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中土大溪水

    事實上,漢末到魏晉南北朝就是地方士族豪強興起時期。就是這些勢力是統一的阻力,他們的存在阻礙了對地方的有效管理。

    曹魏被司馬取代就是司馬家是士族得到士族支援。曹魏根基太淺。沒有得到地方士族的有效支援。而且曹魏出身寒門,雖說有東征西討打下北方一片江山。但士族們依然看不起曹魏。否則袁紹也不會天天把什麼三公掛嘴邊,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是士族。同期的東吳和蜀漢也是士族把持的。諸葛本身也是出身士族,否則不會,諸葛家兩邊都有人。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也是替蜀漢造勢,說給東吳我們家也是豪門。其本質上當年士族勢力控制著中下層社會,只有得到士族的支援才能有根基。所謂的人心向背其實是控制於這些人之手。

    既然是得到士族的支援才有天下,那麼也就受制於士族。士族不是一個單一一個人或什麼家族,本質上是就是多個地方豪強勢力,本身就統一的最大阻礙。而且他們之間就是紛爭不斷,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的戰亂不休,就有他們的影子。他們的爭亂嚴重影響了對北方的入侵的抵抗,這就是五胡亂華的原因。

    很多結論都說,西晉統一後執行了錯誤的分封制。其實不盡然,西晉有天下,是士族勢力的大族支援下血腥屠殺曹魏勢力後才立的國。這種情況下,司馬家政權受制於世家大族,迫於無奈只有分封諸王去看守地方的世家大族。但後來事情表明,諸王更不可靠,這就是西晉的有名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後西晉徹底不行了。本來東漢末年由於戰亂人口損失較多,已有大量胡人內遷中原,西晉八王之亂的打來打去,算是消弱了西晉的軍事實力,胡人開始造反起事。這就是後來的五胡亂華。

    中原大族一看不行了,隨即攜帶著司馬家的人,南渡長江避禍去了,這就是衣冠南渡,隨後建立東晉。這種情況東晉王朝就更加受制於世家大族,也就是所謂的王於馬共天下。

    士族也不見得就是歷史書寫得腐朽,落後的代表。士族的形成其實就是,自秦滅六國,六國貴族消失後,朝廷對地方管不過來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全國各地一種血緣紐帶的地方勢力。士族的毛病就是誰當皇帝無所謂,就是別影響我家的利益。於是這些勢力之間紛爭不斷,而且這些勢力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利益。各個士族之間互相爭鬥使得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而且會擴大問題。最後就是血腥的內訌,刀兵相見。東晉以及其以後的宋齊梁陳內部的殺戮不斷,背後就是士族之間的紛爭。

    中原的無險可守只得由著五胡亂華,然後是鮮卑的魏朝的興起。在北朝由胡人部落,軍事酋長戰亂兼併,最後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形成了類似士族的軍事貴族,這就是關隴軍事集團,最後形成八柱國的貴族集團。基本上北朝後期以及隋唐前期的統治勢力。楊堅,李淵,宇文家族,孤獨家族等均是出自這一軍事貴族集團。

    南朝經多年士族內訌,已沒多少實力。隨後被隋朝統一。雖隋統一,但楊堅知道自己的王朝受制於關隴軍事貴族,要想辦法制衡這些人,所以就得其他人當官。出於察舉,薦舉最後受控於士族的教訓,那就考試吧。這就是科舉制度的由來。這一制度徹底摧毀了士族再次興起的可能。使得世家大族再有勢力也得來考試才有當官的資格。從此以後,中央才算是對地方豪強勢力有控制力。在這之後,中國就再無百年以上的分裂了。雖有短時分立,但隨即就統一。

    但科舉制度明顯的是影響了關隴軍事貴族的利益。於是借隋煬帝東征北韓半島的失敗,關隴軍事貴族推翻了隋朝。然後李淵在這些人的支援下建立了唐朝。但唐朝不也一樣繼續執行打擊關隴軍事貴族辦法。從開唐,經李世民,武后,直到唐玄宗時這些勢力才退出歷史舞臺。在這之中武后任用酷吏,使勁折騰百官,但卻沒有太大後遺症。其實背後真相就是武后以株連的方式,打擊李氏皇族的同時也是在有目的處理這些八柱國的人,然後提拔科舉的人。開元盛世的人才其實都有武后朝提拔的。

    隋煬帝其實不是什麼昏君,很多事的記載都是動機不純。大運河的開鑿,對後世益處甚大。徵高麗也不是什麼錯事,唐朝建立,最後不一樣要繼續徵高麗,這是必須的國家大事。

    由後世遼對宋的威脅來看,以及安史之亂興起於河北三鎮,徵高麗是必須。否則,一開國就在幽州和東北那裡有個地方獨立的敵對勢力,那就什麼事都別幹了。隋煬帝的問題是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失去對這些人的控制,僅此而已。

  • 2 # 哐哧哐哧看電影

    1、人。

    從魏開始,皇帝各種作死,都傳不了幾代,荒淫,暴亂,等各種黑暗代名詞都輪番出現,這個就不做過多說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王位的更迭,其實更多的是人性的墮落。

    2、地。

    經濟基礎絕地上層建築。這句話我們在初中的時候就學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關鍵因素就在於經濟,而古代經濟的決定性因素就是百姓跟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東漢初年,由於戰亂,人口減少,國家得以掌握了土地,透過屯田、授田、鼓勵開荒、釋放奴婢等方式,使得國家又控制了大量農民,國家能夠控制農民,就意味著能夠透過農民得到租稅、徭役、兵源,並且能夠有效的防止變亂。在這種情況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強效的,有力的。

    但是到東漢末年,隨著國家集權,擁有的土地又慢慢被地主豪強給兼併了,農民漸漸的又變成了佃戶,變成了依附地主而存在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國家經濟從依靠百姓也變成了依附地主。

    而地主豪強在獲得土地之際,不僅提升了經濟,又將佃戶慢慢轉變成為了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開始了軍事割據。

    所以百姓在漢擁有自己土地,經過東漢末年的動亂人口減少,又迎來了相對穩定的三國,但到魏晉南北朝事情,同樣的事情又開始上演。

    3、天。

    氣候的變化。中國天氣的變冷,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迎來了一個長長的降溫。而隨著天氣的變冷,北方遊牧的蠻人就要開始南遷。歷史上最著名的南遷還有明清時期。

    外來文化的衝擊,外來人口的增加,不同種族對於土地,人口政治的要求各不相同。隨著天氣的變冷,糧食短缺,糧價上漲,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動亂在所難免。

    歷代君王,在蠻族南遷後,蠻族的漢化,漢族的蠻化都是無可避免的。在這個前提下,任何要統一中國的王朝必須同時掌握“治理草原”和“治理平原”兩個邏輯,必須能處理“胡漢”關係,這是前所未有之困難。

    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過程就會顯得血腥與動亂,謀權篡位更是頻繁發生。

  • 3 # A00000含山嚴楊平

    這一世時期是經過多年的大一統之後分裂時期,秦亡之時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個觀念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了,西漢時期的獨尊儒術強調名正言順,魏躥漢,晉躥魏,在當時看來都不是名正言順的,既然有例可循,竊國之後沒有任何風險,為什麼不去嘗試呢?既然人人都不是正統,何必糾結誰是正統呢,獲取最大的利益就是了。

    胡人漢化之初,漢人的傳統倫理道德尚不能約束,自然要依靠胡人原有的觀念來形事了。漢化之後發現原來漢人的正統傳承也是可以嫁接的,自然有樣學樣了

  • 4 # 桃花石雜談

    魏晉南北進時期實際上是中國文明的一個轉型期。漢朝滅亡之後,北方十六國時期是各民族混戰,朝代更迭自然頻繁。而南方東晉保持了相對的穩定。等進入南北朝時期,南北方的政治都被各自的世家大族把持,但其實此時的世家大族都已進入衰落期,無論哪個家族,都無力完全掌控整個國家的局勢。但又都沒有找到新的治理方式,所以就是一出現矛盾,就換個家族,但換湯不換藥,過不了多少年同樣矛盾又會出現。這種情況直到隋唐時代,科舉制度產生,世家門閥政治被逐漸打破才得到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終於出手!玩家看到這類ID請舉報,天美說了:必封號十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