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點三國
-
2 # 吃肥肥哦
這個問題牽涉面比較廣,簡單來講當然就是為了丞相自我心中的夢想。諸葛心中的理想國,在他治理期的蜀中有所提現,偏法家,又有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味道,但侷限於現實,雖然史書上描寫蜀中民苦於役,但頗樂,個人理解,苦是諸葛忙於收拾夷陵敗局,樂是對丞相治理合理性表示服從,看到未來的希望,但總體表現一般,這也是現在網路上噴諸葛的一個點。
那為什麼諸葛要選在這個時機不對的情況逆勢而為,我認為重點看如果讓魏吳一統後,和他心中差距有多大。首先簡單說吳,吳的治理結構,就一開始孫策,周瑜聯手武力統一東吳的時期,由於自身的強勢,他們的出現也符合了當地各個地方武裝勢力的相對長遠利益,完全是偶像治理,孫策一掛,孫權的權利過度過程就是不斷向東吳四大家族妥協的過程,比如四大都督名額,各個帶兵將領,而且都是有私兵,也就是府兵制,後期東吳打戰都是各帶自家兵丁,然後集合,這樣的治理諸葛自然不屑。
曹魏還好,初期曹操陳留募兵,所以一直帶後期,魏的兵役制度比較正規。初期政治理想其實和諸葛後期治理蜀中還是挺契合,所以才有裡隆中對裡的:天下有變,之後才能命一上將,以向宛洛,中期荀彧,陳群所做個人認為就是諸葛的理想,但後期,尤其曹丕上位,還是選擇向世家妥協,甚至獻媚,九品中正制名存實亡,以及維護漢家的理想破滅(這點個人覺受到歷史侷限性,不是什麼缺點)。
所以丞相接手夷陵殘局的時候,就算死局,也不能接受吳魏最終一統後局面,別談什麼知遇之恩,稍有見地,就不會把國家的未來拿去報答一個人的恩典,當然目標重合最好。至於丞相的軍事行為,也要結合後期他心中理想去理解,就知道,為什麼要和司馬懿拉鋸戰,司馬養著諸葛,諸葛助司馬擴大兵權,為什麼魏延的子午奇襲長安可行但不合理,甚至不值一試。這裡就不鋪開講了啦,太累。
哎,丞相是偉大的,三國演義沒出現,他照樣獲得後代君王的推崇,詩聖詩仙美譽。
-
3 # 1175490067
因為逆天不一定會失敗,一個天才佐應世之主成功有何難處,只有佐不應世之主成功才能顯示自已的才華,縱觀諸葛亮一生不難看出,他必領悟鬼谷子的絕學,有計謀有口才有自已的立場,一生忠於漢室,但也不失為自己謀利,面對不同自已觀點的人,或者說是政敵也決不留情,何況當時應世之君竟然無視他,雖然逆天而為大都矢敗,但至少逆天而為可以延長天數完成時間,為自己這一生的知已給天將亡之的大漢延長數年壽數
回覆列表
客觀地從大歷史觀上看,諸葛亮其實是在逆天而為。在看歷史問題的時候,切忌將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帶出到歷史事實當中去,近年來,也有不少歷史學者主張用一種大歷史觀去看待歷史。
很多人在看待三國問題的時候,因為劉備姓劉,是中山靖王之後,所以很自然地將主觀偏向落到了劉備身上,認為劉備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但是殊不知,從大歷史觀的方向來看,劉備也不過是諸侯爭霸中的一角。
作為謀士的諸葛亮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他必定明白這一點,就算北伐成功,天下一統,雖然天下姓劉,也不是原來那個劉了。
那為什麼諸葛亮還是逆天而為呢?
一,大漢王朝已被時代淘汰
東漢末年,漢朝已經風雨飄搖,政治上腐敗不堪,各方割據,經濟上國家經濟落魄不堪,百姓流離失所,早已沒有當年的大漢盛世,所以這個時候漢朝已經是被時代淘汰了,不可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從大歷史觀看,這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二,個人主觀原因
大家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劉備這個人有一個很好的品質就是禮賢下士,以仁義為做事原則,所以諸葛亮後期的北伐等等,更多是為了完成劉備遺志,即使他知道大勢已定。
三,報答知遇之恩
劉備對諸葛亮確實是有知遇之恩,諸葛亮湧泉相報也是應該的。所以就算此時的蜀漢國力已大不如前,諸葛亮都要執意出征,已報先主之恩。
四,統一全國一直都是諸葛亮的目標
對於諸葛亮這樣計程車族來說,一生最大的政治抱負就能夠讓自己主公走向大一統,諸葛亮已經選擇了劉備,就必定全力去輔佐,就算他知道大勢已定,統一天下,自己也可流芳百世,成為張良,韓信之輩。
綜上所述,這就是諸葛亮為什麼要逆天而為的原因,有主觀也有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