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未其然

    琴棋書畫,即古時“四藝”(也稱雅人四好)其中,琴指琴瑟;棋,博弈;弈棋;特指圍棋或者象棋;書,指書法,而非書籍;畫即繪畫。

    要論其順序排列,要從它的起源講起。

    雖然關於琴棋書畫的起源時間眾說紛紜,但是關於“四藝”的各自的最早奠基時間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最遲不晚於秦末漢初。而四藝並稱則要等到唐代,張彥遠在其所著的《

    法書要錄

    琴、棋、書、畫四者的排列順序,有一種說法是以其產生的時間先後為序的。琴、瑟產生於上古時代,最晚也不晚於堯舜時代,春秋時期已變得非常流行。發明者是誰,說法不一:有昔伏羲造琴之說,也有神農造琴的流傳。而琴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於春秋時代,在春秋早期的《詩經》中就多次出現有關琴瑟的歌詠。

    棋的歷史之悠久,不亞於琴,目前學界較為公認的說法是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時代。棋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春秋時代的《左傳》一書。最晚在春秋時代前期,圍棋就已在上流社會十分流行,戰國時代已傳入民間百姓並出現享譽千載的圍棋高手弈秋。

    至於書、畫的產生,則是秦漢之後的事情。秦代發明了毛筆,才有了此後的書、畫。所以,按產生時間之先後,作琴棋書畫之排序 ,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也有人認為在中國古代的哲學的道教觀點:有生於無,有為“一”,或者太極四相的觀點

    “聲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質的,是虛無的.琴聲也是虛無的.好的曲調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鳴.但是摸不著,也看不見,飄渺之中攝人魂魄.彈琴之人當然很高,能懂之人也是高士.於是有伯牙、子期之佳話.文人以能操琴而自豪,因為他已經達到“無”之境界.

    “棋”,古多用指圍棋.《棋經》說:圍奩象天,方局法地,縱橫三百六十有一也.一者始也.也曾有人說:圍棋是“理參河洛,體用陰陽”.可見其“虛”。雖有形態,但是依然是虛無,且變化多端,難以駕馭.所以有“千古無重局”之說.圍棋別名“手談”,是描述其具有交流感情的功能.但是對局者,很難描述出“談”的具體內容.但是比聲音來得實一些,是因為它總算是有了形態.

    “書”,當指書法,其表現體是文字.文字是人類交流思想的符號.每個字代表一個特定的實體,是萬物的代表符號.好的文章會感染人,好的書法也會給人以情感的觸動.所以金庸先生小說中,書法中有劍意、含劍譜、有內功心法等描述.儘管抽象,但是其所指已經有了特定的目標和固定的物件.

    “畫”,是完全寫實的,將客觀世界的實物,表現在畫面上.好畫,同樣也能引起心靈的共鳴.但是比起琴棋書來,應該說來的更實在,更接近現實的物質界.由“虛”而“實”,是古人的哲學觀.“琴、棋、書、畫”的排列次序,應該是反映了古人的思維方式,這與時間之序也不矛盾。

  • 2 # 青島小曼搞事情

    至於琴、棋、書、畫四者的排列順序,有人認為是以其產生的時間先後為序的。古琴產生於上古時代,最晚也不晚於堯舜時代。發明者是誰,說法不一:有說伏羲氏者,有說神農氏者,也有說堯舜者。而琴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於春秋時代,在春秋早期的《詩經》中就多次出現有關琴瑟的歌詠。棋的歷史之悠久,不亞於琴,目前學界較為公認的說法是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時代。

    棋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春秋時代的《左傳》一書。最晚在春秋時代前期,圍棋就已在上流社會十分流行,戰國時代已傳入民間百姓並出現享譽千載的圍棋高手弈秋。至於書、畫的產生,則是秦漢之後的事情。秦代發明了毛筆,才有了此後的書、畫。所以,按產生時間之先後,作琴棋書畫之排序 ,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有人說,圍棋的生母是中國,而養母是日本。借用這個語式,不妨說,“琴棋書畫”的生母是何延之,而養母是張彥遠。   我的觀點是:琴棋書畫四大藝術,琴以無形無相排名第一,棋以太極兩儀取象排名第二,書法以三才八卦成形排列第三,繪畫以包含萬物排列第四,這個以抽象的深淺為標準的排名很是講究。越是抽象化,越是具有更高的藝術性。我的這個觀點與按產生的時間先後為序的排法,並不矛盾。

  • 3 # 默默淺吻

    琴棋書畫,在中國古時被稱為“四藝”,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常以此來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傳統音樂;棋,特指圍棋;書,指書法,而非書籍;畫即繪畫,特指國畫,即水墨丹青。琴棋書畫,講究恭敬、端正、心平氣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來,心無旁騖,不疾不徐,泰然自若,全身的精氣神是調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氣相通。中國古代文化是修煉文化。以古代文人的琴棋書畫來說,是閒情逸致,更是修身養性。造詣深者可達到相當高的境界。1、琴

    中國古代推崇正音雅樂,以“清幽平淡”為上,不以繁聲熱鬧為趨。琴瑟、簫笛、胡琴,都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韻綿長。如此幽婉清雅的音樂背後是豐厚的文化底蘊。

    儒家注重社會倫理的“教化”,推崇中和之美,平穩節制、含蓄淡雅,排斥媚惑喧鬧的溺音淫樂。

    道家倡導自然、清靜、無為、柔弱、和諧。老子說:“大音希聲,”正聲應“簡靜”,靜才會有空靈渺遠的空間感,與萬物合一的心靈體驗。莊子提出“平易恬淡”為人生理想。“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文人逸士,以琴會友,覓知音,不競不求,不炫技,不賣弄,遠離名利紛擾,清修自娛。2、棋

    “古松流水間,唯聞棋聲”,“閒敲棋子落燈花”“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古人弈棋的樂趣可見一斑。閒暇時,下棋交友,益智增慧。

    下棋講究棋品。弈棋情狀種種,往往表現出棋手的性格修養。宋大臣潘慎修以孔孟之道比喻圍棋,曰:“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捨為急。仁則能全,義則能守,禮則能變,智則能兼,信則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幾可以言棋矣。”梁武帝善弈棋,著書寫的多是經驗之談。“若局勢已勝不宜過輕,禍起於所忽,功墜於垂成。”

    棋盤雖小,卻玄妙多變,見仁見智。棋局如戰場,黑白雙方運兵佈陣,攻佔御守,鬥智比勇。東漢文士應瑒說:“博弈之道,貴乎嚴謹。”既要有出世之大略,又要有入世之細謀。

    歷史上,儒釋道代表人物及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數學家、哲學家等都對圍棋頌揚備至,認為從中收益匪淺。3、書

    書法是中國古代極為普及的、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習書法能調神修心、健康長壽。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書法家大都是壽星,唐代寫《九成宮》的歐陽詢,活了85歲;寫《夫子廟堂碑》的虞世南,活了89歲。當代書法家上海的蘇局仙、北京的孫墨佛都年逾百歲。

    唐太宗在《論筆訣》中說:“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歐陽詢也講練書法時要“澄神定慮,端己正容。”必須排除雜念、榮辱皆忘、全神貫注,達到入靜專一的狀態。然後,意在筆先,靈活自如地運動手、腕、肘、臂,調動全身的氣力,透過筆端,有機地輸送到字的點、橫、豎、撇、捺和字裡行間的佈局之中,即所謂“以通身之氣之功之力而用之”,促進血液迴圈,使人精力充沛,這又與氣功不謀而合。

    雖然字的造形是在紙上,但它的神情意趣,卻在紙墨之外,自然環境中的一切動態自有相契合之處。誠如老子的“道法自然”。釋家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葉一春秋。”天文地文人文,象中有道。

    王羲之觀鵝掌撥水而得筆法,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草書之法,黃庭堅觀樵夫蕩槳而得筆勢……書法家懸腕運筆,掌虛指實,快而不急,慢而不滯。捕捉到“鸞舞”之姿,“龍騰”之態,可達渾然忘我的天人合一狀態。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藝術重視培養書法人才,發掘整理了魏晉遺墨確立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為唐代的書法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4、畫

    文人畫講究全面的文化修養,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必須詩、書、畫、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學問、思想缺一不可。在題材上多為山水、花鳥以及梅蘭竹菊一類,象徵淡泊寧靜的隱逸生活,純正敦厚的君子之風,清高堅貞的人格精神。

    文人畫注重氣韻和筆情墨趣,意境雋永,耐人尋味。畫格有四,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蓋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以逸品為至高境界,超越一般的藝術水準,進入更高的審美創造天地,飄逸出塵。看似平淡天真,卻格高無與倫比。簡潔生動,得之自然,無可仿效。

    唐代大詩人王維被尊為山水畫之祖。他長於寫景畫景,清新明朗、淡雅脫俗的靜中之美,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的審美愉悅。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一幅好畫,能讓人雜念頓消,洗塵淨心,漸入佳境。可見書畫家的人品、才藝、修煉的功力非同尋常,古代書畫專著所講的“定神”、“通神”、“神品”、“逸品”就是這個道理。在中國古代的哲學裡,世界是從無到有,於是有“無中生有”一說。按道教的觀點:有生於無,有為“一”,或曰: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演化周天之數。“無”為最高境界。

    “聲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質的、是虛無的。琴聲也是虛無的。好的曲調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鳴,但是摸不著也看不見,飄渺之中攝人魂魄。彈琴之人當然很高,能懂之人也是高士。於是有伯牙、子期之佳話。文人以能操琴而自豪,因為他已經達到“無”之境界.

    “棋”,古僅指圍棋.《棋經》說:圍奩象天,方局法地,縱橫三百六十有一也.一者始也.也曾有人說:圍棋是“理參河洛,體用陰陽”.可見其“虛”——理參河洛,囊括萬物;也見其“實”——體用陰陽,有了實“體”(棋子與棋盤).雖有形態,但是依然是虛無,且變化多端,難以駕馭.所以有“千古無重局”之說.圍棋別名“手談”,是描述其具有交流感情的功能.但是對局者,很難描述出“談”的具體內容.但是棋友之間的感情是融洽的,是牢固的,往往一交幾十年,不但不死不散,即使離世,依然被棋友常常念記.其“虛”在於難以把握.但是比聲音來得實一些,是因為它總算是有了形態.

    “書”,當指書法,其表現體是文字.文字是人類交流思想的符號.每個字代表一個特定的實體,是萬物的代表符號.好的文章會感染人,好的書法也會給人以情感的觸動.所以金庸先生小說中,書法中有劍意、含劍譜、有內功心法等描述.儘管抽象,但是其所指已經有了特定的目標和固定的物件。

    “畫”,是完全寫實的,將客觀世界的實物,表現在畫面上.好畫,同樣也能引起心靈的共鳴,但是比起琴棋書來,應該說來的更實在,更接近現實的物質界。由“虛”而“實”,是古人的哲學觀.“琴、棋、書、畫”的排列次序,應該是反映了古人的思維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物化學的學習重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