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提蘇
-
2 # 罌粟也是花
有的。舉個例子:鄰居的孩子只上過美術,舞蹈,書法,音樂課後班,文化課的沒上過。數學和物理不太好,家長堅持讓孩子看書,不會問老師,最後考上了雙一流211學校。而朋友的孩子逢假期必補,理由是,能多學點就多學點。那個孩子不喜歡培訓班,輔導老師說他課上睡覺。朋友認為“不去培訓班孩子只會在家玩遊戲。在培訓班就是沒怎麼聽,薰陶也好”。朋友孩子入高中成績比鄰居孩子高了30多分,畢業時比鄰居孩子低了30分。合計一下,相當於三年補課少了60分,最後考入了一個省屬重點高校。
課後補習,缺點很多。
首先,金錢的投入不談,最大的惡果是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上課不認真聽也無妨,課後可以補習。在校不聽也無所謂,老師對著四五十人講課,而輔導班老師可以一對一。有了這種心理,一大部分孩子補課時啥都會,因為遇到問題,輔導老師可以一步一步演示解題思路,直到會為止。表面看屬於因材施教,可長此以往,孩子形成依賴心理,自己不動腦思考,慢慢變成記憶的機器,老師講過的會,沒講過的,到考場上還是不會。失去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業水平會越來越差。當然,如果遇到明師則另當別論。啟發思考,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和百折不撓的求索精神需要時間,課後輔導基本都是按時間收費。畢竟課後輔導的任務是查缺補漏,輔導老師未必可能、或未必願意花大量時間逐步引導思考,培養思維品質和自學能力,有了這些,還要培訓班做什麼?萬一遇到不懂的家長,反而指責老師,一堂課沒講幾個題。
有的輔導班未等學校開學,提前輔導學生新課,美其名曰“銜接班”或“衝刺班”。假設這類班的老師各個業務出類拔萃,盡心盡力講新課,孩子回學校,真的會有耐心聽別的老師把自己會了的內容再講一遍嗎?最大的可能是,孩子到學校想聽就聽一點,溜個號也無所謂,因為在外面輔導老師早講過了,甚至比自己的老師講得還生動有趣呢。常常在校老師剛開始佈局設疑,這個先走一步的已經知道答案,迫不及待喊出來,把別人思考的機會都剝奪了。提前學新課的課外輔導最不值得提倡,因為這會剝奪孩子在校求知慾望和學習的興趣。我們不否認有些學霸型的孩子有耐心把同一節課聽兩遍也不厭倦,但這樣的孩子如果有了獨立思考精神和自學能力,還需要課外輔導嗎?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吧,在學前,幼兒園引入了一門免費的英語課程,用TPR教學法,孩子生動活潑地學起來,效果很好。聽了公開課,我給自己孩子也報了名。但這門課要六年才能學完,我覺得學了一半停掉可惜,決定孩子上小學時繼續把課程學完。當時,小學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了,而我要四五點才下班,不能及時接送孩子。於是給孩子報了個課後班,孩子放學去課後班寫作業,然後到時間輔導老師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上英語課,學完,課後班老師負責把孩子送上公交車自己回家。學校當時也開了英語課,但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早在幼兒園就學完了,而且幼兒園引進的教材更圖文並茂,更生動有趣。我沒有和老師溝透過孩子在校上英語課的情況,總之是沒有任何困難。現在想來,孩子最初幾年在校的英語時間基本是被浪費了。本來學校提供外語教學,我花時間費金錢讓孩子提前學完了,不如留出那些時間讓孩子好好玩一玩了。
第三,不適當的課外輔導扼殺了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剝奪了他們有限的休息時間。學校已經留了適量的作業(假設不是過量),放學了,要去輔導班,學校作業何時做?可以說,我們的孩子本來是天真爛漫,熱愛一切新事物的。中國的孩子懂事,聽話。小時候,家長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也明白去輔導班是為了學得更好。本來應該發展業餘愛好,在外面奔跑戲耍的時間,都坐在輔導班學習了,所以,我們不難發現,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十個孩子,七個戴眼鏡,個別戴隱形眼鏡。到了初高中,學業越來越重,孩子們失去的玩耍時間和休息時間到哪裡去找?慢慢他們學會了平衡,輔導班是花費了高昂代價的,必須認真對待。學校似乎是免費的,上課溜個號,打個盹兒,是不是不難理解?現在很多高中生在早上七八點鐘都是在半睡半醒中聽課。晚上該睡覺的時間是在輔導班,在刷題,還是在玩手機?課後去鍛鍊身體的特別少,看看現在的孩子們,身體素質特別差,有風吹草動就病了。其實,把文化課的教學留給學校,把課餘時間留給孩子更好。把上輔導班的錢省下來,給孩子買書吧,帶孩子旅遊吧,讓孩子去運動吧。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國家以刮骨療毒的方式,實行“雙減”的一部分原因吧。
回覆列表
1.你看想讓孩子過成什麼生活,內卷太嚴重了。不是說補了顆孩子一定成才,但是不補孩子也不一定就見識少,關鍵家長確實要分心出來給孩子安排時間。
2.因為有家人做教培行業的,多少了解一點他們內部有業績壓力,如果沒有那麼多的學費進來如何成為上市公司。說實話那個費用我是報不起的,只能內部有一些資料會流出撿個便宜,當然有錢人家的可能都不在乎。這是起點的問題。
3.關於中國教育問題,每個家庭都在比較別人好我就要更好,還是家長要提前給孩子做好規劃,佈局合理不影響正常生活,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讓他們健康開心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