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愛吾子

    Bobath神經發育治療法的基本理論

    概念

    Bobath治療法是當前世界各國治療腦癱及一切肢體不自由者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國學者KaIel Bobath和BedaBobath夫婦從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創造的治療方法。Bobath主要採用抑制異常姿勢、促通正常姿勢的方法治療腦癱,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在英、美、日、德等發達國家被廣泛採用,併成立了專門的Bobath醫院。Bobath療法給不治之症的腦癱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

    Bobath認識腦性癱瘓的基本觀點

    Bobath認為腦癱患兒和正常小兒不同,存在著精細運動和隨意運動等多方面障礙,因而表現出複雜離奇的動作和各種異常姿勢。這種異常不僅僅是運動功能障礙,還有語言、性格、視覺、聽覺、智力等多方面程度不同的障礙,這些障礙常重複出現,這種在一個腦癱患兒身上同時存在著兩個以上障礙的情況,稱為腦損傷綜合徵。在治療腦癱時也發現隨著運動功能改善的同時,其他伴隨障礙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dk認為治療腦癱必須從多方面著手,按照小兒生長髮育的規律進行治療。

    Bobath從神經發育學的角度分析腦癱,提出以下兩個觀點:

    1)腦癱是由於腦組織在正常發育中受到損傷,導致運動功能發育遲緩或停止,明確地提出這種損傷是作用在中樞神經發育過程中未成熟的腦組織。臨床上表現出比同齡兒明顯延遲的運動發育或停滯,Bobath稱此種情況為運動發育的未成熟性。

    2)腦損傷後,高階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調節作用減弱,出現異常姿勢反射、異常運動的釋放症狀。這是在正常小兒的運動發育中,在任何年齡階段都不曾有的異常姿勢反射和異常運動,Bobath稱此為運動發育的異常性。這種異常的姿勢反射和異常運動,在動物試驗中已被證實(Shenlngton和Mapus),是一種緊張性反射群,這種反射群是在種系發生中古老的姿勢反射,只在低等動物中存在,在人類的正常發育中只能在一定時期短暫存在,以後很快消失,如果持續下去就是異常,它影響正常姿勢的出現。

    運動發育的末成熟性和運動發育的異常性,就是Bobath認識腦癱的兩個基本觀點,腦癱患者肌緊張呈亢進狀態也在這個解釋範圍,腦癱與成人的腦出血完全不同,因為腦出血是發生在成熟的腦組織上。

    腦損傷後,運動發育向異常方向發展,患者因而體會不到正常運動、正常姿勢、正常肌緊張的感受,相反卻不斷體會異常的感覺,在神經系統中逐漸形成異常傳導路,長期下去這種異常姿勢與異常運動就會固定下來,因而患者的異常姿勢與異常動作逐漸明顯,症狀逐漸加重,儘管腦癱定義為“腦癱是非進行的”,但是這種異常姿勢、異常運動不被中斷,病情仍然是進展的,所以Bobath出認為:“腦癱的臨床症狀至少在青春期前是進行的。”這一點我們在臨床實踐小也是深有體會的,對一個腦癱患者,如果不能及時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症狀會愈來愈嚴重,所以Bobath強調,應抓住有利時機,提倡早期治療,儘早切斷惡性迴圈,賦活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Bobattl療法的這種觀點,改變了神經組織不能再生,損壞了就不能恢復,腦癱是不治之症的陳舊觀念,用Bobadh療法治療腦癱,是對過去傳統認識的挑戰,是劃時代的創舉,各國學者多年實踐已經證明,腦癱是可治之症,Bobath療法就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

    Bobath療法的神經生理學意義

    正常人的運動發育機能需經過以下兩個過程,首先是逐漸建立高度複雜完整的正常姿勢反射機能。一般多指對人類姿勢運動具有重要作用的立直反射與平衡反射功能。其次是新生兒反射,即原始反射及原始動作逐漸消失逐漸被抑制。多指原始反射,如擁抱反射,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新生兒陽性支援反射等,逐漸被抑制而消失。以上兩方面的發育與腦組織的成熟有密切關係,隨著腦組織的成熟,大腦皮層從固有感受器、視覺感受器等外界的各種刺激中,反覆學習,反覆體驗,最後完成運動姿勢,經過大腦調節支配,形成隨意動作規範的正常的運動姿勢,換言之,隨意運動就是在運動感覺的傳導路中產生形成的。

    但是腦癱患者,因為這些傳導路發生障礙,不能進行正常的傳導,從外界來的刺激,只能在損傷部位以下的低階中樞進行傳導,bobath稱此為短路。由於形成短路,因而得不到高階中樞的調節和抑制,形成腦癱的異常姿勢與異常運動,這就是短路迴圈。例如比Bobath認為重度痙攣型腦癱患者,下膠因為伸肌群痙攣而出現骸關節內收、內旋,跺關節瀝屈成尖足狀態;由於屈肌群痙李而出現骸關節屈曲、膝關節屈曲等典型的固定姿勢。如果這種固定的異常姿勢,在低階中樞形成短路,從大腦皮層來的正常運動姿勢衝動則無法傳遞下去,這就是在運動傳導路中,由於短路迴圈,異常的神經傳導路固定下來形成異常姿勢的緣故。因此有短路迴圈就不可能形成正常的姿勢,即使有其他的運動姿勢衝動,也被限制在異常的短路中迴圈,使異常姿勢更加嚴重。

    為此Bobath提出,為了糾正這種異常運動姿勢,必須關閉(切斷)這種異常運動的短路迴圈,賦活開放正常運動的神經傳導路,前者為抑制異常姿勢反射,後者為促通正常姿勢反射。對嬰幼兒的腦癱,只要關閉異常姿勢運動的短路迴圈,就有可能自然賦活在種系發生中早就存在的正常運動姿勢,所以Bobath強調早期治療腦癱。從以上觀點出發,對上述重度痙攣型腦癱糾正異常姿勢時,對伸肌群痙攣,要採取使破關節屈曲,膝關節屈曲;對屈肌痙攣,要採取外展、外旋骸關節,背屈踩關節,這種方法就是反射性抑制姿勢。這樣賦活開放了原來就存在的正常運動感覺刺激傳導路,起到了促通的作用,並切斷了從未梢來的刺激在低階中樞形成短路迴圈。用這種手段關閉短路,開放向高階中樞的正常傳導路,促通高階中樞的運動姿勢,Bobadh將此稱為控制短路。透過空間的增強、時間的加強和漸增強,來擴大和鞏固已出現的正常反射。

    治療步驟:

    1、正確評價患兒的神經發育水平、運動能力的發育狀況,確定主要的異常姿勢和異常反應。

    2、確定主要問題

    經過以上評價後,首先要確定診斷,找出患兒存在的主要問題,按照主、次要問題一一例舉出來,最好劃出線條圖並做簡要的說明,便於決定下一步的治療及下一次評價的對比參考。

    3、確定治療目標

    治療目標是根據患兒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小兒發育的規律設計的,一般情況都設兩個目標:一個是短期目標,就是經過治療,能最快達到、最先被糾正的目標,也可以說是治療的最初目標。另一個是長期目標,就是透過較長時期的治療能達到的目標,也可以說是最終或接近最終的目標。這兩種目標的設計必須按照小兒的發育規律,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治療方向。

    短期日標可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設計,一般情況需等這個階段目標完成後,再設計進行第二個目標,有時需設計多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一種發育中往往孕育著另一種發育,小兒並不是要等完全坐穩了才開始爬,有時也是同時進行,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完成最後的長期目標。

    4、設計治療方案

    評價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治療,為了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使患兒早日康復。治療方案的設計,要根據治療的目標及患兒存在的問題制定,Bobath治療法主要是運動障礙的康復,必須在找出主要問題後,經過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設計出糾正的方法,按照Bobath的觀點設計出應該抑制什麼,促通什麼。治療時不必機械地讓患兒一定要完全達到這個階段後才開始下一階段的訓練,可參差進行。使患兒經過周密地安排、合理的方法,達到康復的日的。

    Bobath治療方法與階段性

    Bobath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分析腑癱,提出腦癱是運動發育的未成熟性和異常性兩個觀點,治療時也必須遵循這兩個觀點,抑制異常姿勢運動,促通正常姿勢運動。採用抑制異常姿勢,抑制異常姿勢反射的反射性抑制姿勢;為促通正常姿勢反射,誘發正常運動的同時做關鍵點調節;為刺激淺表感受器和固有感受器,增加特定肌群的肌張力,採用輕輕叩打的方法稱為叩擊法。以上三種方法就是Bobath療法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但是在實際治療時因腦癱患兒的障礙是多方面的,單純靠理學療法不能完全治癒,需開展多方面的綜合治療,從腦癱運動障礙出發,如果能做正確評價,採用以上的方法,只要能引匯出患兒的正常反應,都是允許的,也一定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Bobath療法是使患兒達到正常姿勢運動的生理學治療,要求治療人員(訓練師),必須有熟練的手法與豐富的經驗,治療時要有自身的感受與體會,隨著治療的深入,以能誘導患兒出現正常的反應為目的,並且要不斷總結,探索出最佳的治療方法。所以可以說Bobath療法沒有固定的治療標準,卻有許多不同的治療手法。對個別腦癱患兒複雜的問題,應該區別對待,分別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此外治療訓練應在快樂的遊戲中進行,治療前訓練師應設法接近患兒,迅速成為患兒的好朋友,得到患兒的良好配合是治療的關鍵。訓練時可用語言進行鼓勵,提高患兒對訓練的興趣。根據患兒的反應和耐受情況決定訓練時間的長短,通常每次以40—50分鐘為宜,如果患兒耐受可稍延長一些時間,每日至少訓練兩次。訓練時要時刻觀察患兒的反應,注意是否出現正常的姿勢運動。根據患兒反應情況,調節刺激的強度、大小與方向。治療時採用訓練師與患兒一對一的治療方法,訓練後作好記錄。

    Bobath治療的總目標就是透過一定手法,抑制異常姿勢,促進立直反射與平衡反射,形成人生最重要的自動反射,促進肌系統正常協調,使動作肌與拮抗肌保持協調,使患兒能不斷地獲得正常感覺運動的經驗,逐步獲得翻身、爬行、獨坐、站立等人生最基本的運動功能。

    Bobath治療大體可分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使肌張力恢復或接近正常狀態,可採用抑制異常緊張性姿勢反射,如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和緊張性迷路反射。逐漸獲得正常的肌張力。

    第二階段:促進立直反射與平衡反射發育,多在無意識當中,在各種姿勢下,在失平衡狀態下促進立直反射與平衡反射的發育。如乘車時突然停車,無意識地向前邁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動作,也可以在穴位時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推動患兒,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況下邁出第一步。促進平衡動作,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自動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階段:向隨意動作移行階段,治療時不給患兒擺好動作,而是透過設計的場面,引導患兒出現正常的動作姿勢,體會正常運動的感覺,使痙攣減輕,逐漸引出自發的隨意動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順序進行。

  • 2 # 兒科醫生魚小南

    繼續腦癱兒話題(這是槓上了麼?),還有一種Bobath治療法,它又被稱為神經發育學治療法,是當前世界各國治療腦癱及一切肢體運動障礙的主要方法。

    Bobath是啥人名麼?回答正確但沒有獎勵,是英國醫學博士、小兒神經病學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學療法士Beda Bobath夫婦共同創造滴,歪個樓,真是學霸夫婦啊,嘖嘖,羨慕啊。

    之所以用姓名命名,說明療效好唄,不怕人砸招牌,所以在英、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廣泛採用,還有專門的Bobath醫院。

    既然是腦癱患兒,和正常兒相比存在著精細運動和隨意運動等多方面障礙,就會表現出複雜離奇的動作和各種異常姿勢,這些異常有運動功能障礙,還有語言、性格、視覺、聽覺、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礙,有些還經常重複出現,往往一個腦癱患兒身上有兩個以上的障礙,也被稱為“腦損傷綜合徵”……說了這麼多,就是Bobath認為治療腦癱必須從多方面著手,要按照小兒生長髮育的規律進行治療,先把運動功能改善了,其他伴隨障礙也會跟著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所以治療起來會有這麼3個階段:使肌張力恢復或接近正常狀態,可採用抑制異常緊張性姿勢反射,如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和緊張性迷路反射。逐漸獲得正常的肌張力;促進立直反射與平衡反射發育,多在無意識當中,在各種姿勢下,在失平衡狀態下促進立直反射與平衡反射的發育。如乘車時突然停車,無意識地向前邁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動作,也可以在穴位時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推動患兒,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況下邁出第一步。促進平衡動作,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自動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向隨意動作移行階段,治療時不給患兒擺好動作,而是透過設計的場面,引導患兒出現正常的動作姿勢,體會正常運動的感覺,使痙攣減輕,逐漸引出自發的隨意動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順序進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女的跟異性聊天時,喜歡動手動腳?這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