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吉爾3B8

    孩子小時候非常懂事,也很省心,從來不給家長添麻煩,經常幫我乾點能幹的家務活,我的工資就放在那裡,從來不去動,如果需要買什麼東西總是跟我商量,我這輩子就打過一次孩子,那是孩子3歲也不知看誰吃果凍,這是他第一次哭著跟我要果凍吃,那時候為家裡人為孩子要果凍七嘴八舌,當時心情不好過去著孩子屁股狠狠地來了兩腳,讓鄰居給拉開了,不然的話還得來兩腳,這是我一輩子心裡的痛,到現在也忘不了,過後還偷偷看他的屁股按一下試試痛不痛?再也沒有此類的事情了,要不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 2 # 白羊座的我

    我家孩子現在上小學三年級,自從孩子上了小學,捱揍的次數也多了很多,每次揍完她過後想一想,我就覺得很後悔!也會找孩子再聊一下,告訴她那天確實是媽媽不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但是也希望她能體諒,因為爸爸媽媽畢竟只是普通人,也會有控制不好自己脾氣的時候,希望孩子也能體諒一下父母!

    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每次寫作業的時候,你看著他做的題,在大人覺得是一道很簡單的題,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很難,這時候你就莫名其妙的很生氣,蹭一下火就上來了,有可能孩子就捱揍了。

    其實過後想一想自己上學的時候說不定還不如這孩子呢,打完她就後悔了,每次都在心裡給自己說,一定要冷靜冷靜冷靜,但是做起來實在太難了。

    其實孩子捱打,都是因為寫作業,最近馬上期末考試了,我們家孩子小學三年級,天天都在刷題,白天在學校做卷子,語文,數學英語,其他的課全部停了,然後回家,中午有卷子,晚上作業還是卷子,我看著都覺得特別的煩躁,想想其實孩子也挺可憐的,做這麼多的題,這麼多的卷子,竟然也沒有聽到她抱怨一句說不想做了,不想學了!

    希望每一位爸媽都做得越來越好,多體諒孩子,多控制自己。

  • 3 # 與尚

    孩子被揍過,過錯不在孩子在我,現在常常想起常常心痛。

    大寶三歲時有她弟弟,當時老公一個人在外面打工,要養一家人,我想著減輕他的負擔,就去了老家農村幼兒園上班,剛好大寶也該讀幼兒園了,就帶著一起上學。當時幼兒園就兩個班,校長讓我帶小班,一個班四十多個孩子,這個吵那個鬧,我感覺自己要散架了一樣,愛玩兒愛鬧是孩子天性,但是農村幼兒園孩子大多是爺爺奶奶在家帶,他們覺得一上學就要會背唐詩,會數數算數,會寫字,可是孩子那麼小,骨骼都沒發育好,我只要求她們讀,認識,所以很多家長很不高興,會說好多不認同的話。搞的我很煩躁,校長也不管,覺得很沒意思。

    有一天,因為幼兒園的事情情緒很不好,剛好教大寶學東西,她不聽話,我就控制不住打了她,打的還不清,打了之後又抱著她哭了好久好久,好像把所有的情緒都發洩完,看著孩子我很恨自己,那個學期過了,我就辭職了,我不能這樣子下去,後來不是原則性問題,我都很少打孩子罵孩子。

  • 4 # 未央90675

    我揍過孩子!我揍孩子的原因,我自己總結兩個:

    1、耐心不夠。孩子調皮是天性,特別是兩三歲的時候,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時候,這個時候容易有叛逆的行為。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特別有耐心,對孩子的行為出於真正的愛與包容。很遺憾,這一點我做不到,孩子脾氣一上來,我也被傳染,跟著發飆。

    2、自我情緒管理不好。帶孩子真的是一門苦差事,可謂吃力不討好。再加上每天得上班,家裡的室友不給力,身心疲憊,情緒積累,孩子一鬧,自然爆發。

    其實,每次揍孩子,還是因為自己的情緒控制不好,並不是孩子有原則性問題,她耍脾氣剛好拉開我情緒崩潰的導火線。但揍了孩子之後(只是打一下,不是那種大揍),總是很心疼,很自責!當我們都情緒平復之後,我會跟孩子道歉,首先承認自己做得不好,不該打她;其次,再指出孩子做錯的地方。當彼此都情緒穩定了,再來談問題,孩子也能接受。最後,我會對孩子說,媽媽是愛她的,並且抱抱她!

    我覺得做父母,不要總是強勢,認為就算揍也是正常,教育孩子。但我們都忽視了孩子的真正情感。父母總是打著“為你好”的口號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就我而言,每次我都會反省自己,如果真的是我自己的情緒因素,我會跟孩子道歉。我覺得這樣也是給孩子做榜樣,知錯就改。不要吝嗇主動道歉,這是一種真實的情感交流。然後跟孩子說愛她,並抱抱孩子,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句話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安全感。孩子會心安:媽媽還是愛我的!

    以上是我個人心得。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

  • 5 # 靈敏Sunnyg

    這個問題問到我心裡去,曾經我也是揍過我孩子,當時心情是非常氣憤,已經忍到底線了當然舉起手就打,而且打得啪啪響,是馬上見手印那種,過後心裡當然是後悔,心想自己是不是太脾氣太大,這種打了又後悔心情常有的事,可以事情還是反覆著,作為父母沒耐心不行的,其實小孩越打越不聽話,好好說話,多點表贊,小孩更樂意接受你。

  • 6 # 嬌驕子

    當然揍過!

    孩子不聽話一定有過,我也不是為了一點兒小事兒就發火的人,一般是允許一個錯誤犯2次,如果超過次數就要捱打!在打之前一定說明原因,不盲目打,孩子在有心裡準備的情況下捱打,可以把捱打的情緒降到最低,這樣既達到教育的目的還能不讓孩子有負面情緒!

  • 7 # 阿梅憶往昔

    我有一個兒子,也被我揍過,當然不全是他的錯也有我的錯,第一次當媽,對於照顧小孩上沒有耐心和細心,等他大一點的時候脾氣差動不動扔東西,揍過的次數變多了起來,但每次打完自己都特別心疼,自己身上掉下來哪能不疼了,但是不管你怎麼揍他,你永遠是他最愛的人,以後做個好媽媽儘量不打孩子,不要讓他們童年生活在捱打中。

  • 8 # Qimm

    孩子小的時候還不太懂事,有時候調皮起來真的是讓家長摟不住火。我也揍過孩子,過後就會後悔。而作為孩子,他的滿心滿眼裡都是你,即使你揍他過後,他還是對你滿滿的愛,這種時候你會更後悔。事後我會給他講道理,讓他明白媽媽為什麼會打他。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交流,孩子是會能明白家長的心的。

  • 9 # 隨緣178166754

    我兩個女兒,大女兒小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年齡也比較年青,總覺得他是個累贅。有一次他感冒了,可能不太舒服,不管怎麼哄她?還是哭,氣的我打了幾巴掌,他那時候大概三歲左右,回來見了她奶奶給我說我打他扇他,我就是打了他那一次,至今想起來,又後悔,又心疼。因為大女兒非常懂事。記得過春節的時候,一家人又忙又累,等我們都睡下以後,女兒總是把衛生都打掃完了,小衣服都洗出來,最後就連抹布都洗的非常乾淨...。

    也打過小女兒,都是很小的時候,小女兒從小就調皮,他就在跟前兒在那裡玩東西,你喊她她都裝聽不見,等我要抬手打他了,衝著我的手答應一聲,真會氣人。而且你打了她以後,她睜著眼看著你哭,我一看她那樣又笑了。鄰家大娘都說你打了她再笑管事嗎?

    不過稍微大一點,以後兩個孩子都很聽話,基本沒打過他,而且是也沒有訓過他們,而且兩個孩子過日子理家都很好。大女兒更是,一直受到婆家人的誇獎。我和兩個女兒也是關係非常好,經常在一塊交流聊天。

  • 10 # 鍾稱凱恩識

    【教育實曠大體】孩子小時候~捱揍過怎樣安撫?過後回想是否心痛?▪∽▪∽▪

    【三字經】的【養不教】【教不嚴】兩廂功課反背效果?還是挺發人深省的~具體的操作過程吶?自然也都包括【奏效】這一步【招招到肉】環節~雖然也有【岳飛傳】那種【功夫教誨】後序循循善誘過程~但大多數還是【私塾功課】那種邏輯按部就班~但【私塾教師爺】是否會心痛吶?好像不會的了~那為人父母之所謂【心痛情結?】之所以會有?其實也不一定僅僅【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樣的邏輯~尤其也要問個青紅皂白不是嘛~

    老話說的好→【棍棒低下初教子!】~事不過三~也總有限量不是嘛~即便【朽木不可雕也】之謂~那反倒不伸手也罷可能~因為不僅不解決決任何問題~而且可能適得其反愛恨情仇發酵也未可知~

    據說西方教育少有【中國式棍棒體罰】橋段~具體沒有什麼對照印象~但不大可能絲毫沒有【體罰橋段】~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上世紀德國著名漫畫家的【父與子】也有【雞毛撣子摟片暴揍】橋段~但也僅僅偶爾片花戲份而已~

    跨世紀前前後後~應當【暴揍戲份】極其少有了~因為可能稍有不慎閃失就已經【暴走】插曲了可能~但作為【捱揍】情節~據說校園也還是偶有序曲的~也始終保留著【私塾教師爺】的【戒尺】劇目~只不過主角色更多轉換成了【多性別角色】~

    【伴揍情節】按說不帶情感因素為第一準則才對~但應當是說【衝動氣頭】好多還是免不了【情感混合物因素】的多重微妙發酵語焉不詳~這其中若還有【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這種戲份?那就難說後序收場劇目幾何了~至少因此情節的【感情基礎】遠遠不止【大打折扣】這般簡單~父母之子女在感情方面難道有什麼【長存基金】優越感嘛~那教師之學生的【感情基數】又何其至為難得~所以說~這方面的【慎重權衡功課】從一開始就體現出【智商功課】的高妙砝碼配置累積加權權重~

    那說【就是該揍】情形~應當不是家家都有的~具體有的情形也不可能完全一樣~但在孩子方面心知肚明一定不涉及【憋屈不服】等等戲份~一般也都是【捅了大簍子】才會有的【一頓暴揍!】~若是所謂【惹了大禍事?】那可能還等不到【捱揍橋段】~也不可能因為【好頓暴揍】就不承擔【所謂禍事】後果不是嘛~那這些情形~之所謂【心痛情節】~無論有沒有~輕重幾何~牽腸掛肚處又豈止情感基礎這麼一點點~

    涉及【青紅皂白】分解橋段~的確是有那種【事後懊悔不已的】~但是無論涉不涉及【道歉改悔】因素考慮~其實無論哪方面都早已過往雲煙絲毫不存任何芥蒂了~尤其是小孩子~更多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更多那種【小錯不少大錯沒有】又好像也【打不得罵不得】的居多~兩廂極端情形【死揍】者和【溺護】者卻也並非絕無僅有~但至少也都是【明事理的家長們】才對~但有個題外話情節~有必要也羅綴兩句~就是還有【告狀捅咕】那種~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了~反正是希望【看你家家長揍你家孩子】了~那倒不是【爺揍爹爹揍兒】那種【羅圈揍】滑稽戲份~而是大小外人的那種【物理幹射】橋段~有時也揍了~而且也不少揍過~但應當都能及時適可而止才對了~畢竟一者【青紅皂白】未必都可以即時當場解析度明明白白~再者也仍然不可避免【經濟學】【看不見的手】那種【未知不可見】戲份的存在~雖然可能極其微乎其微機率存在~但在孩子方面就可能是【遠遠超出『捱揍函式』衰變值】的承受漲力~當然所有一致的事後梳理情節~都是有【好言安撫】【好事轉移】自然而然處置情結恰到好處的~這一點上在所有的方面當然也加上題外話的那種例外節點~父母同教師也都沒有什麼兩樣~雖然簡簡單單~但其實具體操作?可能也算的上一門大學問滴~

    總之~還是說【結網】【補漏】這種邏輯更能說明問題~畢竟所有【捱揍情節】本身也都並不作為【生活必然插曲部分】必然出現~既然好像也不可避免~但【心痛不心痛】的【悔恨交加】情節卻也並不太重要~更加重要的還是【一家人的那種真心實意推心置腹】更加超越所謂感情因素才對~尤其是說【敲鑼打鼓】又怎麼論吶?在此希望解析的是→【該揍要揍!】~而【為什麼該揍?】卻不要一味等到事後再去說明!老話→【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無論怎麼的對還是不對~也許並不那麼簡單的一直半解不解滴理解好像是~當然更加穩妥可靠的上佳解決方式~應當是說→【自覺的紀律!】才對~

    【1741300820211904】

    【醒頭鐵達尼】

  • 11 # 向陽180477166

    沒有那個孩子不調皮,沒有那個孩子天生就很聽話,說要不管是打罵都希望自己不要失去理智。孩子畢竟小,做錯了事或者調皮一下這都正常

  • 12 # 美好的芳芳

    我還沒有為人父母,以我從小孩過來人的經歷,不管孩子怎麼不聽話惹父母生氣,最好不要動手揍小孩。這會對小孩心靈留下不好的心理影響,始終會想起自己被家裡人揍的畫面。可以用其他方式影響孩子讓孩子改正錯誤。

  • 13 # 使用者亞腰葫蘆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父親嚴厲,子女成材比例往往較高。而反觀一些充滿民主氣氛的家庭,即使父母成就較高,子女平庸者也不在少數,說明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小時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或許會影響其一生的命運。有一著名男歌唱家,據說實行快樂教育法,致令孩子一事無成,而凡經他點拔而走向成功並由此感恩戴德者不計其數。可見教子有方之於孩子成長的難得和重要性。我曾請教過一名物理老師教育的方法,他說他不讚稱棍棒教育的方法,但打之有度,既打就一定要打住,否則打的既多還微瀾不驚,反而不如不打。

    我家是女孩子,當然打的次數較少,但記得有兩次印象特別深刻。一次是跟老師學畫畫,畫的是兩隻公雞。其它孩子聽老師講解要點神情都非常專注,畫畫時也非常認真。而我家小孩兒聽課時則東張西望,作畫時又遊走於桌與桌之間,好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後經老師訓斥回到座位,然剛畫了一筆,很快就用橡皮擦去。到了其它小孩子們都完成時,其紙上僅有一隻不象樣的公雞。晚上回家,我打了孩子,告訴她做任何事都應嚴謹認真,之後態度有了明顯改觀。

    還有一次是四年級買了一本數學提升習題。我深知有難度,所以並不苛求全部做對。但小孩兒可能玩心太盛,佈置的題目一會l兒就做完了,甚至答案與標準毫無二致。有的題目連我都費思量,因此不免懷疑。下一次佈置時我留了心,也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我找出一道難題讓其一步步演算,結果露餡了。這一次我一頓好打,可能一腳有點重,第二天走路還有點跛。事後一改浮誇的作風,學習紮紮實實。女孩子上高中許多因吃力而退步嚴重,而我小孩兒反而漸入佳境,直至南開大學碩士畢業。

    打了小孩兒,看到一度時間在你面前拘謹的樣子,尤其看到腳跛蹣跚的樣子,做父母的一定都會心軟而生悔意,但理智告訴此時此刻一定要繃住,不然將前功盡棄。教有教的方法,一樣長大,但建樹卻大不相同,除了先天素質因素外,後天教育是一道分水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該怎樣和這樣的老公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