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月粥

    記得我高三的時候學校舉行了成人禮,也請了人過來演講,當時說的我熱淚盈眶,父母也都在,結束的時候我還抱了我媽媽。

    並沒有向我們兜售什麼東西,就是讓我們感恩父母和老師,我覺得價值觀沒有問題啊。特別是在高三的時候有這樣的活動,無疑是讓我們放鬆一下,同時還能獲得更強大的動力,充滿熱情的迎接高考。

    沒有參加過高考的人根本不懂那段時間壓力有多大,有放有收真的很好!

    希望媒體不要總是過度解讀東西,把好東西弄壞了!

  • 2 # 成長風景線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被洗腦的過程,因為如果不認同自己所受的教育,任何人都不會遵循這種思想去行動的。所以,對於校園內的專題報告,我認為本質上都是感恩教育。

    說到這種感恩勵志教育,上週我參加了兒子高三200天誓師大會,學校也請了勵志專家激情演講。當時在現場,專家引導孩子感恩家長的愛心,感恩老師的用心,能看到孩子們是真的被感動。

    當時我和同事在現場看到這一幕,也挺欣慰,覺得這種形式的教育應該經常進行,因為日復一日的學習中,有的孩子會在心裡集聚對家長老師的一些負面情緒,此時,如果有懂心理的專家適當的用話題引導孩子去正面思考問題,也是一件好事。

    當然,也有去學校推銷書籍的貌似專家的人員,這個在孩子小學時遇到幾次。但總體來說,我感覺,這樣的教育還是屬於正面的感恩教育。

  • 3 # 豫鄉文旅

    先看背景資料:初中校園專題報告,是感恩教育還是洗腦營銷?11月16日,江蘇鹽城某初中,“感恩教育推廣第一人”彭成受邀前來做專題報告,6000多名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很多人抱頭痛哭,此前,有媒體曾報道此類“感恩教育”的背後可能存在洗腦營銷等內容。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有個前提,就是這個初中校園的專題報告,是不是涉嫌了收費,不管是不是現場收費或者是時候營銷,如果和金錢有關的話,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感恩教育,肯定是洗腦營銷了。

    我們這裡當地就有學校舉辦過感恩教育活動,活動結束後卻推銷感恩勵志書籍,這就是典型的洗腦營銷了。但是很多的家長並不買賬,套路見多了也就麻木了。這個就像農村騙老頭老太太一樣,先給你一個小恩小惠,然後推銷淨水機,一個套路,只不過這個更高明罷了,說白了和傳銷差不多。

    至於這個學校的感恩教育是不是洗腦營銷,不好說。沒有實地的調查,還是不要下定論的好。

    大家可以先蒐集一下這個感恩教育第一人的資料,然後自己判斷吧。

  • 4 # 好久不見161349291

    是不是洗腦教育,就應該看到這個專題報告的主旨了。本身感恩教育是我們現在學校所缺失的,孩子們不明白家長老師們對他們的付出,並且一味的索取,要不就是埋怨。如果學校時不時的有這種感恩教育讓孩子們家長內心產生共鳴,我感覺正面的作用是不小的。反過來有的感恩教育是為了推銷書光碟啥的,就有點變質了,只要堅守自己的本心,不掉入所謂“專題教育”得陷阱就行了!

  • 5 # 一念奶爸

    “感恩教育”為何總要大呼小叫靠背景音樂烘托氣氛,個人對這種“教育”持保留態度。一直認為這屬於江湖騙術,利用一些心理學上的心理效應,加上語言誘導,達到某些目的。

    只是為哭泣而哭泣。

    先看看一般這些“大師”套路。透過現象看本質。

    大部分“大師”都是慷慨激昂,拿著麥克臺上不停的走動,為何會這樣或者這些“大師”必須這樣。其實,人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分散的。如果,“大師”在哪裡放個講臺踏踏實實哪裡說,可以說最少有八成人不會專注的聽。早早神遊去了。再有為何要慷慨激昂的。需要靠聲音頓挫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不然聽眾的思維如何被“大師”牽引著走。

    為何聽到的背景音樂都很悲涼,為了烘托氣氛唄。放首《喜洋洋》或《金蛇狂舞》。看觀自己腦補,那個畫面要多搞笑。一個“大師”不斷煽情,後面是一首歡快樂曲。最後,大家不開懷大笑就不錯,還抱頭痛。我想就算把“大師”累吐血,也煽動不了現場氣氛。所以要靠音樂烘托。(大家在家可以試驗一下,找個恐怖片,把音箱關閉看看還有那麼恐怖嗎?)

    為何這類活動每次都是千人聚會?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會受到環境和周圍人的影響,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從眾心理”。當人群中有一兩人開始被“大師”忽悠哭泣,很快整個人群就會哭泣起來。所以從機率上說,人群數量越多,對“大師”忽悠越有利。

    對於校方,本意應該是好的。希望學生們透過這樣活動感恩父母,不過這種方法欠妥。

    對於學生,本身年齡不算大處世不深,很難說不被這種江湖騙子給忽悠了。確實是哭了,但是是因為氣氛環境影響,還是自己真的認識到了什麼?不好評說。

  • 6 # 朱凡石

    初中校園專題報告,我覺得不是多,而是太少了。特別是初中生,生理和心理處在一個變化和敏感時期,更需要感恩教育等專題報告。

    從現行教育體制來說,雖然都在提倡素質教育,但大部分還是成績為主,包括很多學生家長也是這樣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得有個好成績。其他情感、心理等都是看不見的。教師為了職稱和待遇,也不得不把成績放在第一位。這樣情感教育、感恩教育就被高高掛起。

    但實際問題是,孩子在普遍缺乏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的氛圍中長大,形成的品性大多是有偏差或不足的。這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古人幾千年的教育就是厚德載物,而我們恰恰忽略了德行的教育。這對學生的成長肯定是不利的。德行的教育有時候不是能補過來的。

    感恩教育屬於情感教育或情商教育的組成部分,從現場看,效果還是不錯的。只要學校不以此作為收費營銷的手段,從大的方面來講,正是學校需要的,無可厚非。雖然在形式上和洗腦相似,甚至借鑑。但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一善一惡,個人覺得,只要出發點、落腳點和實際效果證明是正能量,這就足夠了。至於其他小的問題,可以逐步改進,無傷大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得了胃潰瘍,爸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