而宋太祖比較寬厚,政治風氣因而成習,煬帝才具而德不具,因此好大喜功傷國家根夲,二世而亡。宋自太祖承安史之亂後的教訓,祟文抑武,優待前朝宗室,息爭慎殺,使中國的政治文明達到了古代的頂峰,宋太宗弒兄而立,父子正統性受世人鄙視因而只能任奸用佞,國此北宋一朝除仁宗外皆為奸小之君,武大郎開店式的治國,使計程車風鄙下,貪鄙盛行。其實太祖的抑武與太宗以後的抑武是完全不同的,現代人把宋的祟文抑武而使國家嬴弱歸於杯酒釋兵權是完全錯誤的

  • 8 # 海子律師

    這兩個朝代對中國影響之大可能要超出很多人的認知。先說隋朝吧,其修建完善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隋朝歷史雖短,因為廣建工程,皇帝荒淫無度,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導致很快就改朝換代,但其歷史地位比很多朝代還高。再來說說宋代,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時代,中國歷史上四大發明有三個出於宋代,唐宋八大家有六個出於宋代,宋代把中國經濟推向了一個新高度,生產力之發達可以和明清媲美,文化之發達更是說不勝說,整個朝代誕生的文學家,書法家給後世帶來的影響是沒有那個朝代能比的,這得益於宋代屬於文官治國的制度制定了較好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制度,環境較為寬容,但是因為武官無實權,軍隊平時就訓練而已,一旦有戰事,臨時徵調武官帶兵應戰,導致官兵不熟悉,指揮不到位,經常打輸,宋代就容易割地送布匹割地求和,屬於軍事實力較弱的朝代。

  • 9 #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任何一個朝代到了朝末,都必然是亂世。亂世必然是用人失度。該重用的亂殺,該早殺的重用;該升的反降,該降的反升;願意效力者不為所用,不願意效力者為所欲為。人心散盡,直至無人可用,哪有不亡的道理?

    一個人能做什麼事,只需看他身邊是什麼人。如果以朝尾的統治者的用人和進退失度來比爛,都有更荒唐的大量事例。朝尾時代,面對生死存亡局面,君事非君,臣事非臣,才會導致大勢無可挽回,無法收拾。

    隋朝這麼短命,只傳二世就嗚乎哀哉,是因為二世的楊廣殺父殺兄而得位,得位行為已爛透,在人性和人倫上的惡劣度已到人類極限。殺有功和有才華的開國功臣高熲,重用巔倒是非黑白的奸詐之人虞世基、裴蘊,對如實報送起義實情的人也置之死地,如此爛人,誰救得了他?

    任何朝代的朝末,在最高決策層,糊塗人很多,但都有不少清醒者。但有些清醒者採取隨波逐流的處事和處世態度,有些人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清醒正直而想力挽狂瀾的人都死得很慘,也反過來映襯當朝者之爛。宋朝當政者是歷史上最軟骨的一朝。對外軟骨而對內又掌握生殺大權,必然很變態,他對給他施暴的人毫無辦法,只好以殺自己的頂樑柱來取悅對方。且重用與自己近似奴性十足的軟骨者。物以類聚。只聽得進軟骨者的餿主意。在這方面,北宋尤甚,連用蔡京、王黼、張邦昌、李邦彥等爛人。這種爛人一堆,還有什麼好救?誰救得了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害怕傷害別人不敢發脾氣和罵人怎麼辦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