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巖歌山語

    農村歌舞,凡生活在農村的人,我想大多數人都經見過,只不過此地域與彼個地域有所不同罷了。

    拿甘肅隴南一帶而言,民間歌舞,不僅歷史悠久、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而且形式有多種多樣。現略舉幾例:

    一、祭祀性歌舞。比如師公傳爺(攢神)活動,歌舞並舉,一場要進行三天三夜。過去,大多數村子都有此活動,莊嚴神秘,非常有趣;現在雖然逐漸淡化了神性,不怎麼盛行,但娛樂性極強。

    二、鬧春的社火。正月鬧社火是古俗,過去,幾乎每個村子都盛行,幾乎是全民參加,歌舞形式豐富多彩,即娛神又娛人,常常麥場、街頭、院落、廣場表演外,同時還要到鄰村巡演。人人即是歌舞者,又是欣賞者。現在,雖然社火隊少了,但傳統歌舞模式還在傳承。

    三、乞巧活動。這是獨特的女兒節日活動,現已申報為國家級非遺,登上了大雅殿堂。

    總之,農村歌舞太多太多,好多人都經見過。

  • 2 # 阿麗莎跨境電商筆記

    農村歌舞裡面帶著濃濃的地方文化氣息,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載體。從服裝,動作,儀式,都充滿了中國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代表特色。

  • 3 # 靜聽雨霖鈴

    農村歌舞的經歷,這個問題提的有點籠統了,農村歌舞,那個年代的歌舞?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還是本世紀初年代?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十年代的歌舞,因為那時候住在老家裡,當時根本沒有什麼娛樂專案,只有自己村裡人自編自演的歌舞。

    回憶那時的農村歌舞,不要講什麼水平啊,藝術效果什麼的,就純粹是圖個混合熱鬧。我們村子,對文藝演出是非常重視的。每年秋收後,種完了小麥,地裡農活幹完了,我的大哥和二哥因為有俊朗的外貌和出眾的個頭,就開始到大隊參加文藝節目的彩排。

    演出的節目,包括相聲,快板,對口詞,少不了的當家節目,就是歌舞。所有的節目,不管是相聲,快板,對口詞還是歌舞的作詞譜曲,都出自我們村一個遣返原籍的大學生之手。我至今記得有一首歌,大合唱的形式,同時有人伴舞,我的大哥拉二胡伴奏。歌詞是:

    躍進的戰鼓咚咚敲,

    躍進的紅旗迎風飄,

    躍進的鑼聲震天響,

    躍進的歌聲衝雲霄。

    戰鬥的一九七四年啊,

    迎著那那十大的東風,

    來到了哇那呀咿呀嗨!

    這首歌的曲調,我依然能夠唱出來,因為,那是童年的記憶。

  • 4 # 已認證CSK

    有很多地方做年例都會請正規的歌舞團隊,粵劇團隊過來,搞四五天,每晚一個團隊,場地很熱鬧,有很多小吃,這些過後,有些年輕人會捐錢請些不正規的歌舞團隊過來表演脫衣舞……的節目娛樂娛樂。

  • 5 # 健康夾快樂

    我們這每年都有戲團來表演,時間長短看大家的經濟實力,很多人會自掏腰包請一團唱一場,有回我爸好像就花了一千多請戲團唱了一回合。

  • 6 # 張西堂

    要說跳舞,文化大革命中,我+幾歲,學挍組織了宣傳隊,唱歌跳舞,宣傳毛澤東思想,叫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白天,在田間地頭,唱歌跳舞,表演節目,晚上,吃完晚飯後,提著煤油燈,拿著報紙,三四個男女同學,站到屋頂上,一個人用煤油燈光照著看報紙,再讀出來,拿廣播筒的,聽一句,對準廣播筒,喊一句,(中共中央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就是這樣,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這樣廣播。我每次都參加。

  • 7 # 五金員工陳可為

    農歌舞表演節目,時尚靚麗,衣服搭配漂亮,楚楚動人,能歌善舞。

  • 8 # 晴雨31573053

    六十年代參加過村辦的政治夜校歌舞。那時曾在夜間下鄉到邊遠山村表演。那時的幹勁也非同一般。

    那時的歌舞,大都是自編自演。有快板,碟子舞等等。

  • 9 # 生產隊長老楊

    問:農村歌舞有誰經歷過?

    農村的歌舞在早就有,到現在都有,沒斷過,只是和過去比變了形式。

    文革時期的忠字舞來到農村就是農村歌舞。

    一九六六年,十一歲時第一個跟著學跳的就是"萬歲毛主席″,起跳時嘴裡還唱著"叨叨來叨西拉叟拉叟法米,嘿!叟拉叟法米叨來叨,叨叨叨叟叨,金色地太陽昇起在東方……",還跳過"我們是毛主席的紅衛兵,從草原來到天安門",我們跳的騎馬舞,後來讓南韓的鳥叔學會了就變成了他的騎馬舞。

    那時農村的歌舞村村都跳,晚上排練,一開會,首先要演的節目就是跳革命舞蹈。下地勞動時,在地頭也跳一回的。

    現在,農村的歌舞變了,變成了兩種形式,一種是每天早晚的廣場舞,還有一種就是紅白喜事上的歌舞演出。

    廣場舞城裡都跳,這紅白喜事的歌舞演出就是農村獨有了,有時,孝子在靈棚哭,舞女們在對著靈棚的臺上舞,真是有哭有唱,哭跳皆有,哭的還要給唱的賞錢。哭的不願哭了,就花錢讓唱的連哭帶唱,那就是哭靈。

    哭靈是很掙錢的,連哭帶唱一段就賞一百,一晚上唱上唱二三十段,就給團裡掙他兩三千塊。

    這就是現在農村的歌舞。

  • 10 # 老荷666

    改革開放後,農村集鎮年年興起春會,咱趕春會看過歌舞,以後再也不看了。那玩意兒太俗又帶黃色,老頭老婆們大罵傷風敗俗,趕緊拉著孩子們離開,農村人不興時那玩意兒。

    也別說,那一回還真遇到一個看得著迷的:附近村的那個寡漢條子。只見他站在臺下幾乎伸手就摸著歌舞臺,兩眼直勾勾的看著跳舞娘們,半張著嘴,口水從嘴角向下流……。

    可能是看歌舞的人少,音響本來夠大的又加大,簡直震耳欲聾幾里遠還能聽到。舞女這時侯為了更吸引人脫掉外衣只著泳妝,鄰村寡漢身子更是向前傾斜。舞女示意再靠近,寡漢伸手扒著舞臺。舞女沒有停下舞姿,只是彎腰湊近寡漢的臉,不是來個飛吻,是一口痰牢牢地吐在寡漢臉上!寡漢扭頭就走,一邊走一邊用衣袖擦臉。

    歌舞在農村一度興起幾年,漸漸地消聲遺蹟,傳統的春會也風光不再;代之而來的是唱小班戲。改裝汽車車廂成舞臺,音響樂器一應俱全,專供農村婚傷嫁娶、升學許願。

    時代在變遷,社會需要什麼,什麼就應運而生。戲曲若是把古妝戲改編成時妝戲,內容是現實的有教育意義的其不甚好!

    至於歌舞,高尚的農村人欣嘗不了,低俗的傷風敗俗,還是沒有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二學化學競賽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