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沫煙雨49

    蠟染,是中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貴州、雲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長蠟染。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由於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用於製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包括女性服裝、床單、被面、包袱布、包頭巾、揹包、提包、揹帶、喪事用的葬單等,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富有民族特色。

    特 點 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

    古 稱 蠟

    區 域 貴州、雲南苗族、布依族等

    範 圍 中國民間

    類 型 紡織印染手工藝

    蠟染的發明以人們對物質特性的重複認識和利用為基礎,並需要具備一定的環境因素和技術條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質條件和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蠟染是基於人們對服飾美化的需要,在人類文明進步到一定程度後產生的,是在多種染織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蠟染產生的時間應在紡織、印色和畫饋工藝成熟之後。從原料上看,蠟染對面料沒有特殊要求,棉、麻、絲、毛織物都能採用;防染材料也不拘於特定品種,動植物蠟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樹脂和蜂蠟;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藝,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藍為主。從範圍來看,蠟染技術存在與世界上很多地方,風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種多樣。由於受地理和氣候的影響,北方寒冷地區不宜進行蠟染,因此蠟染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蠟染起源

    傳說故事

    安順、普定一帶的苗族婦女把蠟染花紋裝飾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後擺的邊緣,她們背孩子的蠟染揹帶,點染得精巧細緻,除藍白二色外,有的還加染上紅、黃、綠等色,成為明快富麗的多色蠟染。

    發展變遷

    隨著苗鄉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使人們對市場的依賴性增強,傳統手工產品受到了衝擊,因此現代苗族人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隨著苗族社群的過剩勞動力大批加入全國勞動力遷移大軍,(黔東南的苗族村寨中,60%的青年人外出打工)在工作的同時,他們也逐漸接受了發達地區的價值觀念。另外,隨著電影、電視等傳媒深入到苗鄉,拉近了邊遠地區與文化中心地區的距離,也加速了苗族傳統文化的變遷。

    蠟染工藝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尤其是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蠟染工藝,而且廣泛流行,已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這裡的少數民族以蠟染作主要裝飾的有黃平、重安江一帶和丹寨縣的苗族婦女,她們的頭巾、圍腰、衣服、裙子、綁腿,綁腿,都是蠟染製成,其它如傘套、枕巾,飯籃蓋帕、包袱、書包、揹帶等也都使用蠟染。

    基本種類

    蠟染,大體可以分三大類:—類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給自繪自用的蠟染製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民間工藝品。另—類是工廠、作坊面向市場生產的蠟染產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工藝美術品。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中心製作的純觀賞型的藝術品,也就是“蠟染畫”。這三大類蠟染同時並存,互相影響,爭奇鬥豔。這種複雜的,多元化的現象,在藝術界是少見的。

    冰紋介紹

    蠟染的冰紋就是它讓人們為之讚美不絕的性格特徵。冰紋的形成,是蠟畫胚布在不斷的翻卷侵染中,蠟跡破裂,染液便隨著裂縫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難以摹繪的天然花紋,象冰花,象龜紋,真是妙不可喻,同樣的圖案的蠟畫布料,侵染之後,冰紋就似人的指紋一樣決不相同,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蠟染的"冰裂"紋,類似瓷釉之"開片"極具藝術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處地表現描繪物件,特點鮮明。要染多色彩層次的花口,可採用分色封蠟的手段,表現力更豐富。蠟染多用於製作工藝服裝、壁掛、檯布等。

    主要特徵

    從審美角度看

    苗族蠟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產、戰爭、遷徙等場景按照自然的規律和心理活動邏輯進行簡體、變形、誇張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靈符號,組成一種理想化的完形關係。這種“人化”作用溝通了人們心靈的聯絡,架起一座人類共同審美經驗的橋樑。它像一條紐帶,把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傳統、不同文化氛圍中的人從深層意識中聯結起來。這種溝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目標與角度,從積澱下來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層次的內容。

    從文化特性看

    苗族蠟染在現今的歷史條件下,已由原有功利內容的意念標記轉化為用做欣賞的審美形式,人們在對這藍白相間的幽遠、神秘象徵符號的聯想與品評中,重新領悟並充實了它的內容。當人們站在現代文明的角度去審視與評價這種傳統的文化藝術品時,它實際上已超脫了自身,作為一種藝術元素進入了現代藝術生活,實現了向新的文化氛圍與審美境界的跨越,展示出新的文化意義。

    工藝流程

    畫蠟前的處理

    先將自產的布用草灰漂白洗淨,然後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狀塗抹於布的反面,待曬乾後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臺。

    點蠟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裡,用火盆裡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繪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裡,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摺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冰紋"。這種“冰紋”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緻的風味。

    去蠟

    經過沖洗,然後用清水煮沸,煮去蠟質,經過漂洗後,布上就會顯出蘭、白分明的花紋來。

    (依據貴州安順傳統蠟染工藝流程整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虹貓藍兔七俠傳》裡豬無戒這個窮兇極惡的反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